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賴建誠:李嘉圖的人生,每項都是滿分

賴建誠:李嘉圖的人生,每項都是滿分

文 | 賴建誠

李嘉圖27歲時才讀《國富論》,對經濟原理與政策大感興趣,還成為議員參與經濟政策爭論。最主要的著作是《政治經濟與賦稅原理》(1817),加上他和馬爾薩斯的長期通訊與各式文章,皇家經濟學會委託Piero Sraffa編輯為十冊(加上索引1冊),1951—1955年間由劍橋大學出版。

Mark Blaug研究李嘉圖的方法論(分析經濟問題的眼光與手法)。他說李嘉圖「在知識分析上,具有一種特出的抽象天賦,在過去與在今日同樣令人讚歎」。亞當·斯密被尊為政治經濟學之父,因為他的視野開闊、體系完整、文章動人。但從近代重視抽象分析的角度來看,李嘉圖才是真正的理論建構鼻祖:探討具體政策時,會先建構背後的理論,以及理論背後的基本概念。

在具體政策方面,他主張廢除穀物法、自由貿易論,這兩點和亞當·斯密的立場相同。雖然他們只用文字表達,很少用數字,沒有幾何圖形也都沒有方程式,但雙方的理論基礎與分析方法卻很不同,這兩位的理念、概念、方法,至今仍深刻地影響我們。

從個性來說,李嘉圖是原則性強的人,守承諾重信義,常會建議違反自身利益的政策,例如廢除穀物法。他的正式教育只到14歲,但對科學與數學很有興趣。雖然只活51歲,也不是專業研究者,竟然能寫十冊全集,能提出重要的學理。更驚訝的是,他竟然有提筆寫字的困難。

他在理論分析上的特點,是很能做抽象演繹,據以提出政策建議。古典學派受到牛頓的影響,希望能從社會現象中,找出超越時空的法則(例如農業的報酬遞減法則)。就分析手法來說,亞當·斯密從廣博的歷史事實,歸納出原則性的結論;李嘉圖反其道而行,從基本的假設,去推論問題背後的邏輯基礎。他是商界出身,目的不在建構純粹理論,而是要讓現實的政策更健全;因為沒有學理基礎的政策,對國家與社會的傷害,遠大過行政的不效率。

李嘉圖是讓人驚異的「素人」學者,但如果你直接讀他的全集,未必能看出這麼多的巧妙。必須透過近代學者的理性重構,才能讓我們有另一番感受。李嘉圖也有他的缺點,基本上是時代性的限制。例如他在19世紀初期,認為資本家開始採用機械,會排擠工人的就業機會。這在當時是個事實,他沒能預見機械所帶來的報酬遞增,會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反過來創造就業機會。

另一項缺失,是在他的認知與模型里,科技進步沒有扮演重要功能,這也是因為大發明的時代尚未到臨。同樣的道理,他也隱含假設,失業工人只能待業或接受救濟,沒有轉業或創業的機會,這和現代的認知有差異。

凱恩斯在《一般理論》,對馬爾薩斯的有效需求說(或市場過剩說,或消費不足論)讚譽有加。我們也知道李嘉圖的觀點,和馬爾薩斯一直相對立,那麼凱恩斯對李嘉圖的評價如何?

我認為馬爾薩斯的貢獻,是思想性與觀念性的,有直覺但分析能力遠不及李嘉圖,這是學界的共識。1930年代凱恩斯寫《一般理論》時,心中有個特定目的(解救大蕭條)。在這個意義下,李嘉圖的抽象推理,對凱恩斯毫無用處。但凱恩斯也很明白,在19世紀中葉之前,李嘉圖的分析主宰了學界,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與有效需求說,完全無法相比擬。

這個鐘擺在1930年代初期,又盪回馬爾薩斯這邊,凱恩斯因而偏頗地說:「過去100年來,經濟學界被李嘉圖完全主宰,實在是經濟分析進步的一大災難。」我認為正好相反:如果馬爾薩斯的經濟學主宰了19世紀,那才是經濟分析進步的大災難。如果你想看凱恩斯對比這兩人優劣的全文,請在網路上查The General Theory,然後看第3章第3節的頭兩段,寫得很漂亮。

