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ardboard秒變Vive!Nolo真那麼神奇嗎?長測體驗在此

cardboard秒變Vive!Nolo真那麼神奇嗎?長測體驗在此

如果只花99美元(國內售價暫定會是849元,活動時可能749元)就能將10元錢的cardboard變成價值6888元的HTC Vive,我想沒有一個VR玩家會拒絕。

在去年,你跟我說移動VR,我會毫不猶豫地想到一個只有鏡片的空盒子,插上手機就能看全景視頻的玩意兒。真正的VR還是能夠實現定位和交互的Vive、PS VR之類……

當然,如果你跟我說移動VR能玩Vive、Rift專享的SteamVR遊戲我也是相信的,因為有一個軟體組合叫「Riftcat-Vridge」,能讓你不那麼完美地嘗鮮那些坐著就能用手柄玩,不能動作交互,不太考驗定位的VR遊戲。

在當時,「Riftcat-Vridge」大法已經堪稱逆天,而現在看來,搭配上Nolo的「Riftcat-Vridge」大法才是真正的逆天。因為之前需要6888元購買Vive才能體驗到的沉浸和體感交互,現在只需要800多元就能擁有。

Nolo——官方用「世界首個適用於移動VR的全沉浸式交互產品」來形容它,其實說的簡單點,就是一套能讓你將任意一個普通VR盒子變成Vive、PSVR這類重設備的配件。

你沒看錯,是任意一個VR盒子,包括售價不到10元的cardboard紙盒!而且全套Nolo相比起Vive那一堆大塊頭來說,還非常小巧。讓人第一眼看上去有種Nolo非常便攜,易於隨身帶、隨時玩的錯覺……

之所以叫錯覺,後面測試會詳細說到Nolo的一些不便。但瑕不掩瑜的是,僅僅10%出頭的成本,Nolo就能擁有類比Vive的本領。

Nolo開箱圖賞

它是如何做到類比Vive的?我想這隻有Nolo的開發製造商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才真正清楚。而我們在此要向大家展示的是Nolo會以什麼形式向大家呈現這一切的……

Nolo採用單基站定位形式,配有光學和超聲波系統,基站內置電池。

交互手柄實現了動作捕捉,手柄的按鍵布局和功能設計都類比Vive只是手柄整體小了一大圈。注意側面的抓握件,在產品DEMO階段還沒有,正式版是齊全了,在按鍵上比Vive只多不少,多了個配對鍵。

Nolo系統的定位範圍是100度角度,5.3米距離的扇形空間。延遲最大在20ms內,刷新率只有60Hz,精度宣稱小於2mm。

從規格上來看Nolo的最大問題在定位延遲和精度上,20ms的延遲決定了它的屏幕刷新率只有60Hz,這相比當前大多數頭顯廠商的產品都超過90Hz來說,算是個明顯短板。而2mm的精度,看起來足夠小,但有時候實際體驗卻不是那麼回事,因為某些遊戲應用對精度是很挑剔的,這也是我們後面要重點說的地方。當然,在介紹體驗感之前,請允許我先吐槽下糟糕的初始化體驗……

初次體驗讓人「生無可戀」!說好的便攜和簡潔呢?

就安裝問題來說,我們原本是不打算單獨講的。畢竟難如Vive,也沒有難住廣大國內愛好者。(倒是老外寧願額外付費,也需要HTC提供上門安裝調試服務,手殘啊……),然而這貨的初始化複雜程度竟然遠比Vive還逆天。準確來說並不是難,而是不確定因素太多。

第一次安裝調試Nolo的過程讓某位媒體同行宣稱「生無可戀」。對時常把玩各種新玩意,甚至複雜的半成品測試件的零鏡網老司機們來說,自然沒把這位同行的感慨放在心上,能難到哪裡去?

