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音樂短視頻崛起,會誕生下一個快手嗎

音樂短視頻崛起,會誕生下一個快手嗎

或許沒有人知道UGC的下一個高潮會何時出現。當直播平台的熱度稍有減弱的趨勢,快手等短視頻玩家便迅速佔領了風口,如今突如其來的音樂短視頻再度成了關注的焦點。

早在2014年的時候,一款名為musical.ly的應用在美國上線,並在2015年登頂全美App store和Google Play排行榜。從時間上來看,這一帶有音樂、15秒等獨特標籤的短視頻玩法,在國內爆發的時間晚了兩年左右,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國內的短視頻在走向成熟之後,在垂直內容上的想像力已經得到拓展。

音樂短視頻火了,原因並不意外

至少從目前來說,音樂短視頻領域已經積累了諸多玩家,既有國外入華的產品,也有國內諸如奶糖等一批創業團隊打造的產品。在UGC內容形態日漸豐富,互聯網環境開始走出圖文的局限以後,音樂短視頻等內容新玩法的出現看起來並不意外,至少從三個層面上業已表現出走紅的必然性。

1、 國外的成功案例和可複製性

如果說國外的移動互聯網氛圍優於國內,想必很多人並不認同,可不得不承認的是,國外在文化的多元化及開放程度上,仍然是國內所不可比擬的。在PC時代,國內互聯網不乏拷貝國外的痕迹,即便到了今天,借鑒國外優秀產品仍不乏其例。

musical.ly是在美國走紅的產品,受到不少美國年輕人的喜愛和推薦,也曾多次登上各大應用排行榜的榜首。而在國內,奶糖的出現與同類產品在美國的現象級爆發不無關係。無獨有偶,曾經火爆一時的小咖秀,最早的創意也是來自對德國產品Dubsmash的借鑒,如今的音樂短視頻玩法中依然能夠看到Dubsmash「對嘴型模仿」的元素。

原因或許不難理解,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仍然有著強烈的「集中式」特點,無論是媒體還是用戶,傾向於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行業甚至是某一產品上,這在那些曇花一現的圖片類產品上尤為明顯。那麼,借鑒國外優秀的產品不失為一項聰明之舉,如果能夠將產品很好的本土化,依然存在成為下一個爆款的可能。

2、95後成為尚待挖掘的金礦

從CNNIC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來看,10-29歲的網民佔比高達50.5%,尤其互聯網新生代的95後群體已經成為國內互聯網的新生力量,圍繞95後誕生的市場規模和商業機會,早已走過了紙上談兵的階段。

以短視頻平台為例,「美拍」上的95後用戶高達70%,「秒拍」上的95後群體也已過半,關於95後的用戶研究也早已是很多互聯網公司在做的事。據公開數據顯示,95後用戶人均每天花在視頻上的時間要比非95後用戶高了至少5分鐘,並有些自我中心化、娛樂至上、集體孤獨、渴望有故事等明顯特徵。於是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主旋律:做95後喜歡的產品,培養這類人群的忠誠度,挖掘年輕用戶的價值,幾乎是所有新興互聯網應用的商業邏輯。

音樂短視頻的崛起無疑滿足了95後人群的個性化需要和娛樂至上的精神,特別是音樂這一相對獨特的內容載體,降低了培養95後的用戶忠誠度的門檻。或許在快手等產品上這一特徵還不夠明顯,但在奶糖等新近發布的產品上,已經可以看到明顯的95後產品風格。

3、泛娛樂成熟的文化資源

作為新興的社交載體,音樂短視頻在運營上有著明顯的「社交套路」,比如早期吸引明星資源入駐,藉助明星的流量優勢進行產品推廣,奶糖在發布會上更是請來俞灝明助陣,擔任官方音樂星探顧問。但有所不同的是,這些產品並沒有把流量引向明星用戶,而是重點扶持和關注產品內的達人用戶。這大概也是在泛娛樂領域踩了很多坑所積累的運營經驗,例如之前被騰訊放棄的微視,同樣主打明星資源,卻忽視了達人用戶的價值。

另一個較為成熟的就是互聯網的日漸多元化,比如現在被提及最多的是場景,而非平台和入口,這為音樂、影視等場景的延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還是以音樂短視頻為例,假設沿用了大眾式的玩法,15秒的時長很難創作出優質的內容,但在音樂的場景下卻要另當別論。可能在有些人看來這仍屬於「少數人」的宮殿,但國內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基數、95後群體鮮明的個性化等,則是音樂短視頻值得被看好的地方。

此外,國內互聯網商業環境的完善也是一大誘因,兩年前很多產品還堅持著流量思維,將流量用於廣告或其他形式的引導,但在今天看來,用戶打賞、粉絲經濟、合作推出智能硬體等都將成為主流盈利來源,相信不久的將來如奶糖這樣的音樂短視頻應用也將是受益者。

