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婚戀趣事:姑娘不繡花,找不到婆家
前寨有些老人,擅長運用「老話」教育後代,對人曉之以理,人們尊稱他們為「理老」。「理 老」講的話,相當於諺語。比如「後生不學唱,找不到對象;姑娘不繡花,找不到婆家」,這是 教育孩子們從小就要注意學習唱歌、跳舞、蠟染、刺繡,以便長大後獲得與異性交往的資格。在 苗寨,歌舞水平如何,往往是情場角逐勝負的關鍵,因此,必須「從娃娃抓起」。
苗寨女嬰一出世,家長便用一種善於鳴叫的小鳥的羽毛,在其嘴唇抹一下,心滿意足地認為,從小吃了鳥兒肉,長大跟鳥兒一樣善於歌唱。各地苗族村民都酷愛養鳥,幾乎家家戶戶吊腳樓上的美人靠,都懸掛有鳥籠。苗族村民養鳥,意在聆聽鳴叫。黎明時分,籠中小鳥與林中小鳥競相鳴叫,宣告新一天的到來,動聽極了。丹寨苗族村民特別擅長製作鳥籠,有的篾匠已成為「鳥籠製作傳統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女孩子除了學習唱歌、跳舞,還得比男孩子多學一些諸如紡紗、織布、蠟染、刺繡等方面的本領。特別是繡花,女孩子必須學。因此之故,從前哪家媳婦產下嬰兒,隔壁鄰居會這樣詢問性別:「是繡花的,還是讀書的?」「繡花」成了女孩的代稱。在苗嶺山區,隨時可見女孩子在吊腳樓的美人靠上繡花。大姑娘、小媳婦,也常常三三兩兩,坐在吊腳樓或風雨橋的美人靠上繡花。無論哪個山區的苗族女性,都把紡紗、織布、刺繡技藝視為必修課,孜孜不倦地向高手請教,力爭精益求精,勝人一籌。
苗族刺繡,技藝高超,手法多樣,刺繡圖案十分豐富,各種動物、植物及幾何閣案達數百種之多。即便同一動物,又有許多變化。如苗族婦女常繡的龍,竟有牛龍、雞頭龍、蜘蛛龍等十餘種。
與學習刺繡手藝一樣,苗族姑娘必須學會蠟染技藝。婚禮上使用的蠟染被面、床單,具有特殊含義,核心是生殖崇拜。植物圖案,多為石榴;動物閣案,多為鯉魚。特別突出的是,高度崇拜錦雞。錦雞交尾一明白無誤的性崇拜。歷史上,由於連年戰亂、頻繁遷徙、生活貧困、衛生條件極差等原因,人口急劇減少。苗族先民渴望添丁加口,便把「錦雞交尾」等圖案繪在蠟染被面、床單上,作為結婚禮品贈與新人,祝願「早生貴子」「多子多孫」。
織錦也是製作嫁妝的重要內容。刺繡、蠟染、織錦、織帶,不管工藝有多複雜,每個女孩都必須學會。否則,不能參加令人眼花繚亂的「打花鼓」「踩蘆笙」「踩銅鼓」等節日社交活動。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女孩子學習女紅的過程,也就是為自己準備嫁妝的過程。
內容來源:書問


※林清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解密立白《我是歌手》娛樂營銷大戲
※當 高三 遇到 初戀
※學會更好的利用網站求職:招聘網站內幕
TAG:書問閱讀 |
※故宮與溥儀的趣事,不止回家買票,還有「你掛錯了我父親的照片」
※古人上廁所的那些趣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搞笑幽默趣事:孫子,你少吃點,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奇葩男遇到奇葩女:你相親又遇到了什麼樣的趣事?
※蔡少芬分享育兒趣事,模仿女兒笑翻網友!娘娘不演喜劇太可惜了!
※吳宣儀分享初戀趣事,邊說邊臉紅的她簡直不要太甜,網友:我酸了
※竇驍說在非洲吃到了人生中最好吃的麻婆豆腐,自曝藝考時的趣事
※吃雞中遇到的那些「趣事兒」
※蔡少芬分享懷孕時的趣事,一句話卻遭眾人不滿,胡可的小表情亮了
※幽默趣事精選:約老婆來酒店,手抖發給她閨蜜,不一會聽到有人打架…
※陳冠希稱希望女兒嫁給像自己一樣的男人,分享哄娃趣事,滿臉寵溺
※校園趣事:李大爺能否吃到蘋果?獃頭:要是能吃到,我就去跳樓!
※奇聞趣事:心情不好的時候過來看看,保准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關於「夜壺」的傳說趣事,特別是第七個事兒最讓人不敢相信!
※校園趣事:肉墩子在劉姥姥眼中肥而不膩,那麼獃頭呢?蠢而不自知
※最長情的陪伴!多肉與我的那些有趣事!
※校園趣事:肚子墨水最多的不是孔子,獃頭:而是我家這條墨魚!
※網友分享去寵物店趣事:老闆看到我的狗子之後,差點拉黑我
※校園趣事:粑粑也要用保鮮膜保護,獃頭:不好了,劉姥姥詐屍啦!
※爆笑的漫展大趣事,有你意想不到的,漫粉之間神會玩,你偶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