Step1:下載和安裝軟體

這個部分需要注意,除了PC上必需的SteamVR外,你一共還需要安裝至少3個軟體。

1.是PC端的Nolo驅動;

2.PC端的Riftcat軟體

3.手機端的Vridge應用(如果是GearVR用戶,需要安裝VridgeforGearVR版)

PC端必需3件套

其中最麻煩的是手機上的Vridge,需要Google play,需要科學的上網方式。(沒關係我們的打包中有該apk)

Step2:啟動Nolo基站、連接頭盔定位器

開啟基站很簡單,也不需要額外線材,供電線都不需要,Nolo基站自帶電池,官方稱能續航約4小時。在我們斷斷續續的體驗中,一天沒有充電(間斷使用約2小時),它也挺過來了,指示燈並沒有亮紅。

你首先要將定位器安放到你選定的眼鏡盒子上,設備並沒有太多限制,紙質cardboard和常見的移動VR頭盔都可以。官方還特意設計不同安裝方式的支架,以匹配各種不同的盒子。

Nolo基站放在桌上就好,有條件的給個三腳架與肩膀同高更出色。

在SteamVR模式中,頭顯和手機都需要和PC通過USB聯通,數據交流和取電。

Nolo的4米線,連PC端是兩個標準的USB,連接手機端則準備了micro USB和Type-C轉接頭。

頭盔定位器會通過USB介面和PC相連,能從PC取電,續航不是問題。真正需要注意續航的是手柄,在我們的體驗中,1%的電量經不住1分鐘的考驗……。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把玩幾天後,我覺得真正的重點是你需要一台能堅持長時間運行不會過熱卡頓的手機。

Step3:「Riftcat-Vridge」大法的設置

這是讓PC渲染的內容,傳送到手機上的關鍵。需要注意,軟體開啟後需要根據你使用的手機設置對應的參數,比如屏幕的解析度,一般是1080p。如果你的手機是2K甚至更高的產品,那麼在屏幕精細度上你並不輸Vive等重設備。

1.Cardboard用戶:PC端運行RiftCat軟體,手機端運行VRidge,手機端打開USB網路共享(很關鍵,否則投屏要出問題)。如果是體驗,那麼在RiftCat設置中將Tracking option,選擇Freetrack orientation and positon。如果想長期使用,還得解鎖RiftCat軟體,否則10分鐘被彈出一次是很不爽的。

手機端需要打開USB網路共享,這是「Riftcat-Vridge」大法通過線纜輸畫面的關鍵。

另外你需要注意,要根據手機屏幕尺寸合理調節Vridge的焦距,否則你看到的畫面將會有重影。

2.Gear VR用戶:PC端運行RiftCat軟體,手機端運行Vridge for Gear VR,保證手機與PC在同一區域網環境下,不需要手機與PC連接,可以無線投屏。理論上沒有有線傳輸穩定,延遲也更高。至於真實表現,由於手上暫時沒有Gear VR設備,沒能實測。

Step4:環境配置然後開玩

1.運行Nolo driver for windows,在任務欄小圖標右鍵,RiftCat/Trinus選項中,根據不同的頭盔選擇Cardboard/GearVR模式。

2.分別單擊兩個Nolo手柄的System鍵開機。帶上頭盔,面向Nolo基站方向雙擊任意手柄System鍵標定手柄與頭部姿態。

3.將VR頭盔放置於定位範圍內水平地面,單擊頭盔定位器上的配對鍵自動完成SteamVR房間設置。

理論上,剩下的事情就是挑一個遊戲開始high了。然後,你以為事情真就這麼順利的結束了?圖樣圖森破!真正的難點在於這貨對PC和軟體環境的兼容性比較挑剔,你很可能卡在一個莫名其妙的步驟過不去,搞不好你需要重新裝一次系統或者換台PC……真的很容易讓人抓狂!比如零鏡網的這次評測過程就是一波幾折。

BUG出現,手柄在驅動中已經存在了,但是SteamVR識別不了。

按以上步驟無差錯地完成了安裝,然而在Steam VR軟體中,顯示手柄無法正常被識別。折騰一陣,在凌宇智控技術專家的幫助下,我們學習了配對,替換、補充和修正了軟體的安裝,依舊未能解決問題。

最後只能專家親自上馬全程操控,忙乎一上午,修改多處配置文件,調整多項參數和軟體設置才終於正常識別了手柄。

坦白說,我希望這是個例外,要是安裝調試遇到這麼複雜的概率很高的話,那Nolo的易用性簡直了……好奇心驅使我更換了一台PC測試,依舊是Windows 10系統,性能相差無幾(只不過一個是3代i7一個是6代i7),但更換電腦後一切又都是那麼順利,簡直讓我覺得之前測試的是一台假Nolo!

