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將相窮困潦倒的時候 還不如你我
古代帝王將相勵精圖治,成就千秋偉業,人們只看到他們在人生舞颱風光的一面,大發「大丈夫生當如是」的感慨,卻很少有人看到他們出身寒微,窮困潦倒的一面。
陳平娶妻
漢初丞相陳平是陽武縣(河南原陽縣)戶牖[yǒu]鄉人,少年時家貧,父母去世後,跟著兄嫂一起生活。他的哥哥陳伯靠著耕種三十畝薄田,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要供養弟弟讀書遊學。
陳平長得高大美貌,鄰居們都很納悶兒,就問他:「你家這麼窮,你咋會長得這麼胖啊?」他嫂子平時就很厭惡這個不顧家的小叔子,所以接過話茬兒沒好氣兒地說:「不過是吃糠咽菜而已,咳!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
陳平的哥哥聽到這些話,很惱怒,一紙休書把老婆打發回娘家了。陳平長大了,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富人家看不上他,窮人家也恥笑他。
殘酷的現實讓陳平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求偶標準,他看中了同鄉嫁過人的張氏女子。這位張氏是富戶張負的孫女,已經嫁了五次,五任丈夫都死了,這在講迷信的封建時代屬於標準的克夫剩女,很多男人唯恐避之不及。
陳平在一次幫助鄉鄰料理喪事時候,被張負看中,打算把孫女嫁給這個窮小子。有人勸阻老張頭:「那窮小子整天啥活兒也不幹,全縣人民都在恥笑他,您咋能把孫女嫁給這二貨!」張老頭不以為然:「哪有如此相貌堂堂者長久貧困的!」
張負認準了陳平,他家沒錢送聘禮,張家就借錢給他,沒錢辦置酒席,張家就代辦了。張家孫女嫁過去,張負不忘叮囑:「毋以貧故,事人不謹。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自打娶了張氏,有了張家的接濟,陳平一家「齎用益饒,游道日廣」,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陳平曾經為鄉鄰們分祭肉,因分配的非常均勻,受到鄉鄰的讚許。陳平感慨:「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陳平沒有白努力,老張頭也沒看走眼,陳平後來輔佐劉邦開創偉業,成為了主宰天下的一代名相。
韓信胯下之辱
韓信是楚國人,從姓氏上來看,應該是韓國貴族後裔。他後來乞食於漂母,漂母稱他為「王孫」。
何謂王孫,顧名思義,就是王侯子孫。秦滅六國,各國王孫淪落到社會底層,四處輾轉流離,過著朝不保夕寄人籬下的生活。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既不能做公務員,又不能做生意。用魯迅說孔乙己的話,就是「不會營生」。啥叫營生,顧名思義,就是如何掙錢過生活。
於是「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就是每天在別人家蹭吃蹭喝。那時候社會上流行養士,士人們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在依附權貴討生活。有門路的依附孟嘗君信陵君這種大家豪族,沒門路的依附當地的亭長里長這種家庭條件較好的豪俠。
這幫文士武士有個專有名詞:食客。其實說是蹭吃蹭喝,真要有事還得給人辦。用小瀋陽話說,保鏢不白雇,有事真上啊。比如劉邦跟韓信一樣,也在鄉里作遊俠,也每天白吃白喝,但是也會幫被吃被喝的人擺平一些麻煩事,因此人們對他的白吃白喝也能容忍。
韓信顯然不行,在當地亭長家吃了幾個月,啥都不幹,亭長老婆怒了,早早把碗筷收拾了。
韓信也怒,憤然上街討生活,不想遇到一位屠狗的豪俠跟他找茬。這事大家都知道,但是都沒看懂。
這位屠狗的豪俠對韓信說,別看你丫長得人高馬大,還帶一把劍是吧,其實就是一孬種。你要真有種,就把我殺了。要是不敢殺,就給我鑽褲襠。
韓信盯著此人看了看,此人說,你瞅啥,不服,鑽不鑽給句痛快話。韓信於是收拾一下衣帶,從屠狗豪俠胯下鑽過。
郗鑒吐哺
東晉著名書法家、軍事家郗鑒知名度不是很高,提起他唯一的女婿,地球上的華人都知道——對了!就是「東床快婿」的男豬腳,著名書法大家王羲之。
王羲之
郗鑒在東晉時期非常有名望,他是晉成帝司馬衍時期的輔政重臣,曾一度平息了士族內部的爭鬥,穩定了經歷過兩度動亂的東晉政權。
郗鑒的高祖父郗慮曾在漢朝末年擔任御史大夫,雖然出身貴族,但是郗鑒的幼年時期家境貧寒,少年「孤貧」的郗鑒博覽經史子集,以「清節儒雅」著稱於世。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洛陽城被匈奴軍隊攻陷,郗鑒聚集了千餘家,避難於嶧山(山東鄒城市東南)。難民生活艱難,吃飯成了頭等難題。大家敬重郗鑒,就輪流請他到家裡吃飯,每次吃飯,郗鑒都會帶著侄子郗邁、外甥周翼兩個幼小可憐的孩子。
時間長了,鄉親們終於忍不住抱怨:「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我們都忍受飢餓,因為您有賢名我們才供養您。可是供養您一個人已經很不容易了,您還領著兩個孩子,我們實在是有點養不起了!
