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第五期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第五期

大家好,歡迎閱讀本期!十九世紀是西方藝術的諸多流派和主義大爆發的孕育期,在各國先後出現了楓丹白露畫派、印象派、象徵主義、拉斐爾前派等重量級藝術團體。不過遊走在這些在後世無限風光的藝術團體之外,也存在著無數的名聲相對暗弱的藝術家,他們大多是來自學院的畫家,彼時也許他們才是藝術界真正的「主流」和「把持者」,或者不是,僅僅作為優秀的畫家存在而已。不管怎樣,大家如今都擠在一起,掛在美術館裡成為了時代記憶的補充與陪襯。

查爾斯·德·格魯(Charles de Groux,1825-1870),比利時畫家。畢業於布魯塞爾美術學院,師從納維斯,後來又在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當教師。他的作品我會放上來兩張(上、下),看內容畫的是貧苦大眾,具有人文關懷精神。

十九世紀的歐洲是工業國家蓬勃發展的時期,各種自然科學、工業科技、海外殖民等大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留下種種矛盾。世界各地戰爭不斷,人民生活貧富懸殊苦難深重,血淋林的弱肉強食時代拉開帷幕。這一時期的西方繪畫,可以發現有巨大數量的作品從色調上就明顯有別於別的世紀,灰濛濛的、苦大仇深的、現實主義田園牧歌的,比比皆是。

上圖,三聯組畫是比利時畫家裡昂·弗里德里克(Leon Frederic,1856-1940)作品,他早期作品受象徵主義影響,後期越來越關注社會現實主題。里昂·弗里德里克是皇家學院成員,晚年被授予男爵和騎士爵位。照片出鏡的是一陌生遊客,此處謝謝他來對比作品尺寸。

這個三聯組畫分別表現了農人一家幾口出門幹活,田裡用餐和回家三個片段性畫面,畫得是絲絲入扣,非常感人。從中可以看到當時農人的生活非常艱苦,只有男主人穿著破鞋,其餘家庭成員打赤腳。吃的飯菜也極其寒酸,少女年紀輕輕眉頭緊鎖,苦相極重。從這些圖景中大致可以看到畫家的感情傾向。

里昂·弗里德里克的繪畫風格還是十分鮮明的,也有儀式感和形式感。就這組畫來論,繪畫氣質會讓我聯想起晒乾並壓扁的麥秸稈,光滑而硬挺,但又是脆弱的,並且透出一股泥土的芬芳。

尤金· 拉爾曼斯(Eugene Laermans, 1864-1940) ,比利時畫家。他很小的時候就因為腦膜炎導致耳聾,因此得以集中經歷在繪畫上開創成就,思想受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影響很大。高中時我曾經買過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和《巴黎的憂鬱》,他的詩非常病態而污穢,運用大量醜陋的意象譬如性、屍體、蛆蟲、枯萎之花等來組織內容,開闢了象徵主義詩歌先河。尤金·拉爾曼斯的繪畫語言也是頹廢的,上、下圖都可以看得出。

尤金·拉爾曼斯於1922年成為皇家美術學院成員,不幸的是做為畫家他的雙目慢慢失明,於是只好放棄了繪畫。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一世封他為男爵,十餘年後畫家去世,屍體埋葬在故鄉聖約翰-莫倫貝克。

尤金·拉爾曼斯的繪畫主題主要是「被壓迫者」,是大時代背景下受壓迫的底層人民的群像寫照。繪畫風格象徵感強烈,用了很多藍色給人以憂鬱和悲苦,線條概括凝練,彷彿漫畫但又更加沉重,總之他是一位悲天憫人的優秀藝術家。

比利時畫家紀堯姆·沃戈斯(Giulliaume Vogels,1836-1896)一生去過很多地方,但他的繪畫主題主要是布魯塞爾和它周邊的風景。如果我的記憶沒錯,曾經讀梵高書信集時見到梵高評價過他,不過貌似是負面評價。紀堯姆的畫色調灰溜溜的,有自己的個人風格但又不是很鮮明。他在四十多歲才做第一個畫展,在比利時的根特,五十歲左右在巴黎參加畫家沙龍。總之,在職業上的突破屬於比較慢那類人。上、下圖為其作品。

梵高給他弟弟的信里經常會提到各種畫家,並會進行評價,如果梵高評價過紀堯姆,並說過不欣賞,我是絕對能理解的。紀堯姆的繪畫缺乏持久的生命力,灰濛濛的碎筆調子初看耐人尋味,但宏觀其繪畫生涯,不論主題還是內容都太空乏單調,不斷地重複其愈發熟練的繪畫語言,我也僅僅只能說他是一位有自己風格的畫家而已了。

