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名師醫案-車禍失味覺,針灸治療味覺!

名師醫案-車禍失味覺,針灸治療味覺!

頭部損傷 致 味覺喪失

臨床針灸醫案

患者,女,25歲。

初診2011年6月4日

【 主 訴 】食不知味二年余。

【現病史】

2008年10月初車禍,頭部外傷,意識障礙1小時余, CT示右額葉出血灶,住院治療傷愈,但食不知味至今。

2010年3月就於某醫院,MRI示兩側額葉前區軟化灶;左側顳極蛛網膜囊腫,門診用藥治療,療效不佳。

【 查 體 】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訴吃飯時全憑飯菜色澤好惡而食,時頭痛,枕後原外傷處頭皮硬節,壓之疼痛,睡眠記憶力可。

【 舌 診 】舌質紅,舌體瘦,少苔。

【 脈 診 】脈細數。

【 辯 證 】屬血瘀腦絡,腦竅閉阻。

【 治 則 】給予活血化瘀,通絡開竅針法。

【 取 穴 】

十宣、地倉、口和髎、人中、承漿、夾承漿;除人中、承漿外,余穴均取雙側。

【 操 作 】

1. 穴位常規消毒,先用一次性采血針由右手大拇指依次至小指快速點刺十宣穴,每穴擠血3-5滴,後左手十宣穴點刺放血同上。

2. 地倉、口禾髎、人中、承漿、夾承漿穴採用25mm針灸針快速針刺。

2.1. 地倉向耳垂方向平刺,口和髎平行上唇向口角方向平刺。

2.2. 夾承漿穴平行下唇向口角方向平刺,均進針20mm,施捻轉提插複式瀉法,每穴施術5秒鐘出針。

2.3.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進針10mm,採用雀啄瀉法,以眼球濕潤為度。

2.4. 承漿直刺,進針5mm,行捻轉瀉法,施術5秒鐘。

3. 諸穴均不留針,出針後均不按壓針孔。

【 療 效 】

針後患者即暈眩不適,頭伏桌上休息10餘分鐘後方精神清爽,嘗試切開的鹹鴨蛋,當即能正確品嘗蛋黃和蛋白的鹹度。

【 方 劑 】

因不便複診,遂開方:桃紅各10克,當歸10克,生地20克,白芍20克,川芎12克,丹皮9克,地龍9克,7劑。

囑每日一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飯後服。

【 療 效 】

隨訪半年,訴自針刺後即可知味,頭後硬結變小,壓之不痛,欣然告愈。

醫 案 分 析

味覺的功能不僅在於辨別不同的味道,而且與營養物的攝取和體內環境恆定的調節也有關係。機體會因為身體需要通過味覺選擇自己需要的食物,也通過味覺防止攝入對機體不利的物質。頭部損傷很久以來被認為是味覺喪失的一個原因,但頭部損傷損害味覺的機理尚不清楚。

本案根據患者頭部外傷病史,判斷食不知味為頭部氣血受損,淤血阻滯腦絡,局部脈絡不通,腦竅閉阻致味覺缺失,治則當活血化瘀通絡,開竅啟閉。

選擇十宣穴放血可達到「苑陳則除之」,去瘀生新,通經活絡,利氣開竅。按皮層投射理論,通過刺激手指末端敏感部位可反射性地提高與其相聯繫的神經元的活性。

「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地倉、口禾髎、人中、承漿、夾承漿為唇口周圍穴位,雖所屬經絡不同,由於經別關係,「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且局部神經纖維和腦絡相通,針刺不但疏通局部氣血經絡,還可開竅啟閉,諸穴合用,共達通絡開竅之功,令患者針即知味。

更多中醫臨床醫案,關注作者中醫臨床技術學習交流平台公眾號:zLjxj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針灸醫案分享者 的精彩文章:

火針治療-尋常性座瘡新技能get!
火針治療-急性乳腺炎新技能get!
賀氏三通針法效穴之四
陸瘦燕教授分享-針灸治療關節酸痛新技能get!
學習中醫者不可不看的郭士魁經典醫案

TAG:中醫針灸醫案分享者 |

您可能感興趣

吃食物沒口感 科學家發現肥胖將喪失味覺功能
石原里美新劇第一集就進警局被出軌還失味覺,也太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