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明知不問是修養 知而不言是聰明

明知不問是修養 知而不言是聰明

每個人都會遇到難處,也需要關心和安慰,但有些時候,只需心知而不語破。

而此時,明知不問,知而不言,才是你人格魅力的升華。

三國時的楊修,很聰明,能看破曹操的心思,要命的是他管不住嘴,屢次把曹操的意圖解釋給別人聽,搞得領導很下不來台。最後曹操找了個機會,將楊修殺了。

有個成語叫「灌夫罵座」。灌夫,西漢著名將領,因看不慣丞相田蚡驕橫跋扈,借酒大罵,致使矛盾激化,惱羞成怒的田蚡一氣之下斬了灌夫。

不顧談話對象,尤其當面對心胸狹隘之人時,看破就說破,很容易禍從口出,好心變成驢肝肺。

有時不直接將問題說破,隱晦地說出了自己的意見,給人以啟迪,不僅維護了對方的面子,還讓其感覺到了你的真誠。

在不傷人自尊的情況下,使人領悟自身的缺點,領會你善意的良苦用心,既較好地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又體面地下了台階。

曾國藩以大學士、兩江總督治軍於安慶,開幕府攬人才,一時稱盛。有個叫楊長年的幕僚,寫了篇《不動心說》呈給曾國藩,曾國藩讀完,置於案頭。當時曾氏門下有一得意門生李鴻裔,看後就從旁題詩予以譏諷:「二八佳人側,鴻臚大鼎旁,此心皆不動,只要見中堂。」結果挨了曾國藩一頓狠批。曾說:「那些人以此為名,我就以此來要求、拘束他們。何必道破他們內心的想法呢?」

誰的人性會純又純、粹而粹?

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智者在給予批評或建議的時候,總能很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既達到了目的,又顧全了對方的面子。

真正的修養,不僅是宏觀的道德,更有那些細節的溫度。有了這細節之溫,人與人之間充滿了溫情,生出了暖意,有了這細節之溫,凡事更加完美,更能感受到人性的尊嚴。

人生旅程中,沒有人會一直保持順風順水。沒有幾個人,不是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的行走,誰都難免有敗走麥城的時候,也難免有陷入低谷的時段。

有時候,有些笑容的背後,其實是飽含著淚水和辛酸的,你要學會理解他的軟弱,他的痛苦,和他的不容易。

千言萬語,不如不問,不如不言,才是最大的安慰。

有些人的不幸,需要你的關心和安慰;而有些,卻只是需要別人的假裝不知。他需要幫忙時,自然會和你訴說。如果人家不願說,你裝作一無所知,最好。

而此時,明知不問,才是你人格魅力的升華,和善的無聲揮灑,也是你最好的修養。

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俗話說:「揭人不揭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要揭別人的短處,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一點過失都沒有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雖然他們時刻都能看到,但是他們想盡量把短處隱藏起來,因為這是他們最不想讓世人知道的事情。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來明知不問,因為他們知道:每個人都不想直面自己曾經的短處,那個時候的他們也是最脆弱的時候。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對的時間說對的話,即便知道真相,也不會貿然出口,因為知而不言才是大智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慾壑難填滋惡行:莫讓貪慾成為你的人生負擔
妙筆生花!讀讀古代「高考」狀元的絕妙詩詞
空前絕後:蘇東坡的高考作文因何傳誦千古?
古代「高考」名人的趣聞軼事
讀書三用:安身立命 滋養正氣 洞見天地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明知不問是修養,知而不言是聰明!
明知不問是修養;知而不言是聰明!
讀史:明知不問是修養,知而不言是聰明
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
明知不問是修養;知而不言是聰明!(深度好文)
「明知不問」是一種修養
有些事情「明明知道,卻裝作不知道」有多痛苦?想說卻又不能說!
明明知道不可以,還是愛你那麼深
明明知道我不善言辭不懂挽留,為什麼你還要走
明明知道很重要,卻總是堅持不了
明知討厭又忍不住要看
什麼是明知有癮,還是捨不得戒
孫允珠:真正的愛情不是一時好感,而是明明知道沒結果還想要堅持
明知得不到,但是還想要
你明明知道你是備胎,卻又不捨得離開
明知有鄉愁,我們卻不得不遠行
明知道是煎熬,卻又躲不開
諸葛亮明知北伐中原不能勝利,為何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
為什麼你明明知道,卻做不到?
明知未來的路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