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可能真的不認識你的父母

你可能真的不認識你的父母

1、爸爸媽媽

「爸」」媽」這兩個字幾乎人人天天在用,但你真的知道他們是什麼意思嗎?

「爸爸」「媽媽」這個稱呼父母的詞在五四運動之前,官方語言幾乎沒有使用這個稱呼的,到了五四運動以後,中國文人才開始學習外文中的papa、mama的發音,在漢字中尋找到對應詞,造出一個「爸爸」「媽媽」來。

後人還附謬說世界上所有嬰兒的第一個發音都是ma或pa,其實沒有那麼回事,你每天跟孩子說這兩個音節最多,刺激了他的發音系統,嬰兒自然最先發這兩個音,不信你從懷孕就開始叫孩子喊你娃娃,孩子第一個音節可能就是wa。

在三國時代以前,根本沒有爸媽這兩個字,是由於一些蠻夷的發音傳入漢民族區域,後人就造了一個字與之對應。

「爸」這個字《爾雅》並沒有收錄,《廣雅》才有這個字,這個時候已經是魏明帝時期了,《正字通》解釋說,夷語稱老者為八八或巴巴(有音無字),後人取字。雖然有這個字,但在光大漢族地區是沒有人用的,僅為少數地區的少數民族所用。

「媽「這個字也是三國之後才有收錄,原意是年長女性,到了後代,媽媽兩個字連起來是對妓院里老鴇的稱呼,所以五四以前不會有人稱自己的母親為」媽媽「。

2、爺娘

即使有五四運動那批文化匹夫的強力推廣,因為強大的文化基因,「爸爸」「媽媽」的稱呼仍然不普遍,只是一小群洋化了的精英在用。這個稱呼通行全國則是到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以後,比如我小時侯就按我們本地方言,稱呼父親為「爺「,稱呼母親為」娘「。

這個稱呼也是由來已久,大家比較熟悉的木蘭詩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這裡用的就是的稱呼,這首詩作於南北朝時期,說明對父母的稱呼作爺娘,至少在南北朝已經有了。

的繁體字,從父從耶,耶聲;「耶」從邑從耳,本意是耳邑之城,指古代邦國交界地幫助中央邦國打聽對方信息的小城。耶上加父字,意思是邊城(小國)的上邦之國,代指君父,因此爺含有規則、權威、王與子之類的意思,是比較正式的表達方式。

在古代本有此字,還有一個同義字,現在作娘的繁體。良,意思是人先天所具有的辨別善惡之能,女+良,本意是先天具足的姑娘、年輕女性,後來也演變成母的意思。襄有包裹的意思,孃的本意是指懷孕的婦女,後來也同娘。

3、爹奶

除了爺娘表示父母之外,爹和奶也有同樣的功用。

爹是多上有父,意思是有多個孩子的父親,後來也指祖父。現在看來很多父親都不能叫爹了,因為多數是一個孩子。

奶的是女邊有乃,本意指女性的乳房;另有一意乃是孕的省略字,孕的本意是指連續生子,奶則指連續懷孕生子的女性,也有母親的意思,延展到後面則成了祖母。現在的母親也多數稱不了奶,因為只生過一個孩子。

比如現在在中原地區不少地方,仍然保持了爹、奶是祖父祖母的稱呼;在更多地區爹則是稱呼父親,奶則基本失去了母親的原意。

4、父母

上面幾個稱呼都是父母的演變,回到父母的解釋上來看看,原來是什麼意思。

父,金文中的父是一個人拜天的形象,《易經·說卦》:乾為父。可見,父原與天有緊密聯繫。父字從丶(zhǔ),從乂(yì),丶亦聲。「丶」意為「入主」、「進駐」。「乂」意為「治理」。「丶」與「乂」聯合起來表示「入主並治理一個家庭」,一家之主曰父。

所以父不僅僅是一個血緣概念,還是一個關乎天道的概念。是援天道以治理家庭的意思,故一國之君稱君父,有德之人也稱父,如:維師尚父,時維鷹揚。——《詩·大雅》,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 眜。——《春秋》。

