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媽媽教兒子不要分享,獲數十萬個贊!真相竟然是

這位媽媽教兒子不要分享,獲數十萬個贊!真相竟然是

很多媽媽從小就教導孩子要學會分享,要有愛心。但是,最近國外一個媽媽在面對其他孩子想玩兒子的玩具的時候,她並沒有像一般的媽媽一樣,教導孩子不能自私,要懂得付出,而是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告訴自己的寶貝——你沒必要和別人分享

上圖這位寶媽名叫Alanya,旁邊是她的兒子carson。

她是這樣說的:

「我的孩子沒有義務跟你的孩子分享。我們一到公園就有至少6個男孩圍上來,要Carson分享他的變形金剛、模型和卡車,他當時不知所措,把玩具抱在胸口,看著我。」

我說:「Carson,你可以說不。只要說『不』就好了,你不用勉強自己去分享任何東西。」Carson拒絕之後,那些男孩馬上跑來找我告狀,說他不願分享玩具。我說:「他不需要跟你們分享。他已經說『不』了。如果他願意分享,他會去分享的。」

說了這話,其他家長馬上對我報以厭惡和置疑的眼神。

我想說:如果一個成年人,到公園吃三明治,必須跟陌生人分享嗎?不!會有任何懂禮貌的成年陌生人向我伸手要三明治,並在被我拒絕時表現出不悅嗎?也不會。

所以,當你們用那種眼神看著我時,你們一定在想,我和我兒子真是沒禮貌。

但,真正沒禮貌的人是誰呢?是不情願將他的玩具與陌生人分享的人,還是那些要求別人勉強自己去分享物品的人?

請記住,我們並非活在一個只要有人要求某件東西你就一定得放棄的世界。我不會那樣教我的小孩。

分享應該建立在孩子的獨立意願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盲目的。孩子分享公共設施是理所當然,例如公園的滑滑梯、鞦韆。但是玩具是小朋友的私人物品,他有決定權,他可以選擇不跟別人分享。

這個寶媽將自己的一段「不分享」的經歷發布到網上後,有人批判這個媽媽十分無理,我們都教孩子分享、友愛,你卻教育孩子如此自私。而大部分寶媽的選擇了點贊和支持。可見,平時很多媽媽都曾經被「道德綁架式分享」過。

分享,其實就是一個普及物權的問題

舉個例子:你在閨蜜過生日的時候送了她一份禮物,過了一段時間你發現她把這份禮物扔在了角落裡而沒有拿出來擺放在顯眼的地方或者也並沒有使用,你心裡很不是滋味,覺得對方並沒有珍惜這份你送給她的禮物甚至覺得她沒有珍惜你。

這說明你並沒有真的把這份禮物送出去。你覺得這份禮物還是你的,而不是她的。

所以禮物已經歸她,她就有權利如何處置,這一切就與你無關了。

反過來說,既然東西是你的,你就有權利決定自己要不要分享。

你沒有發現,無論在早教中心還是在遊樂場,有些媽媽看到孩子霸佔著一些玩具,就會告訴孩子你要分享,要跟小朋友一起玩。有時候你越這麼說,孩子越是把玩具抓的更緊。孩子只是下意識地認為 「分享」就是 「拿走你的玩具」給別人玩,孩子沒有在分享中找到樂趣,反而會害怕失去。

強制分享是我們不鼓勵家長去做的。 為什麼呢? 自我中心是人的本性,而分享是人習得的觀念。科學研究表明3-4歲是最自我中心的年紀。

為什麼孩子很難去分享?

孩子不捨得分享,是因為覺得資源不夠,分給別人後自己就沒有了或是少了,這是孩子不願意分享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很難理解,為什麼大人說好東西大家要一起分享,而我把家裡很貴重的東西分給別人,大人就會生氣。孩子還很難界定什麼可以分享,什麼不能分享。

沒有人天生樂於跟別人分享,成年人會主動分享不過是因為覺得這種分享行為能夠促進社會化的進程(社交性),讓人更好的融入社會。而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是因為他們在分享的過程中,沒有得到任何樂趣,而且還面臨很大的風險(比如玩具被玩壞、玩具不被歸還,食物被吃光)。