各國的理論學者和思想史家,對李嘉圖經濟學發表不計其數的論文與專書,最具代表性的選輯就是Wood(1985、1994)與Blaug(1991),總共重印206篇論文。若現在輯印1995—2015年間的論文,必然也會超過200篇。從科學分析的角度來說,如果馬爾薩斯在過去150年間成為主流,恐怕才是經濟學的大災難。凱恩斯偏見了。

李嘉圖的筆跡

有個名詞「Ricardian vice」(李嘉圖的罪惡),那是什麼意思?李嘉圖的分析側重抽象演繹,目的是追求邏輯的嚴謹與科學性的法則,凱恩斯批評這種分析優雅但不實用。熊彼特(1954)《經濟分析史》(頁473,541,618,653,1171,詳見索引頁1223),對這種邏輯嚴謹但未必是好理論的現象,稱為「Ricardian vice」,因為在他的系統之外,「就沒有多大意義,也不值得去探討」。

換句話說,李嘉圖和現代的新古典學派,著重抽象分析與數學模型。這些分析必須建立在強烈且不真實的假設上(「其他條件不變」只是個小例子),這些追求抽象優雅的理論通常無實際用處。用熊彼特的話來說:「這是卓越的理論,永遠無法駁斥,除了意義之外什麼都不缺(也就是說完全沒有意義)。用這類手法所得出的結果,來解決實際問題者,可稱為Ricardian vice。」(頁473)

這個名詞還有另一種解釋:在抽象模型里,真正能操作的只有少數變數,必須假設其他變數都不會變動。如果要從這種抽象、簡化、遵循數理邏輯的模型,推論出具體的政策結論,是危險的事。然而現今的學界卻熱烈擁抱這項「罪惡」,視之為常態與必要,許多主要期刊的論文都屬於這類型。熊彼特眼中的李嘉圖罪惡,在當今的科學界已成為一種virtue(遵循的德行)。在數理模型當道的今日,凱恩斯和熊彼特的判斷都偏誤了。

李嘉圖只用文字描述,沒有數學也沒有今日意義的模型,為何他的分析手法至今仍是主流?就像所有的思想家,身後的評價會隨著時代的潮流起伏。李嘉圖逝後也有人批評他對人口問題的見解,Samuel Bailey(1791—1870,英國哲學家與作家),不太欣賞他的邏輯推理。古典學派的末代傳人John Stuart Mill(1806—1873),一方面視他為無上的權威,但另一方面也想推翻他的見解,要把分析帶向新古典學派。馬克思把李嘉圖放在最高的層級,自己卻發展出截然不同的馬克思學派。新古典派初期的大將Jevons(1835—1882)說:「李嘉圖是個有才華的人,但方向錯誤,把經濟學帶入錯誤的路線。」這類的批評多得很。

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詮釋,例如Stigler、Samuelson、Hicks,他們用現代的概念與分析工具,把李嘉圖的雛型見解,改寫成符合今日標準的成熟版。他們好像是在「借屍還魂」,把自己的意思用李嘉圖的名義表達出來,主因是他的思維推理方式和數理學派相通。若李嘉圖從棺中復起,恐怕無法相信自己的見解,能改寫成驚人的數理模型。

思想史的寫作有兩條主要路線:第一,歷史重構法(或是相對主義),回到當初的社會經濟背景,解說作者的主要問題與論點,讓我們更明白為什麼會寫出那樣的作品。第二,理性重構法(或是絕對主義),用現代的工具與概念,重述作者的邏輯與內在論點,幫助我們理解如何古今貫通,Paul Samuelson(1905—2009)是這方面的高手。

如何評估李嘉圖的學理貢獻與缺失?(1)在古典學派中,他是第一位運用抽象分析與邏輯推理,得到重大成果者。(2)他的自由貿易論根植於比較利益說,這是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3)雖然尚無邊際學派的工具,但他已能掌握報酬遞減法則,具體運用在差額地租理論上。(4)古典學派大都強調成長,而他的重點是過去較少觸及的所得分配,這對社會主義與馬克思學派是一大啟發。(5)他對財政問題的分析,尤其是「對等定理」,在今日的財政理論中仍有重要地位。