郗鑒墓
郗鑒只好丟下兩個孩子,自己去鄉鄰家吃飯。為了兩個幼兒不至於餓死,郗鑒每次吃飯「食輒含飯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像松鼠一樣腮幫子鼓鼓把食物帶回來,真難為郗大人了。
兩個幼兒因此得以活命,侄子郗邁後來任職少府,中護軍,外甥周翼任剡[ shàn]縣(浙江嵊州市)縣令。後人將此事傳為美談,稱之為「郗鑒吐哺」。
飯後鐘
北宋詩人陸遊《枕上作》中有兩句「雖無客共俗中酒,何至僧鳴飯後鐘?」其中的「飯後鐘」形容一個人因貧困而落魄民間,遭人冷眼相待。這一典故出自唐朝宰相王播。
王播是山西太原人,唐文宗太和年間官拜左僕射,受封太原郡公。這位勤於吏治,興修水利,為後人景仰的宰相竟出自寒門,用現在官場時髦的話講——是個農民的兒子。
王播也是個少年孤貧的苦孩子出身,年輕時客居揚州惠明寺木蘭院,寄人籬下,跟著僧人蹭齋飯吃。
時間長了,寺廟裡的和尚開始討厭這個蹭吃蹭喝的年輕人,於是打算戲弄王播。寺廟的規矩是,開飯之前要敲一遍鍾。這一天,和尚們故意吃完飯才敲鐘。王播匆匆趕來,卻撲了個空,只好忍飢挨餓。
多年以後,已經成為宰相的王播故地重遊,在牆壁上題寫:「三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院新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shé]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回首往昔,大發感慨。
偷菜賊
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漢乾佑元年(948年),某一個月黑風高夜,開封郊外一處破廟迎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不拜神求佛,也不訪僧會友,而是悄悄鑽進了菜園子。
廟裡的老和尚聽到菜園子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趕緊起身出來觀望,看看是不是野豬來糟蹋青菜。這菜園子可是廟裡他的命根子,每天靠賣點青菜換點糧食熬粥喝。
趙匡胤
老和尚手提著燈,緩緩靠近菜地,發現一個高大的身影在菜地里晃動,這顯然不是野豬,是個大活人哩!老和尚壯著膽子走上前,發現是一個身材魁梧的大男人,一臉窘困看著他。
這位體格健碩的大男人被老和尚請進僧房,老和尚打聽後得知這男子落了難。
壯漢離家出門闖蕩,不想尋人不見,花光了盤纏,餓急眼了,半夜到寺廟偷點萵苣充饑。老和尚心地善良,煮了一鍋粥,讓壯漢吃飽了才出門趕路。壯漢感激不盡,臨別對老和尚說:「有一天俺發達了,一定蓋一座大大的寺院,回報您的大恩大德!」
十三年後,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當年偷菜的壯漢被手下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沒有食言,他果真在十三年前偷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廟——皇家普安寺。
想起孟夫子的那句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與偉人相比,我們的不幸遭遇充其量叫挫折,談不上苦難,至少我們還沒有為衣食憂慮,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古人,活著,就要有為天下人分肉的夢想,有夢想就要付諸努力,並為此持之以恆——萬一實現了呢?!?


※一代報業巨子 靠青樓妾室的支持取得成功 因反對蔣介石慘遭暗殺
※天外飛仙 真的存在秦 始皇還接見過
※張大帥:媽的個巴子!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
※古代帝王將相,都找最好的風水,但還是敗了,為什麼呢?
※古代騙術如此拙劣,為何帝王將相們都上當?
※古代中郎將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你肯定猜不到
※曹操的反盜墓手段最費錢,家底不厚的帝王將相真不敢輕易玩
※古代農民的生活如此貧苦,為什麼帝王將相們無法改變這個局面?
※【趣談歷史】帝王將相與廁所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太尷尬了!
※你不知道的「將相和」真相,廉頗真的是毀在此小人手中嗎?
※一個邊陲小鎮竟走出這麼多帝王將相,可我們卻只知道它的一首詩歌
※毀三觀!看古代帝王將相都有哪些綽號?
※撲克牌上的面孔:那些你可能分不清楚卻各有來頭的帝王將相
※楊家將為什麼沒落了?與你印象中的楊家將相差甚遠
※鬼谷子:身邊有這幾種長相的人,不要錯過!都是未來的王侯將相!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想篡位的太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從他嘴裡說出來讓人噁心!
※都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麼歷史上哪位皇帝最沒「種」呢?
※我國歷史上有些強悍的帝王將相竟然是妻管嚴?
※陳寅恪寫柳如是傳,是為諷刺帝王將相之德操行為,皆不如一妓嗎?
※本該要飯餓死的幾個人,是如何逆襲成為帝王將相的
※皇帝叫相士給諸位兒子看相,看一半就停下:仆皆將相,主為帝王!
※歷代帝王將相最怕墓葬被盜,重重機關都沒用,且看袁世凱怎麼做!
※他是無可爭議的戰神,把王侯將相當了一遍,還跟30多個成語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