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Pad 越來越難用,不過距離取代 PC 卻越來越近

iPad 越來越難用,不過距離取代 PC 卻越來越近

摘要:談了這麼多年「生產力」,現在的 iPad 終於有了點要取代 PC 的樣子了。

在 2010 年初代 iPad 發布的時候,相比同時期採用 Windows 等操作系統的競品,iPad 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用。

由於基本直接照搬了同時期 iPhone 的操作系統(那時候還不叫 iOS),iPad 的操作成本幾乎為零。你只需要在排列著 app 的主頁上找到需要的那個 app,打開,然後就可以開始使用了,用完後再按一下 Home 鍵返回主頁。

在前幾年 iPad 的廣告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情節:一個不了解數碼產品的孩子或老人,第一次拿起 iPad,就自然地學會了如何去使用它。

從「簡單易用」到追求「生產力」

雖然在初代 iPad 發布後之後的幾年裡,蘋果不斷地對它的操作系統加以完善,包括在 iOS 4 上增加了多任務和文件夾,iOS 5 中增加了通知中心,iOS 7 中增加了控制中心,換用了卡片式後台多任務。不過整體來看,這些功能依然是在原本簡單易用的系統上做得補全和完善,和同期 iPhone 的系統區別並不大,iPad 依舊是那個簡單易用的 iPad。

不過過於追求「簡單易用」也意味著在面對一些複雜的功能時,iPad 往往很難高效地去完成,比如說把微信收到的照片作為郵件附件發送這一個簡單的操作,需要先把照片保存到相冊,然後在相冊中通過分享按鈕使用系統的郵件 app 或者第三方 app。

分水嶺出現在 2015 年 6 月 WWDC 上發布的 iOS 9 上。

在 iOS 9 中,除了和 iPhone 一樣的各種「常規」升級,蘋果專門為 iPad 開發了 Split View 和 Slide Over 兩個分屏功能,以提高多任務處理效率。隨即,在同年 9 月,蘋果發布了 12.9 英寸 iPad Pro 和配套外接鍵盤(Smart Keyboard),並在發布會上數次將 iPad 和傳統 PC 進行比較。

在今年的 WWDC 上,為了進一步提高 iPad 的「生產力」,蘋果又放出了兩個「大招」:一個是新款 iPad Pro(10.5 英寸、12.9 英寸兩個尺寸),第二是 iOS 11。

更快更大更強的 10.5 英寸 iPad Pro

以關注度更高、價格稍低的 10.5 英寸 iPad Pro 為例,從硬體上看,大致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的地方。

屏幕:大屏幕,窄邊框,高刷新率

屏幕尺寸的增加大家都知道了,雖然數字只是從 9.7 增加到了 10.5,不過算顯示面積的話,10.5 英寸 iPad Pro 要比 9.7 英寸的版本多了 20%。不過通過收窄左右邊框,10.5 英寸 iPad Pro 的整機尺寸只有小幅度的增加。

2017 iPad(左)和 10.5 英寸 iPad Pro(右)

在決定屏幕清晰度的每英寸像素密度(ppi)上,10.5 英寸 iPad Pro 和之前幾代採用 Retina 屏幕的 iPad 保持不變(iPad mini 除外),依然是 264 ppi。ppi 不變、屏幕尺寸增加意味著解析度提高,10.5 英寸 iPad Pro 的屏幕解析度提高到了 2224*1668,解析度的提升不可避免地給 10.5 英寸 iPad Pro 帶來了一些軟體兼容性方面的問題(和初代 12.9 英寸 iPad Pro 發布之初類似),沒有經過適配的 app 在 10.5 英寸 iPad Pro 上會進行放大和拉伸,好在 10.5 英寸和 9.7 英寸的差別並沒有太大,實際使用中帶來的影響並沒有很大。

