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古代學生有寒暑假嗎?

古代學生有寒暑假嗎?

古代小學教育,也注重勞逸結合,因此也會有假期,但那時沒有寒暑假之說,假期也沒有今天多。

如明代的小學,每個月只有謁聖這天放假。而到了清代,每個學校根據自身要求會有不同的上學時間和放假規定,比如清代人唐鑒所辦的義學規定,每天5-7點到校,17-19點回家,每年自正月十五開學,一直上到臘月十日才散館,休假時間就只有每年的年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而有的學校則規定每天7-9點入學,15-17點回家,另外每個月仿照古人休沐之意,放假3天,此外不得擅自離校;還有學校規定,每日日出上學,日落放學,9-11點吃午飯,每年端陽初四、初五,中秋十四、十五,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各放假一天,平時概不放假。

就是說古代小學有的是平時休假,有的則是集中到年末一次性休完,中間除非有緊急情況才能請假,否則都視為曠課。

不過中國古代的小學課堂也不是那麼嚴。清末,一位傳教士就這樣批評中國教育:「中國人對正規的學校規章制度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教員可以經常缺席去做他自己的私事……同樣,學生在收割農忙季節常常被迫留在家裡。準時上課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又沒有時鐘,上課、下課也沒有固定的時間。」

一直到清末引進西方的教學制度,這一現象才有所緩解。比如清末重臣張百熙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學制「壬寅學制」,對小學、中學、大學的學制都進行詳細了修訂。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季羨林評點中國歷代名著,值得一讀!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古語的智慧: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掂量,是拿捏有度的待人處事
蕭紅:文字與人生一起脫軌

TAG:曾國藩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