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廖望 可怕的90後

廖望 可怕的90後

今天是高考的大日子,祝福所有的學子考場得意、前程似錦。

6月也是多數大學的畢業季,接下來的一個月,將有一大群90後法學生陸陸續續走出校門。

根據「國際標準」,92年之前的都已經步入中年,但做律師這行的,二十多歲只能算剛剛起步。

2015年的時候,一位韓國的教授在說中國的90後是「可怕的一代」,他認為中國的90後有開放的思維、樂觀的心態,對未來充滿期待和熱情,因為這樣的一群人,中國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

我在看這個視頻的時候,是很有共鳴的。從2012年迎來第一個90後開始,目前我們已經有十幾位90後的同事,這幾年相處下來,發現自己潛移默化地被他們改變了不少。

今天,我作為一個70後的「老人」和一家創業公司的管理者,在這個迎來90後的新時代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與90後共事的體驗。

沒經歷過家國動蕩的70、80、90後,在初入社會時,都曾被評價是「垮掉的一代」,到了90後這兒,真正趕上了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於是從小埋在手機、電腦里的他們,更是一度被認定為「不可託付」的。

又一批90後的法學生即將加入我們,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有十幾位90後的同事了。

大多數時間,和他們共事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體驗。

1 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

90後伴著互聯網的發展長大,從小浸泡在新事物里的他們,認為創新和接受創新是常理,如果哪天沒有新鮮事、新東西,反而是不正常的。

我們的運營中心負責人,是一個90後的法律碩士,他的本科專業是計算機,某一天靈光一現,突發奇想地覺得法律「很酷」,一改散漫的生活習慣,狠拼了三個月,成功考進中國政法大學。

碩士畢業之時正趕上雙創和「互聯網+法律」大熱,而他「計算機+法律」專業背景,完美地契合了我們的需求,於是我爭取他來,從產品經理做起,逐步牽頭盤古系統的搭建。

TOWER、釘釘、VR、AI、簡書、知乎、直播、奇葩說、噴霧式創口貼、摩拜單車……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推薦一樣體驗不錯的新東西給我們嘗試,我也是在他加入之後,開始密集地接受創新產品,並樂在其中。

關於新事物。

按我以前的思維,如果一個新東西擺在我的面前,我的第一反應是質疑和權衡:原本的不好嗎?這個新東西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它會產生什麼負面影響嗎?……躊躇半天,才勉為其難地上手。

而90後就不大相同了,他們接收信息的外圍很廣,看得多、好奇心也濃烈,遇到不明白的東西先試試再說,一番體驗之後再作評價。

——結果一樣,順序和心態不同,我們的速度先在起跑線上就落後了一截。

2 追求效率、珍惜時間,喜歡直來直往

我有一個助理,花名「機器」,姑且稱他為羅伯特。

羅伯特91年生,看上去卻挺老成,我經常這麼向客戶介紹他:「羅伯特可是90後,科班出身專業過硬,年少有為。」

一次工作彙報結束後,羅伯特突然一本正經地推了推他老學究一樣的眼鏡,板著臉義正辭嚴地說:

「老闆,可否請您以後向客戶介紹我的時候,不要強調我是年紀小?我理解您是好意,但您也知道,律師這行年輕不是優勢啊,您告訴他們我年紀小,無疑是在對我取得客戶信任這件事情上製造障礙。」

我本能地在心裡罵了一句「不知好歹的兔崽子」。

隨後仔細一想,覺得他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於是從那之後對外便不再介紹他的年齡。

某天,當客戶對他的反饋里竟然出現了「老練」、「經驗豐富」這樣的評價,我才突然記起這件事。

隨手翻羅伯特發給我的郵件、微信,這樣直截了當的「主張」比比皆是:

「這個報表財務已經催過三次了,麻煩您今晚抽出時間給米總一個準確答覆。」

「您今天需要給這些客戶致電。麻煩您在打完電話後,告訴我通話的結論,我會儘快安排下一步工作計劃。」

「這個項目比較棘手,評估工作正在由風控部的吳總親自負責,在他給您最終反饋之前,請不要向客戶表示出承接的意向。」

「這件事情的處理還請您三思。」

……

剛開始的時候很難習慣和理解這樣看似「咄咄逼人」、「交橫跋扈」、「沒大沒小」的態度,但出於一個成熟職業人的直覺和判斷,我相信他並無此意,而實踐中他的努力和執行力,也確實讓各類事項逐漸變得更有條理,從側面加快了具體事務的進展。

