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經義理: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經義理:一陰一陽之謂道

在此之前,已經通過三篇講述了《易經》乃天地之道,而天地之道在人心。沒有讀過的,可以先讀這三篇:

為何一定要先讀這三篇呢?因為《易傳》也首先強調天地之道和人心的,也就是說天地人是《易經》的根本,《易經》乃人依據天地之道修真的經典。《易傳·繫辭上》一開篇就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所以,學易首先需要搞清楚天地人的關係,也就是從《易》的本源來學易的,因為《易》本身就是古代聖賢觀天察地的結果。

然而,莊子在其《天下篇》中說到:「《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這裡特彆強調了「《易》以道陰陽」,也就是說莊子認為《易》是講陰陽之道的!

《易傳·說卦》中也談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與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也就是說,古代聖人作易,是通過研究陰陽之道來立卦,其目的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要通過陰陽之道來搞清楚人的性命之道。

《易傳·說卦》還進一步說明:「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作易,還是為了「性命」,所以立了三道:天道是陰陽、地道是柔剛、人道是仁義。可見,陰陽是來自於天道的!

什麼是陰陽呢?這張圖片就是陰陽的標識,就是天道運營的結果。現在的陰陽圖很多,千奇百怪,順轉反轉都有,究竟是南政還是北政呢?只能自己悟吧!

要搞清楚陰陽問題,首先把這兩個漢字給恢復原形才行。中華文化在漢字里啊!「陰」原來為「陰」,「陽」原來為「陽」。要不要睜大眼睛仔細看看下面的陰陽大字?

看明白了嗎?陰陽是一體的,並不是今天常說的「陽是太陽、陰是月亮」啊!陰陽本身都是與太陽有關,有陽光就是陽,沒有陽光(有雲)就是陰!因此,在《易經》中凡是明亮的、生髮的、外散的都是陽性,而黯淡的、收藏的、內斂的都是陰性,也就是說陽性向外、陰性向內。《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強調:「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進一步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可見,對於古代聖人來說,陽化氣,陰成形,陽為天,積陰為地。也就是說,陽是無形的,陰是有形的,陽是散發的氣,陰是內聚的形。從本質上來說,陰陽是指能量的兩種表現形式,而非兩種「物質」或「事物」或「東西」。

根據陰陽的兩種形式特徵,古代聖賢總結出一些規律並上升為理論體系,這就是《易經》中的陰陽學說。

陰陽的兩種形式是如何產生呢?還是來自於天道,也就是說陰陽是天體運行的結果。究竟天體怎麼運行的?且等下回分解!

末了,欣賞一段李白《將進酒》:

解讀: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榮松國學MBA 的精彩文章:

TAG:榮松國學M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