好了糟心事就說到這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Nolo是怎麼化腐朽(盒子)為神奇(Vive)的。

真的化腐朽為神奇!

我用cardboard玩轉了Steam VR

在正確配置和安裝好硬體之後,我啟動了Steam VR模式,此時系統會自動跳轉打開相關資源,包括Viveport。然後Steam VR軟體也會識別和適配上你的定位和手柄裝置,整體操作和界面圖標、質感跟Vive是一模一樣的。尤其是平台歡迎界面,直接出現的就是Vive的經典太空看地球場景。

然後熟悉的操作方式,翻選遊戲資源……這個過程我的感覺就跟在用Vive一樣。直到我選擇了一個自己常玩的射箭遊戲,我才感受到了兩者之間的差別。

Nolo的官方參數定位精度是2mm級別的,在數據上就和Vive的0.3mm有量級上的差距。實際體驗中,我發現在對操控要求非常精確的射擊類遊戲中,這個差距會被放大。因為射擊體驗存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問題,所以Nolo的體驗是比較糟糕的。

GIF/2K

再加上Nolo的刷新率限制在了60Hz,在很激烈的戰鬥中,頻繁的移動視線角度,會帶來比較明顯的畫面輕微抖動。雖說遊戲性影響不大,但在抖動和瞄不準的疊加Debuff面前,Nolo的體驗真的不敢恭維。

當然,在將遊戲換為過山車、解密、社交和探險之類的遊戲後,你又會發現Nolo的2mm精度其實在很多時候足夠用了。在這部分應用中,它完全能取代Vive,降低大家的使用成本。尤其是你本來就有品質不錯的手機的話(比如超高解析度等),你還能享受到比Vive更好的畫質體驗……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我一開始使用的測試配件就是廉價的紙盒cardboard,然而在調試階段就放棄了,並最終使用了靈境小白這類常見的VR眼鏡盒子。這並不是說紙質cardboard不能帶給你完整的體驗,問題不在功能上,而在舒適度上。紙質盒子難以兼顧光密性、人體工程學等設計,多帶一會鼻樑生疼有沒有?

其實當前的VR盒子已經很成熟,深圳上千萬的出貨量也拉低了成本,隨便入手一個體驗都不會差。

單基站360度定位?

這個其實可以有

至於你關心的360定位,Nolo的說法比較含糊,並沒有明確表示可以支持,也沒有完全就否認。其實從原理上我們就能看出,無論激光、紅外還是超聲波,都不易於實現信號的「轉彎」,單基站實現360度全維定位和動作捕捉顯然不現實。

這恐怕也是官方為Nolo設計了一個快捷轉向鍵的初衷,在遇到需要轉身的場景時,雙擊system鍵就能讓視角快速轉變180度。在我們的體驗中,這個功能優化得很不錯,至少對我這種對「前庭視覺不匹配」極為敏感的人,也沒有因使用這個功能而感覺到噁心,想吐。

當然,這並不代表你也不會出現不適(想搞清楚暈和吐的原理,歡迎查閱我們早前的一篇文章……)。所以我們要告訴你一個官方不會告訴你的解決方案,一個使用單基站就能實現360度定位和動作捕捉的搭建方案。

其實原理很簡單,Nolo光塔的定位範圍是FOV 100度,那麼我們就利用定位設備的扇形定位發散角,將光塔安裝在頭頂上方,就能實現大約20平米空間內的全覆蓋。這個方式唯一的弊端在於更容易讓定位出現錯亂,比如對準前方的槍口就突然朝下了。

有時會出現槍口本來朝前,但突然朝下的BUG。

然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Nolo模擬的空間設置中,只能比較良好地適應地面高度。而遊戲範圍是沒有過界網格提示的,搞不好下一步你就撞牆了……

移動端體感交互的唯一!