關於如何處理同事關係。

我的職場邏輯是,好的人際關係是前提,處理好同事關係才能儘快做好事情。

而羅伯特曾給我的反饋是:

待人以誠、彼此信任才是前提。同事夥伴算是自己人,禮貌周到即可,不用過多客套,大家寶貴的時間應該專註於做事本身。

雖然我仍然在提醒他修正這一態度,但我自己跟他說話,自此之後就再也不拐彎抹角了。

3 工作是他們的愛好和自我成就

工作對於大多數90後來說,不是為了養家糊口、一頓飽飯,而是為了興趣和自我成就。

在他們看來,每月2千有2千的活法、2萬有2萬的活法、200萬有200萬的活法……沒什麼日子是過不下去的,也沒什麼錢是花不掉的。

他們中有人欠著幾萬的信用卡賬單,轉頭就入一台新款頂配的MacBook Pro;也有人揣著幾十萬、買著基金,控制每天伙食費不得超過50。

我也不止一次在內部會議上,看90後的同事在一群年長的高管面前落落大方地陳述自己的觀點,說著說著,就主動把活攬到自己身上了。

關於工作和生活。

我們不管再忙,事業和生活都區分得比較清楚。

而他們似乎並不在意工作是否佔用了生活的時間,對他們而言,工作是樂趣、是目的而非手段,工作甚至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實挺讓人佩服的。

4 談錢不傷感情

某天早晨,我在車上點開《褚時健:中國的年輕人太急了,我快九十了還在摸爬滾打》,覺得挺受啟發便分享到公共群里,轉頭就忘了。

當天中午收到了一份95年的小朋友申請加薪的正式郵件,赫然寫道:

感謝廖總的分享和教誨,看了那篇文章之後,我希望自己到九十歲的時候還能摸爬滾打,計劃現在就從專業、健康、閱歷方面進行系統規劃和積累。

故希望領導和HR在增加我的工作內容及工作量的前提下,酌情增加薪酬,還請廖總支持。

這是我收到過的最直白、最簡短的加薪申請。

於是我把他和HR一起叫來,審核了過去兩個季度他的績效,數字非常漂亮,隨即當面修訂了他的崗位說明書,增加的工作內容他也承諾完成,我們便敲定從本月起薪資在原有基礎上提升20%。

關於加薪。

我們這代人,大多是被動的,首選方案是努力工作,讓領導看到成績,主動給我們加薪,即便自己開口要求,也會深思熟慮,想一個婉轉的說法。

而他們認為,談錢不必羞於啟齒,個人能力達到了、工作成績做到了,加薪是理所應當的。

5 和90後相處,其實沒有套路

90後和我們這些「老人」,需要一個相互融合和體諒的過程。

先來後到、長幼有序的規矩,在90後這代人身上,正逐漸弱化、甚至喪失約束力。

和90後相處,其實沒有什麼套路。對於年輕律師也好、其他年輕同事也好,我們需要做的,是多給他們一點兒信任、真誠以待、嘗試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就可以了

既然他們看重工作的樂趣和自我的價值體現,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在安排工作的時候給他們適當的選擇空間?

既然他們能坦誠自己的物質需求,我們是否可以同樣坦誠地與他們聊這類事情?

既然他們喜歡直來直往的交流方式,我們

等等。

90後雖然年輕且經驗稍淺,但他們有很多精神和思維模式是值得我們學習、值得兩代人互相探討的。

6 「可怕」的90後

我樂於和90後的年輕人共事,比較於70、80後的踏實、成熟和穩健,90後不斷帶來的簇新思想和源源動力,也有同等的價值。

既然90後的「可怕」在於其迅猛的發展勢頭和銳不可當的創新能力,我們非常需要,也非常歡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瀛法務機構 的精彩文章:

TAG:幫瀛法務機構 |

您可能感興趣

內在底蘊加持演技 新晉實力小生廖望正當時
廖望和他的原子幣:打造數字貨幣中的蘋果手機
迪拜地產大亨廖望轉戰數字加密貨幣,屌絲逆襲成功坐擁一億美金
努力做真正的實力派 廖望用潛修積澱自我
新晉演技派才藝 廖望隱藏技能大公開
情感細膩誠懇真實 實力派小生廖望用情詮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