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藍洲書院聆遺風——天台街一村

藍洲書院聆遺風——天台街一村

丨朗誦者為浙江農林大學文化學院 漢語言文學專業151班 李維雯

丨故事來自浙江農林大學中國農民發展研究中心

街一村隸屬於天台縣街頭鎮,已有600餘年歷史,村域面積3平方公里,全村1150人。街一村境內有餘家宅院、街頭鎮古街的一部分和藍洲書院舊址,村內早年多以余姓為主,由於地處下街,俗稱「下余」。

座落於街一村的「藍洲書院」是清朝天台縣境內規模較大,並有一定影響力的書院。「藍洲書院」的創建得益於一位商人的後代——曹光熙。

曹氏家族在街頭鎮是名門望族,第二十八世曹宗建由於經營有方,治家有道,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於是,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曹宗建與長子曹光熙、次子曹光弼一起在街頭造了一幢新宅,即現在人們所稱的曹氏三透民居。在曹氏三透建成後的第38個年頭,曹光熙想到家族中還缺少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良好的讀書環境。於是,於清道光三年(1823),曹光熙與弟弟曹光弼便準備開始籌建書院。建書院首先需要的是資金,只依靠兄弟倆人的力量,還無法滿足。於是,他們召集街頭的各位鄉紳,提出了共同為家鄉建造一家書院的建議。

曹光熙首先捐白銀五千兩,弟弟曹光弼也捐白銀三千多兩。兄弟倆慷慨捐資,各方鄉紳也都聞風繼起,各有資助,集資銀達到數萬兩。「曹氏三透」的中堂的牆上至今還貼著一張捷報,上面的字跡雖有些斑駁,但主要的文字還能認出:「貴府曹名光熙創捐義學,樂善好施,捐白銀五千兩……」

書院的建造在曹光熙主持下進行,他親自確定了書院的格局,開闊的空間,曲幽的小道,種幾株桂樹,的確是讀書的佳處。經一年時間的建造,「藍洲書院」在街頭建成。據《天台縣教育志》記載:「計有院舍12間,內有月波樓、聚青樓各3間,西首尚有去生社。」之後,他親自到鄉里各位名儒府上,送去聘書,請他們到書院任教。有了書院和名儒,街頭各族將學子送到書院,讀書識字,接受儒學的教化。看到學生們在聚青樓端莊地坐著,聽先生講解四書五經,聽著從月波樓中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在庭院內種植桂樹的曹光熙笑逐顏開,等待著來年丹桂飄香那一刻的到來。

藍洲書院對於街頭各村所起的作用,都體現在了這方土地純樸的民風上了。因為有了書院,才有了讀書明理的村風,也因為有了書院,這方土地上的村民顯得文質彬彬。如今,雖然藍州書院已不復存在,但在其舊址上建起的街頭鎮中心小學仍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似乎還在傳承著一百年前先人恪守的「讀書明理」的理念。

有理君的話

緣起於浙江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2015年7月,在浙江省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的牽頭組織下,浙江農林大學數百師生組成調查隊,前往浙江11個地區上千村落,與各地農辦工作人員一起搜集地方故事。書寫「千村故事」話風流,共展美麗鄉村歷史悠。

2017年3月,為進一步弘揚浙江優秀歷史文化,推進歷史文化名村建設,[學習有理]與浙江農林大學聯合推出一檔「音頻+圖文」的浙江千村故事欄目,首期精選百村故事與廣大讀者重溫鄉愁記憶。

文內圖片來自網路。

版式&監製丨吳曄

浙江日報全媒體評論理論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習有理 的精彩文章:

端午來了,我們吃些什麼?不僅僅是粽子哦

TAG:學習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