除了屏幕尺寸,10.5 英寸 iPad Pro 的屏幕還在刷新率上有一項明顯升級。

目前移動設備上的屏幕刷新率基本都是 60Hz,在 10.5 英寸和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蘋果把這個數字提高到了 120Hz(在看圖片文字等不需要高刷新率的使用情景下會自動降低到 24Hz 或 48Hz)。這個變化在日常使用中是可以明顯感知出來的,把 10.5 英寸 iPad Pro 和其它不支持 ProMotion 的 iPad 放一起滑動桌面,明顯可以感覺到前者更跟手。此外,在使用 Apple Pencil,由於屏幕的提升,延遲可以降低到僅有 20 毫秒,這應該是目前主流產品中最低的手寫筆延遲了(「巧合」的是,10.5 英寸 iPad Pro 發布前,微軟發布的新款 Surface Pen 是 21 毫秒……)。

至於顯示效果,10.5 英寸 iPad Pro 依舊是平板電腦里的標杆,支持 P3 色域,色彩表現足以媲美一些專業顯示器,10.5 英寸 iPad Pro 的抗反射塗層也非常優秀,戶外時依然具有一定的可用性(雖然比 iPhone 要差點)。

性能:最強 ARM 晶元

10.5 英寸和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都採用了蘋果自家的 A10X Fusion 晶元,二者的運行內存都是 4GB,沒有搞區分。

A10X Fusion 的製程為台積電 16 納米工藝,和 A10 Fusion 相同。CPU 包含了 3 個大核和 3 個小核(iPhone 7 上用的 A10 Fusion 是 2 大加 2 小),不過依然只能 3 個大核或小核分別工作,無法 6 個核心同時跑,GPU 從 A10 Fusion 的 6 核增加到 12 核(應該依然是定製版的 PowerVR GT7600)。

根據蘋果官方的說法,相比上一代 iPad Pro,新款產品 CPU 性能提高了 30%,GPU 提高 40%。至於大家關注的跑分,A10X Fusion 可以輕鬆吊打包括驍龍 835、Exynos 8895 在內的所有 ARM 架構 SoC,GeekBench 的 CPU 和 GPU 得分甚至超過了 13 英寸 MacBook Pro(不代表真實性能超過 MacBook Pro)。

不過反映在日常使用中,A10X Fusion 在現階段的意義有限,在打開 NBA 2K17 這樣的遊戲中,A10X Fusion 的確比上一代 iPad 的 A9X、iPhone 7 上的 A10 Fusion 快那麼一點點,不過目前也就僅此而已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10.5 英寸 iPad Pro 並不會比上一代 9.7 英寸 iPad Pro 甚至是 2014 年的 iPad Air 2 快上太多。

iPhone 7 同款相機,最大 512GB 容量

10.5 英寸 iPad Pro 的前後相機都有了重大升級,直接換成了 iPhone 7 的同款,前置為 700 萬像素,後置 1200 萬像素(f/1.8 光圈,光學防抖,6P 鏡頭)。這讓 10.5 英寸 iPad Pro 成為了目前拍照最好的平板電腦,當然代價是鏡頭更加突出。不過話說,真有人拿 iPad 拍照?

10.5 英寸 iPad Pro 的「乞丐版」容量提升從上一代 9.7 英寸 iPad Pro 的 32GB 提高到了 64GB,並且提供了存儲 256GB、512GB 可選,而 512GB 也讓 iPad 在存儲容量上達到了「桌面級」水準。

「隱藏」的快充

和新舊兩代 12.9 英寸 iPad Pro 類似,10.5 英寸 iPad Pro 也支持快充,但和 12.9 英寸 iPad Pro 一樣,10.5 英寸 iPad Pro 標配的線和頭都是不支持快充的。

如果你想要體驗快充,需要額外買一根 USB-C 轉 Lightning 的線(售價 188 元)以及一個 29W USB-C 電源適配器(12 英寸 MacBook 用的那種,其它 PD 充電頭可能會有兼容性問題,售價 388 元)。

史上最好的平板電腦,但意義有限

除了上面這幾點升級,10.5 英寸 iPad Pro 還保留了上一代產品 9.7 英寸 iPad Pro 的很多優點,包括優秀的做工、輕薄的機身(Wi-Fi 版 469 克重、6.1 毫米厚)、平板電腦里幾乎最好的外放(四個主動揚聲器)、實打實的 10 小時續航時間等等。另外,作為一款「Pro」產品,10.5 英寸 iPad Pro 也保留了底部的 Smart Connect 介面,可以外接 Smart Keyboard 外接鍵盤(可以兼容老款 9.7 英寸 iPad Pro,不過會小一圈嗎)。

