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步港九黃大仙祠

漫步港九黃大仙祠

作者│林保虔 攝影│林保虔 來源│東岸雜誌

Hong Kong,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在回歸到祖國懷抱20周年前夕,我又一次走過羅湖口岸拜謁黃大仙,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窺視日常腳步匆匆的都市港人、跨洋越州的華裔乃至國際友人,為何如此垂注、如此地敬奉黃大仙?

在友人引領下,我們來到了著名的廟宇黃大仙祠。它坐落在香港九龍高聳的市民住宅和華廈之間,更是香火最旺的地方,海內外聞名遐邇。黃大仙祠原名「嗇色園」,解讀「嗇」字源出於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經》,韓非子解釋說「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知識也。

」引申開來即「以德化禮教勸善」,就是「普濟勸善」之意。至於「色」字,按道家學說,「色」是「天玄地黃大自然之本色」。嗇色園寓道、釋(佛)、儒三教於一通「以道家本色,兼奉儒家之仁禮、釋家之慈悲,以篤行普濟勸善之事功,而實現其本色焉。」嗇色二字,有愛精神、致虛靜、省思慮、寡情慾的要義,包含導人悟道修真的意思。

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俗名黃初平,牧羊人出身,得神明點撥改學醫術並修得正果,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故得後人自發建祠供奉參拜。

港九黃大仙祠廟始建於1921年,佔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大雄寶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等,一併金碧輝煌,精雕細琢,極盡古典廟宇的特色。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祠中牌坊的建築最具特色,凸顯了千百年來中華的傳統文化,「赤松黃大仙祠」的金色匾字在祠中尤為顯赫。

友人頗具地道介紹了此祠五行八卦原理設計的建築布局:飛鶯台(銅亭)屬金、經堂屬木、玉液池屬水、盂香亭屬火、照壁屬土。廟裡同時有孔子殿,而佛教者則可至三聖殿里,膜拜供奉在關帝君與八仙旁慈悲為懷的觀世音菩薩。

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指點迷津簽文靈驗。不少善信爭先在農曆大年初一上「頭柱香」,求籤問卜是香港地道農曆文化,成為賀歲佳話。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該祠是香港唯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廟宇,為新人辦理註冊事宜。

而每年農曆年末及正月初一至十五,為過去一年酬謝神恩及為新年求神庇佑;農曆八月二十三是黃大仙師寶誕,所有黃大仙的弟子、嘉賓都會於正午時分聚集於祠參與祭祀活動,場面都極為壯觀。

跨過匾額上書寫「普濟勸善」小亭,只見供奉著燃燈古佛「盂香亭」人頭攢動,這是祈求健康之亭,有對聯曰:眼前瀛海成三島,壺裡乾坤自一亭;同沾雨澤。

沿著廊道過往,我們佇立黃大仙祠前,在香煙瀰漫下,人們手持香燭,善信頂膜禮拜,祈求福至。據載黃大仙進入福地修鍊成正果的四十年後,他的兄弟到山中尋找他時,見他能指石變羊。從此,兩兄弟一起修練,雙雙為仙。他隱居於赤松山,故稱為赤松黃大仙。

與嗇色園大門正對的是孔門道「麟閣」,內供至聖先師孔子及其72名弟子。相傳孔子出生時,一頭麒麟含著一塊玉書經過,因此世人把麒麟喻為孔子,故名麟閣。具有中華傳統園林風格的「從心苑」在麟閣後面,曲折迴廊,飛瀑小橋,碧溪銀池,亭台樓閣,清幽寧靜。

黃大仙祠以「普濟勸善」為宗旨廣推善行,提供醫療、教育及安老扶幼等公益事務。2008年12月起推出「網上祈福」,由道長擇日稟告朝七晚六實時直播香火盛況場面。釋、道、儒三教融通,梵唱之音在心靈深處祥和共鳴,能獲自悟微妙清凈和廣大無礙,倍增智慧和道德修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有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港人,依然行色匆匆,夜生活愈加燦爛;旅居舍內都是狹小的設計空間,放眼窗外百態人生,我回味仙祠建構產生當代思想精神的價值,佐證著追求心靈清靜祈願福祉所蘊含的綿綿寄託。一炷香火,幾許心愿;難懂信仰寓意,深知虔誠真諦,是我在港這方聖地的遐思……

編輯:楚欣

...

訂閱《東岸》雜誌、業務合作

歡迎留言或撥打電話0660-33932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烏烏 的精彩文章:

TAG:天烏烏 |

您可能感興趣

漫步大連星海灣大橋
漫步,鹿港小鎮
十五日漫步台灣
漫步大洋洲——夏威夷
張林初:漫步三蘇祠
星島詩苑 晚秋漫步
北京故宮漫步
郭永鋒 漫步青州古街
漫步永寧古鎮
黃河畔漫步閑想
【文海拾貝】漫步黃昏
漫步鐵花巷 邂逅大漢臨邛 千年風光
漫步在檀香山
漫步漳州南山文化生態園
漫步《童年河》畔
歐洲漫步之盧森堡
霧漫小東江,漫步於霧中
漫步襄陽茶世界
古堡、花島與小城,夏日漫步博登湖畔
漫步在台灣街頭巷尾——台東縱谷&墾丁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