他的理論當然有缺失,基本上是時代性的,試舉二點。(1)古典學派在態度上接受賽依法則,同意會有短期的部門性失調,但不會有全盤性的失衡,因為經濟體系有自動回復均衡的機制。(2)資本家傾向於購買機器取代勞工,因而造成排擠性的失業。這是因為當時的科技尚未大幅進步,在成長較緩慢的社會裡,難免有「我活你死」的零和觀念。

這種觀念現在看來,錯誤的原因有二:(1)其實GNP不是固定的,人會創新,會追尋新的就業機會(如網路興起後帶動的各種新行業)。(2)雖然機器剛開始取代勞工時,會導致就業上的困難,但長期而言失業者也會找新出路。機械確實會造成短期的就業失調(影響家庭與社會生活),但還是應該鼓勵使用機械,才能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李嘉圖的書桌

從經濟學發展三百年的宏觀角度來看,如何評價李嘉圖?如果依年代,主觀排列最有影響力的五位,我認為是亞當·斯密、李嘉圖、馬克思、馬歇爾、凱恩斯。若要依影響力排序恐怕很困難,因為會隨著時代風潮而有顯著變化。我換個角度,不只比較專業成就,把視野拉開,對比他們的「人生圓滿度」。

(1)亞當·斯密是古典學派的奠基者,也是市場機能說的倡導者,有經濟學之父的地位。但他是個知識分子,未婚無子女,生活寬裕但還說不上財富,學說在政策上無立即的影響力,而是在概念的層次上影響深遠。

(2)李嘉圖是證劵市場的勝利者,累積巨額財富,擁有良田千頃,有8個子女和25個孫子,他的推理方式(方法論)與各種理論影響至今。在英國的政策上,他極力主張自由貿易反對穀物法,雖然這些在他逝後才落實,但他對這兩件事的影響無庸置疑。還有一件不算小的決策影響:他主張銀行發行紙鈔時,必須有足夠的黃金準備,國會在1819年通過這項提議,可算是早期的金本位型式。簡言之,他在經濟分析、個人財富、政策影響力、家庭圓滿這幾方面,是「每項都滿分」的人生。

(3)馬克思的思維開創許多新觀念,例如剝削、階級鬥爭、歷史唯物論、生產關係。他一生窮苦潦倒,好幾位子女先他而逝。他對實際的影響,要等到1917年俄國革命成功後。

(4)馬歇爾是新古典學派的重要奠基者,今日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例如供需法則、彈性、消費者剩餘,這些概念都是他的貢獻。他在劍橋大學透過教學與著作,影響全世界的理論與分析手法。然而他的健康從小不佳(綽號白臘燭),沒有政策的影響力,家庭生活平淡,稱不上有財富,相較於李嘉圖他的人生算不上精彩。

(5)凱恩斯是可以和李嘉圖相較的人:開創了總體經濟分析,決策上影響美國1930年代的「新政」,形塑了戰後國際金融組織的架構。他在股票與理財上相當成功,但財富還是比不上李嘉圖,較缺的一環是沒有子女。

我認為李嘉圖在這五位當中,整體人生分數排名最高。

整體而言,我認為李嘉圖可能是,經濟學界有史以來最值得羨慕的人:原創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富甲一方而不假公濟私、對政策有顯著影響力、家庭繁盛人生圓滿。

題圖為 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年4月18日—1823年9月11日)

【作者簡介】

賴建誠|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1982),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哪怕讀個三本,還是能夠改變你的階層
張海律:「ISIS敢炸伊朗一點皮毛試試?」 ——伊朗人的世俗生活與宗教態度
沈彬:世道的敗壞是從《大王叫我來巡山》開始的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賴建誠 | 為什麼有性生殖中雙親比多親好
《老房有喜》導演賴建國去世,曾促成吳奇隆馬雅舒姻緣,溫兆倫淚別恩師,劉德華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