另外,上面提到的 10.5 英寸 iPad Pro 的很多新硬體特性,包括 ProMotion 高刷新率屏幕、A10X Fusion、iPhone 7 同款相機、512GB 存儲容量,同樣適用於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有了這些方方面面的升級,讓 10.5 英寸 iPad Pro 以及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 iPad,而如果從平板電腦體驗這個角度看,由於 Surface 等 Windows 平板在平板模式下體驗依然相對糟糕, 10.5 英寸 iPad Pro 以及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平板電腦。

問題是,過去幾代 iPad 也都非常優秀,即使現在來看,2014 年發布的 iPad Air 2 依然是一款足夠優秀的產品。過去兩年,iPad 想走出「消費類」平板,向「生產力」的方向邁進,不過 iPad 的「瓶頸」一直都不在硬體層面上,而是和 iPhone 差別不大的 iOS。

好在,這次蘋果並沒有停留在常規的硬體升級上,而是終於在系統層面上,在「提高生產力」方面做了大刀破斧的改進。

為 iPad 打造的 iOS 11

在 iPad 版的 iOS 11 中,蘋果增加了大量為 iPad 定製的新特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應該就是新版 Dock 欄了。

新版 Dock 欄

iOS 11 的新版 Dock 欄分為兩部分,左邊大部分區域是可以自定義的,這裡可以最多放 13 個我們日常使用較多的 app,而之前 iPad 上的 iOS 底部 Dock 欄最多只能放 5 個 app。

此外,在 iOS 11 的 dock 欄右側還有一小塊區域,可以顯示最近打開的 3 個沒有放在 Dock 欄中的 app。

由於 Dock 欄中 app 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在打開 app 時,可以省掉很多在主頁中尋找 app 的時間,提高操作效率。

除了 app 數量增加,iOS 11 的 Dock 欄還有一個重要特性——在 app 中可以隨時通過上劃手勢呼出。

有了這個功能之後,我們就可以像 macOS 和 Windows 的任務欄那樣,隨時在 app 中上劃呼出 Dock 欄,快速在常用的幾個 app 中切換或者打開新 app,相比之前需要進入後台在列表中一個一個找需要的 app 或者回到主頁找 app,iOS 11 的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蘋果在 iOS 9 中,為 iPad 加入了 Split View 和 Slide Over 兩個多任務操作,前者是可以在部分 iPad 中左右分別運行一個 app,後者可以通過呼出一個「浮動窗口」的方式,在不跳出正在運行 app 的情況下快速查看其它 app 的信息。iOS 11 保留了這兩個功能,不過在有了全新的 dock 欄之後,多任務的呼出方式變得直觀了不少。

GIF/1294K

在 iOS 9 和 iOS 10 上,Split View 和 Slide Over 的呼出方式是從 iPad 的邊緣向內滑動,然後在一堆 app 列表中選擇需要的 app,效率不高。而在 iOS 11 中,打開 app 後,然後從屏幕底部上劃呼出 dock 欄,然後按住 dock 欄上 app 的圖標,然後拽到屏幕的左邊或者右邊,既可以呼出 Split View(拽到屏幕左右邊緣)或者 Slide Over(不需要拽到邊緣)。

如果兩個 app 並排(Split View)還不夠,還可以再疊加一個 Slide Over,甚至再加一個畫中畫。

「一拖一放」

除了新版 Dock 這個大「殺起」,iPad 的 iOS 11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新功能——Drag and Drop,中文名叫一拖一放。

GIF/284K

一拖一放適用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文件、網頁鏈接,拖放的具體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兩個 app 並排顯示(也就是 Split View)的情況下,按住一個 app 的內容,然後拽到另一個 app 中;另外,在按住想要拖拽的內容後,還可以通過 Dock 打開其它 app 甚至返回主頁然後打開另外一個 app,然後進行拖拽。值得一提的是,在拖拽照片等文件時,還可以一隻手按住圖片,另外一隻手選中其它圖片,然後一起拖拽。

iOS 11 的這種拖放模式(尤其是後面這一種)在使用中是有一些門檻的,它的操作邏輯比分屏還要複雜,也和基於滑鼠的傳統 PC 操作有很大的不同,不過習慣了之後,的確可以明顯提升發送文件時的效率。

