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必須記住的遠古東巴文明

為了必須記住的遠古東巴文明

前幾天,九十歲的和志本東巴祭司帶著難以挽回的遺憾走了。他的離世如同關閉了一個古老文明的書庫,東巴這個世界人類文明史上古老而神奇的文化,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傳承人。

和志本東巴祭司用自製的土紙書寫的東巴象形文字。該頁經文被瑞士紙博物館收藏。(本文作者攝於1999)

早年當導演,拍攝電視片,怎麼也想不到,會有一天與納西族的和志本東巴祭司結下不解之緣。那是在二十八年前的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我隨和志本東巴祭司登上了一塊無比碩大的白色的石頭,這塊石頭有一層層晶瑩的流水,使石頭表面泛起粼粼閃爍的白光,當地的人們叫它白水台,它坐落在雲南藏區的香格里拉白地,白地在歷史上被稱為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源聖地。

那天,彷彿這塊白色的巨石具有魔力似的,年逾六十歲的和志本東巴祭司一登上巨石就變得神采飛揚,立即跳起了東巴舞蹈,姿態像在模仿自然界的各種動物。和志本東巴祭司告訴我,他最後跳的那段舞蹈是表現東巴經書中描繪的天神「東巴神羅」如何從黑海中復活,並來拯救人類的。

「東巴」在納西語為智者,是東巴文化的創造者,他們即是生產者又是精神領袖,只有在人們需要的時候,才會成為人與神之間的媒介,作為各種祭祀儀式的主持。和志本是白地骨都村一帶最著名的東巴祭司,是十代祖傳的世襲東巴家族。他不僅精通東巴經文,善於主持東巴儀式,還能自制幾乎失傳的抄寫東巴經書所用的土紙。

作者與和志本東巴祭司在白地古都村家中釋讀法國遠東學院收藏的東巴古籍。(於洪琛 攝於2009)

1999年,我拍攝紀錄片《納西族傳統造紙術與其傳承的文化》,記錄了和志本東巴祭司祖傳的造紙術,所紀錄的事實證明,東巴象形文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和志本東巴祭司當時年近七十,在提起造紙水槽時已經顯得有些吃力,他專心地在鏡頭前削了一隻竹筆,面對他家族中唯一倖存的一本占卜古籍,優雅地抄寫東巴象形文字,其形氣神就像一位天地間的大知識分子。中國的納西族人能用古象形文字寫下數萬卷的經典,這在全世界所有民族裡是絕無僅有的,而更令人驚嘆的是,這些經典中記載的核心內容都是崇尚自然和遠古人類應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樸素哲學。就是這個世界人類文明史上古老而神奇的文化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

十年之後的2009年,為拍攝紀錄片《尋找傳承人》,我再次來到和志本東巴祭司家中,並且把我從國外採集來的東巴古籍藏本的數字版拿給他看,我不會忘記他那欣喜的眼神,他告訴我這些書都是很早就被收藏在國外了,他大都沒有見過,但他能誦讀這些經書,能講出其中的每一個神話故事。

隨後至今,為了建立國際東巴古籍的共享聯盟,我開始邀請和志本東巴祭司每年參加我北京東巴文化促進會承擔的《國際東巴經典古籍課題研究》,後來又邀請和志本東巴祭司參加我們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世界記憶遺產」東巴經典傳承體系數字化國際共享平台建設研究》,對數字採集到的世界各國的東巴古籍藏本進行搶救性釋讀。近些年,我每年都有一段時間在白水台與和志本老東巴祭司在一起工作。和志本東巴雖然年近九十,年老體衰,卻仍執意堅持釋讀回歸的東巴古籍,用自己的知識和生命滋養這一遠古人類尊崇自然的珍貴遺存。

本文作者向和志本東巴祭司講法國語言文化大學收藏的東巴古籍《黑白爭戰》。(白楓 攝於2015)

每次離開和志本東巴時,他都詼諧地對我說:「你這是最後一次看到我了,我就要回到祖先那裡去了。」我相信東巴神靈賜福予我,讓我每年都會再見到這位日漸老去卻依然頑強的和老祭司。2016年夏天,當我們項目組成員臨行前,再次去看望和志本東巴祭司時,他特意穿上了剛做好的紅緞法袍,面料是去年促進會成員代表國家課題組送給他的。他微笑地告訴我,他很喜歡這個紅色,這將是他生命終止時穿的那件法袍……

我深知和志本東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自己關於東巴古籍的知識儘可能多的留給後人,他在接受我的採訪時說:「手裡的東巴的經書還是留下了一點,但主要是現在年輕人很少有興趣學習了,因為他們認為學了也沒有用處,我想教給他們,但他們不肯學嘛,我也沒有辦法呀!太可惜了呀!」這段傷感的聲音留在了我拍攝的《回歸的東巴經卷》紀錄片中,我一直固執地認為,該片之所以讓人感動並獲得了紀錄片的國際獎,是因為人們聽懂了和志本東巴祭司內心的呼喚。

前幾天,九十歲的和志本東巴祭司帶著難以挽回的遺憾走了。他的離世如同關閉了一個古老文明的書庫,令我不勝悲痛。我真希望能繼承和志本東巴祭司的遺願,把搶救東巴古籍的事情做好,願尊敬的和志本老東巴祭司之靈在通往祖先聖地的歸途上一路走好!

和志本東巴祭司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釋讀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東巴古籍藏本《創世紀》。(本文作者攝於20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網 的精彩文章:

申城24小時健身房悄然走紅 深夜鍛煉安全健康問題引爭議
東風送爽,日華再現,下周初切換雷陣雨!
世界上首批採集月球土壤樣本將被拍賣
鏡頭下的留守兒童
人類棋手敗了,機器人要搶人類「飯碗」了?專家:別誇大了

TAG:新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