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古代參加「高考」有多難么?光去考場就要走幾個月

你知道古代參加「高考」有多難么?光去考場就要走幾個月

高考時節,學子們現在也許正在憤書疾筆的作答。考生養精蓄銳了一段時間,為這兩天的考察作最後的衝刺。那麼,我們也來說說古代「高考」的那些事兒。

古代科舉,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高考,並不是意見容易的事。從隋朝正式開始科舉取士,到 1905 年滿清罷科舉,1400 多年內,中國的士子進京趕考,其交通方式與通信方式未有根本的改進。一個人哪怕取得了去首都考進士的資格,其進京之路也是十分艱險的,家庭需要承擔繁重的盤纏,路途中有不可知的風險。

重要的是,清帝國幅員遼闊,京師又在版圖偏東北的北京,經濟和文化中心又轉移到南方,南方人才多於北方,因此也就普遍增加了舉人們進京趕考的難度。

在幾個朝代中,宋代的版圖是最狹小的。因此,宋代士子進京趕考的成本是最低的。但是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士子考生就艱難多了。在清代,帝國的進士大多出自江浙、福建、廣東、四川、兩湖地區。南方諸省和西北邊疆地區的舉人到北京應試,路上的行程少者一個月,多者三個多月。

清乾隆之前,考期定在農曆二月,乾隆十年(1745 年)改為農曆三月,算是給偏遠地區舉子們的一種照顧。如進京最艱難的雲南,鄉試一旦出榜,及第的舉人要想參加第二年春天在北京的會試,必須馬上打點行裝,在初冬就得出發,否則趕不上會試了。因此,雲南等偏遠省份的舉人進京會試,往往要在途中的旅店裡過大年。

就拿曾國藩來說---道光十七年,已經兩次落榜的曾國藩,準備第三次參加道光十八年的會試。儘管曾家在當地是個家境還算殷實的小地主,但前兩次會試已經幾乎花光了家中的錢,於是只能去族人和親戚朋友家借貸。朱家、王家一分錢都不願意借,他只好找同族的伯叔輩曾希六。曾希六是一個做買賣的人,他和自己的夥計陳體元將錢借給了曾國藩,曾國藩才得以進京趕考,並在第二年的會試中考得進士,進了翰林院,從此平步青雲。

可是,曾國藩的家鄉湖南湘鄉,距離北京約兩千來公里,和廣東、福建、雲南、四川相比,尚屬並不偏遠的地區,可那時後北京到湖南,要走一個多月。曾國藩考了三次高中,已屬於考運很好的了。多數人要考許多次,三年一回再加上增加的恩科,有些人從二十多歲考到五六十歲。這花費的銀錢以及路上消磨的時光,真是很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飛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魔王希特勒和情婦愛娃的生死戀:感動了上天卻得罪了全世界

TAG:小飛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