解決了移動VR遊戲的剛需

接下來是拋開複雜設定和PC負擔的移動VR體驗,坦白說,我覺得這才是Nolo的主場。

移動VR模式在設置上就很簡單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手機上下載好Nolo移動應用,然後用OTG線將頭部定位器和手機連接,之後打開基站拿上手柄就能開始high。

當在虛擬的世界中,通過手柄交互,操作堆砌的方塊玩上空間版俄羅斯方塊後,我已經感受到了移動市場潛在的巨大機會,真的太方便,而且足夠沉浸。更重要的是成本(不需要額外PC)和設置難度都很低,上手快啊。

如果以前做手游的小夥伴能快速讓移動VR遊戲爆發,那麼大家都應該需要一套類似Nolo這樣的外設。

高溫讓手機屏幕說花就花。

當然,在面對手機遊戲也曾遇到過的老大難問題上,Nolo也是沒有辦法的。只要遊戲時間稍長,手機的發熱量是非常驚人的。尤其是面對VR這種渲染壓力大,還需要調動各種感測器的應用,機器負載很嚴重。高負載快速拉高溫度,隨後就是逼迫主控降頻,然後遊戲卡頓或者屏幕花屏……

我只能說對行業通病,凌宇智控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只能通過硬體的不斷迭代來逐步優化。真正能在各方面都表現完美的VR手機也許很快會到來,但短時間內價格又會成為阻擾消費者的難題。

至於內容方面,真的只能依靠行業整體發力了。凌宇智控提供了很多針對開發者的幫助,包括通過他們的SDK移植遊戲等等。但是行業整體應用不夠豐富,Nolo也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零鏡點評

當前優秀的VR應用體驗主要還是在PC端,Nolo曲線救國變相降低了PC VR的體驗成本!這恐怕就是Nolo當前的最大賣點。

然而一台性能出色的PC依舊是我們繞不開的成本,至於手機,我想當前沒有哪個玩家沒有一台性能還不錯的智能手機,滿足Nolo的需求應該不成問題,算不上額外的成本。從這個角度講,800多元的Nolo多數時候能端了6888元Vive的飯碗兒。

但問題是,VR的C端市場還沒打開,Vive的市場當前本來就不高,Nolo還肩負進一步普及VR體驗的使命。尤其是移動端VR市場,用戶對交互方案的需求度其實是很高的,Nolo顯然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只不過當前行業處於快速迭代期,技術在迭代,硬體也在迭代。在可以預期的不遠未來,一體機,尤其是集成inside-out,6自由度的一體機和輕量化VR頭顯將會更多地面世。屆時,移動VR的定位將不再是個問題,交互才是最大價值。

Nolo能否契合這部分需求?是否會被封閉的環境排除在配件准入門檻之外?這些都是未知數,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期待像Nolo這樣的設備更豐富。以低成本為基礎,解決XR應用中的人機交互問題,這種硬體是推動整個行業普及和發展的關鍵。而且我們也相信,隨著感測器和控制項技術的迭代,Nolo及其後繼產品會越來越成熟,精度和參數的提高將最終提高綜合體驗。

編輯 翌城

添加時請註明:姓名-公司-職位

活動、商務合作請聯繫:adv@0-tech.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鏡網 的精彩文章:

數博會百鳥河論壇次日又有哪些看點?零鏡網帶你大揭秘

TAG:零鏡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任天堂的Virtual Boy以非官方的Cardboard形式返回
納米材料nanocardboard問世 非常輕會恢復形狀
納米材料nanocardboard問世 非常輕如果彎曲則會彈回恢復形狀
類似Cardboard HTC申請新移動VR頭顯專利
HTC獲類似谷歌Cardboard移動VR頭顯專利!
HTC申請Cardboard類移動VR專利;微軟將裁員數百人 涉及3D和MR等領域;聯想發布 VR Classroom教育套件
1.29 VR掃描:HTC申請Cardboard類移動VR專利;Facebook或將在移動AR/VR中實現全身追蹤
HTC申請了Cardboard類移動VR專利,搭載磁性保護盒
VR過山車開發商自稱有100萬Cardboard月活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