除了新版 Dock、一拖一放這兩個重要功能,iOS 11 iPad 版還增加了很多實用的功能,比如說在鎖屏狀態下用 Apple Pencil 點擊屏幕即可打開備忘錄,截屏之後可以立刻進行編輯,錄屏,功能大幅增加的控制中心,系統輸入法改進,新增的文件 app 等等。

iPad 能不能取代 PC?

如果單純的從功能性上看,在不知不覺中,iPad 距離傳統 PC(包括 Windows PC 和 Mac)正在越來越近。之前很多被用戶和媒體吐槽的地方,比如多任務能力羸弱、切換任務低效、缺乏文件管理系統,隨著 iOS 11 的推出,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

如果說在 iOS 11 之前,iPad 只能完成 PC 上 60% 的功能,在 iOS 11 後,這個數字可能已經變成了 80% 甚至 90%。事實上,除去 iPad 在 I/O 介面上的「硬傷」、缺乏某些專業 app、無法用一個 app 打開兩個文件等限制,我們已經很難找到幾個傳統 PC 能做到但 iPad 無法實現的功能了。

「生產力」上的大幅度提升,再加上 iPad 之前在內容消費類應用上的優勢,iPad 在不久的未來取代運行 Windows 或者 macOS 系統的 PC,或許真的不是「痴人說夢」。

不過 iPad 這種「取代」伴隨著的是更高的學習成本。

由於沒有滑鼠和觸摸板,iPad 那些複雜的功能(比如多任務、拖拽)都需要依賴於「隱性」的觸摸手勢來實現,往往沒有傳統 PC 的滑鼠和觸摸板來的直觀。如果把 iPad 和 PC 的易用性做個對比的話,在完成簡單的操作時,iPad 比 PC 簡單,在完成複雜的操作時,PC 比 iPad 簡單。

所以未來 iPad 是否取代 PC 呢?

這個問題只能留給時間來回答了。不過好消息是,以後出門時,我們應該可以不用再糾結是帶 iPad 還是 MacBook 了。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繫 wangxue@geekpark.net

GIF/98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繼 Snapchat 後,Facebook 又盯上一個爆款 App
這款PDF 在線工具,你應該用得上
不開玩笑,他們玩《俠盜獵車手》是為了測試自動駕駛
從被質疑到銷量破紀錄,小米的反轉為何來的這麼快?
病毒感染全球 1400 多萬台 Android 設備,微信團隊發聲堅決打擊微信「炸群」行為 | 極客早知道

TAG:極客公園 |

您可能感興趣

越來越難用的iTunes,終於要被蘋果親手埋了
拔草!就是這些超難用防晒,讓我越來越黑
蘋果「殺死」iTunes,不是太難用而可能是不需要
「電飯鍋」用了這麼久,這個地方從不擦,難怪越來越難用
越貴越好用?這些大牌難用到哭!
「米粉」上手OPPO Reno,為何覺得這款機器「難用」?
汽車空調越來越難用?那是你的方法用錯了
「指紋解鎖」越來越難用,所有手機的通病!
這5個很火的化妝品很難用,都是「炒」出來的,很多人還在買!
很多人都說ios好用,但是我為什麼感覺難用的要死呢?
盤點熱門但巨難用的水乳,盲目跟風的後果,就是皮膚越來越差!
膠捲不是感光度越低顆粒越細膩,超低感卷很難用
蘋果創始人吐槽iPhoneX太難用!還是iPhone8好!
做到這些,你的魔方不會太難用
敢跟CPB叫板,LAMER真是難用到哭!
Siri有多難用 蘋果你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電視越用越難用?有了這款軟體你就不這麼認為了!
這10個最難用的化妝品,我就不信你們一個都沒用過!
魅族用戶困惑:魅族16配置明明變高了,但為何卻變得越來越難用?
穿越火線最難用的刀:能用其中一把拿ACE,一定是10年老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