本館藏還有幾張印象派,都是大人物,所以放出來欣賞。印象派我會在寫到巴黎奧賽美術館時詳細說一說,此處略過議論。上圖是梵高早期的畫。

上圖這一張則是高更比較重要的作品《綠色的基督》,他還有一個《黃色的基督》更為有名。畫的好的藝術家我都喜歡,沒有特別崇拜過誰。但如果非逼著我說十個最喜歡的,高更絕對是其中之一的,當然雖然非常不願意跟風,梵高畫得畫那麼好,我也不能不去喜歡他。

區別西涅克和修拉二人的作品是有方法的,西涅克的點點比修拉大而寬一點兒,倆人作品的氣質也輕微不同。而且,修拉死得早,留下作品有限,看得多了就都知道了。其餘畫得好的小點點,大多出自西涅克之手。上圖是西涅克的畫。印象派畫家的生辰為了節約時間略過吧,我這邊已經午夜,快熬不住了,非常抱歉。

看吧,上圖這次是修拉的畫。點點是不是比西涅克小而圓一些?點彩畫是修拉開創的,西涅克這一繪畫理論繼承並發揚。二人都是大師。氣質上,修拉柔和含蓄,西涅克熱情奔放,跟用筆和用色習慣有關。修拉偏冷調,小筆觸點、點、點。西涅克偏暖調,寬筆觸,戳、戳、戳。當然,這是成熟期的西涅克,他早期的畫跟修拉幾乎一模一樣的。

上圖,喬治·莫倫(George Morren,1868-1941)是比利時印象派畫家。如果深究起來,印象派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團體。譬如早期,莫奈和雷諾阿周圍圍一圈人,德加周圍圍著另外一圈人。馬奈也不能算存粹的印象派,他偏傳統一點。但是印象派的工作方法和藝術理論無疑是革命性的,具有世界現象級影響力的。喬治·莫倫的繪畫方法是印象派,他也是世界上繁星般的被印象派影響的諸多藝術家中的一員。

上圖,西奧·曼·迪卡希爾(Theo Van Rysselberghe,1862-1926)是比利時新印象派時期的重要領軍人物,20世紀初在歐洲藝術界發揮過關鍵作用。修拉的作品曾經帶給他對繪畫的無數熱情和靈感,很快通過自身努力,西奧·曼·迪卡希爾成為年輕藝術家中的佼佼者,晚年個人風格愈發強烈而逐漸脫離修拉等人的影響。他的作品非常受歡迎,作品大多被私人珍藏,以至於社會上不是很容易見到其真跡,是一位優秀的繪畫大師。

末了,放兩張細節圖給大家做對比。上圖,修拉。下圖,西涅克。下一期,要說一說拉斐爾前派的各位大神了。順便把納比派和比利時本土的幾位優秀藝術家也順帶介紹。算起來,可能再寫兩期或者三期就把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大致過了一遍。這期就這樣,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珂逛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劉珂逛美術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皇家馬德里:五年四冠,盛世空前
《女神異聞錄5 皇家版》第三學期的內容量將遠超期待
12月11日第十四期祖傳皇家陰盤法術奇門弟子班絕秘與你有約
天馬行空燒腦題第30期:皇家三兄弟
歐冠三連冠!今夜屬於皇家馬德里
歐冠小數字之皇家馬德里,不愧為歐戰第一豪門
歷史上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鼎盛時期的皇家生活!
此皇家宮院比故宮大幾倍,卻有2位皇帝駕崩於此
世界十大最美皇家宮殿,三個在中國!我自豪!
先肝為敬!二戰初期末期的皇家海軍,英系驅逐線航母線加入遊戲?
歐洲「皇家病」的前世與今生
中國清朝時期的皇家瓷器以8.7萬英磅被拍賣
「九五之尊」在皇家建築中的體現
歐冠10月3日莫斯科中央陸軍VS皇家馬德里 皇家當前狀態十分能敵
此皇帝最愛寵堂妹,生下孩子五歲封王,九歲被殺成為後世皇家典例
舊時皇家清漪園 今日百姓盡遊覽|頤和園第一次開放是什麼時候
距北京兩小時居然有個皇家後花園,去一次相當環遊大半個中國!
宮裡過大年——皇家新年之「宮廷饗宴」
皇家范兒–餐具的前世今生
倫敦一步入夏,是時候準備去皇家賽帽大會,哦不,皇家賽馬大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