所以想要孩子分享,首先你得讓他明白分享和物權的概念。懂得了這份樂趣,他就會更願意分享。

對孩子的物權概念,父母要明確支持

比如,帶著孩子在房間里走走,告訴他哪些是專屬於他的東西。當孩子對某樣物品大叫「我的,我的」的時候,要及時給予肯定。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物權概念。例如,可以喝孩子說「對,這些是你的東西,慢慢說。媽媽不喜歡你隨便大聲喊叫」。

長此以往,孩子會走出「自我中心」,卻保留因擁有「物權」而獲得的自尊和安全感。父母要充分認識,物品的所有權和分配權屬於孩子,如果強行處理比如強制孩子去分享,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甚至產生反抗行為,不利於今後與他人安全相處。

培養孩子的分享行為是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重要內容。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學會分享呢?

1

父母要樹立「分享」的榜樣

家庭是學習分享的好環境,父母要做好榜樣,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例如,先把好東西分給大家,最後給自己;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等。

對不願意分享的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交換的遊戲。例如,孩子喜歡屬於媽媽的東西,讓孩子玩又不礙事時,媽媽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跟孩子互換,以達到分享的效果。

2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的發展早於分享意識的發展,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然過程。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分享,只會讓他對父母及分享自己東西的孩子產生不滿情緒,使他的內心產生不安全感,甚至會變得更小氣。

3

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適當滿足,對於不能及時滿足的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要過分遷就他,即使孩子態度很強硬,父母也要堅持到底,不給孩子留任何餘地。如果有一次妥協了,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

4

引導孩子懂得換位思考

父母可以有意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適時地進行教育引導,讓他懂得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歡。例如,鼓勵孩子多參加合作性的遊戲活動,指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幫助和謙讓別人,學會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緒。

5

幫助孩子理解情緒

當孩子與其他孩子一起遊戲時,父母要及時向孩子解釋,幫助他理解分享時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其他孩子把屬於自己的布娃娃搶去,父母可以讓孩子對其他孩子說:「我太喜歡我的布娃娃了,我現在就想抱著我的布娃娃。」如果孩子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父母要表示理解。

今日討論

你贊成寶媽Alanya的做法嗎?

關於孩子分享的問題你怎麼看呢?

把你的想法寫在留言處

讓更多人看到你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姐早教說 的精彩文章:

TAG:喵姐早教說 |

您可能感興趣

狗媽媽管教兒子,卻被它嚇了一跳,狗媽媽怒了:給點面子好不好!
霍思燕偽裝懷孕,然後做了個嗯嗯。有兩件事標明她教兒子很好
生兒容易養兒難!父母必教兒子做人的4句話,一句都不能少!
應采兒一句話惹怒所有女孩媽媽!教兒子不去傷害和教女兒自保同樣重要!
全網最坑爸爸,竟然教兒子做這糊塗事,網友:趁妻不在要兒命啊?
張柏芝教兒子玩打碟,教導孩子:要跟爸爸一樣做個有用的人!
唐太宗臨終前教兒子設了一個套,李勣嚇得家都不敢回?
抱歉,我永遠不會教兒子要讓著女孩
為省4萬塊報英語班的錢,她辭職自己教兒子,這竟讓她被騙子盯上
梁洛施做單親媽媽也快樂,教兒子有一套方式,對戀愛事順其自然!
教兒子奧數時發現:孩子的邏輯思維有個窗口期,一旦錯過就晚了
曾國藩不教兒子八股文,也並非憤世嫉俗,而是另有退路
婆婆教兒子:「這樣能省彩禮」,女人別嫁!
奇葩大媽教兒子怎麼玩女生,網友:還不知道誰玩誰呢……
幽默笑話:教兒子下軍旗,不得不說兒子的想像力太豐富
林丹:不教兒子打羽毛球,他打不贏老爹
曾國藩如何管教兒子?這四個方面令人肅然起敬,受益終身!
主人讓二哈管教兒子,二哈一口咬了上去,小奶狗:我跟你拼了!
三年只為教兒子上廁所,如今培養出一個學霸?
他為自閉兒子息影,用了3年教兒子一件事?網友:終於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