在中國人的概念里,父代表道義,一個家庭的男子若不能履行家庭道義則不能為父,而是匹夫,推理到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失道之國君則為匹夫,人人可取而代之。

歷代造反者都要把前君主包裝成一個失道匹夫,而顯示自己才是替天行道的天子,原因就在這裡。

,是一個比較標準的象形文字,象女子有乳之形而為母。「母,牧也。從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說文》;「坤為母。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易·說卦》。

母的含義更多的是養育,飼養並使之盛茂,是母親的主要使命。

4、四象與父母

男女各有四象,聯繫到對父母的稱呼也可對應。

乾為天,為父,此時的父親代表天道,代表純陽剛之男性和男性之陽剛,以天道教子;

兌為澤,為爺,尚能代表天道,陽剛已缺,為溫潤柔和之氣象,以柔和耀子;

離為火,為爸,外陽內陰之象,取代了部分母親的功能,與孩子關係親密柔膩;

震為雷,為爹,一陽拖二陰,多子多福,偏向家庭概念,天道漸遠,如雷霆之偶發;

坤為地,為母,至陰至柔而又深沉厚重,包容吸納,養育子女,默顯大愛;

艮為山,為娘,陰力外為陽,剛柔並濟,具先天之良能,撫育子女、協助丈夫並行不悖;

坎為水,為媽,外柔內剛,取像為馬,對子女尤為細心,然以其主見而拒外;

巽為風,為奶,生育子女頗多,陽剛氣足,出氣聲粗,爭強好勝,離坤德漸遠;

父失乾道,母失坤德,變而為爺娘、爹奶、爸媽,各有其所,又各有所缺。

5、爸爸媽媽亂象

中國稱呼之亂象,始於爸爸媽媽這個舶來詞,中國人很少這麼使用疊字。因為疊字往往意思已經變了,比如叔是侄子稱己父之弟,叔叔呢,一般是嫂子稱夫弟;媽是母親,現在已經叫習慣了的媽媽是鴇兒的意思;爸,是少數人稱呼父親,爸爸常和粑粑弄混淆,讓人尷尬。

哥、姐一般都不使用疊字,直接稱呼我姐,我二姐,很少有人稱呼我二姐姐,疊字一般稱呼外人,比如:這位姐姐。

如果說爺娘、爹奶、爸媽這些稱呼尚且能說得過去,以前也在各地區都有不同的使用,並沒有全國統一,這些也都還算在八卦之象裡面的稱呼。現在統一使用爸爸媽媽這樣的稱呼,就不能理解是什麼鬼了,有必要統一到外語音翻詞嗎?中國自己的文化傳統在哪裡?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行不正,稱呼的混亂看看只是一個叫法,實際上對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現在的很多小朋友大概都以為數千年以來,咱們華夏民族一直是叫父母為爸爸媽媽的。

滿清一波、五四一波、改革開放一波,三波文化亂象,已經讓我們找不到北,不認識自己的父母了。

文化上的撥亂反正,是不是該從我們日用的這些親屬稱呼上做起呢?比如爸爸媽媽,就應該叫回父母。不要學蔣介石那樣,讓全國跟著他叫夫人達令,達令是個什麼玩意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蛋 的精彩文章:

TAG:貓蛋 |

您可能感興趣

能夠認識你,真好
它旗下的品牌你都認識,可是你卻不認識它!
你真的認識它們嗎?
你可以不認識這位皇帝 但不能不認識他的字
亞麻—喜歡她的與眾不同,可你真正認識她嗎
你真的認識你自己嗎?
狗狗,你這樣我都不好意思承認我認識你
那些都快要滅絕的龜你可能認都不認識
如果可以,我不想認識你
你對錢的認識,可能是錯的
透過別人,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你認識的只是別人都認識的那個她,又如何能不單調乏味?
你真的很好,不認識更好
真的,認識你真好!
你可以確認這還是我們認識的胡歌嗎?
你們不認識我沒有關係,但要認識這些句子
我們剛認識的時候,真好
再不防晒,你的男朋友都快要不認識你了!
我們對太陽結構的認識可能存在錯誤,其壽命可能比我們推測的更短
孩子們認識到他們的父母比他們會變得更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