最大的競爭者仍是快手們

談及短視頻,快手註定是跳不過的坎,同樣以工具作為切入點,同樣是不斷豐富社交屬性,同樣是去中心化的運營,快手的發展軌跡和奶糖等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可以預見的是,當音樂短視頻威脅到快手的市場份額,甚至是爭奪某些忠誠用戶的時候,快手的反擊是無可厚非的。可這類產品有可能逆襲快手嗎?答案似乎是樂觀的。

首先,快手立足生活,奶糖們更加娛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競合而非競爭。

在很多人眼中,快手用戶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有一種低俗的印象。原因在於,快手不限於娛樂且傾向於生活,甚至用戶不喜歡對短視頻進行剪輯美化。反觀奶糖們卻是十足的娛樂化產品,在用戶群體上瞄準的是快手未能覆蓋到的一二線城市裡的年輕用戶。如果用「文化逆差」的觀點來看,15秒短視頻所代表的「高階文化」,似乎存在未來稀釋快手用戶的可能,當然也不排除快手為了擴展陣地,繼續進軍音樂短視頻領域,但彼時入場的時機或許就不那麼樂觀了。總之,一個是生活類產品,一個是娛樂類應用,不同的定位為奶糖等新興產品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間。

其次,內容製作成本決定了誰是勝利者,這才是短視頻行業的生存法則。

UGC內容推動了短視頻,現在正淪為PGC內容試圖收割的價值窪地。在產品足夠龐大以後,面臨的共性就是內容的製作成本也在不斷提高,只有具備製作優質內容的頭部用戶,才有資格被推薦,進而坐擁「十萬粉絲」。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普通用戶很容易被淹沒,PGC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PGC的「用腳投票」也決定了產品的未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降低內容的製作門檻,同時又保證平台的可玩性,才是勝利者應該有的姿態。就時長和內容豐富程度而言,音樂短視頻應用的內容製作門檻要明顯低於傳統的短視頻,奶糖等也提供了大量的音樂素材和工具、信息流智能推薦等個性化服務,一場關於內容製作成本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從文字、圖片,再到短視頻,互聯網上的內容不斷更新迭代,並形成錯綜複雜的組合方式。隨著互聯網用戶的年輕化和個性化時代的來臨,信息量大、可視性強、參與門檻低、吸金能力強的短視頻行業成為內容領域的新風口。諸如音樂短視頻等細分內容,也將會出現下一個「快手」。

結語

繼短視頻以後,融合了短視頻和音樂的奶糖們成了新的風口。不可否認,這對內容行業而言是積極的信號,行業需要更多元的內容形式,也需要更多的創新者來推動產業的進步。從musical.ly到快手再到奶糖,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開拓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lter 的精彩文章:

「華為+徠卡」一年之後,那些改變的和未曾改變的
榮耀路由新品明日首發,市場轉向實用性智能化

TAG:Alter |

您可能感興趣

直播和短視頻軟體為什麼能夠一夜崛起?一日爆紅?
抖音、快手佔據半壁,微視復活崛起,科大訊飛也要進軍短視頻領域為哪般
抖音、快手崛起之後,短視頻平台能拯救買量紅海中的遊戲廠商嗎?
短視頻崛起,五環外逆襲
一夜崛起遊戲排行,它火得最快,它火得連明星都想玩?
繼溫婉被封殺後,抖音上又一個網紅崛起,網友:抖音是不是在造神?
逆水寒開測一周後熱度大減,他能打垮手游帶動端游的崛起嗎?
抖音溫婉涼涼,代古拉K不火了,她卻迅速崛起成抖音一姐
一個首輪簽就可以得到一個神射手?這或許是馬刺崛起的希望
微商藉助快手pk功能再次崛起,瘋狂漲粉點關注,遭到快手官方封號!
新生音頻平台崛起,傳統廣播與狼共舞還有春天嗎?
抖音一哥即將崛起,被《歌手》總導演相中,前途不可限量!
激光電視進入AI時代,大屏娛樂產品之崛起
國漫崛起:這四部動漫你會吐槽嗎?最後一個原著粉都不會失望!
國內巨頭忙於亂斗的時候,我們可能正在錯失AR新一輪的崛起
荒野行動新地圖上線,這是要再次崛起的節奏嗎?
張藝謀簽約歡喜背後,是一家視頻網站的崛起?
鬥魚崛起最快的一姐,竟被吐槽「五音不全」,女生這麼可愛就夠了
《閃電俠》負閃電崛起,她一直在玩弄閃電俠的感情!
微視強勢歸來,能否逆襲已崛起的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