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話鄉村景觀(一)-鄉土建築的美學邏輯

白話鄉村景觀(一)-鄉土建築的美學邏輯

本文將用簡單易懂的小邏輯跟大家分享鄉土建築的審美構成。

說說建築的地理文化基因是怎樣一種存在?

假如500年前就有鋼筋、混凝土、專業機械,人們還會用泥土、石頭、木頭造房子么?

常有客戶說:給我們設計一個徽派建築,給我們改造一組徽派建築立面的房子;給我們改造一個民國風的街區。

這個時候我會感覺特無助,真想大呼請賜予我神力,把他們的腦子裡關於鄉土建築的誤解抹掉,注入一組建築學常識吧!

當然我沒有神力,只能開始講:每個地域的建築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鄉土建築表達的最終的外觀,是當地的地理條件、風土人情、歷史與文化這些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她帶有當地的基因。

1、先來幾個充滿畫面感故事感的栗子(都是遺產級的鄉土建築),他們的建築基因是怎樣的存在,不可隨意複製:

氣候、自然環境因素:黃土高原里的民居,識別性非常強,那深厚黃土、乾燥氣候的地方,特有的民居形式。

地理、社會、文化要素:福建永定的土樓,當年舉族遷徙而來的客家人,出於族群的安全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集體性建築。

地理、社會、文化要素:徽派建築,都是當年榮耀富足的徽商留下的家業,建築的空間功能、技藝、選材、細節都具有其他一般民居無可比擬的高度。

地理、歷史、社會要素:同是歐洲國家,當年以航海著稱的荷蘭,沿海的建築除了特有的屋頂立面構成,還有顏色特別鮮艷的特徵,為什麼呢?因為那些常年航行在外的船員們,返程時歸家心切,這些高度明亮、大色差、易識別的建築色彩,可以讓他們在遠遠的海平面上很快識別自己的家。

大家去查看這些地域的人文故事、建築的來源,都可以發現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影響了當地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這些最後都在當地文化里體現出來,建築就是文化載體之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建築。

所以影響建築風格的因素里最重要的因素是地域地理條件。

大家可能會覺著上面這些例子太典型,本身具有高識別度,當然特徵明顯了。如果在一個城市,會不會建築特徵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呢?

當然會,只要的地理自然條件變化足夠劇烈,建築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來個栗子:

在浙江的台州市,沿海的石塘小鎮,因為每年要經受颱風的考驗,當地人就用石頭砌築房子,用石頭壓住瓦片,厚厚的石牆藏有兩層窗戶。而且大家會發現這個海邊幾乎沒有高大的樹,因為石頭山土壤薄、颱風大。(圖片為溫嶺石塘)

而可能一座山後面的村落,受颱風的影響很少,如果這個地方又有平原良田,生活富足,還能詩書傳家,武學傳家,為國家培養賢才,他們的村落建築就變成了這個樣子,有宅有院,有街有巷了。(圖片為三門東屏)

而到再裡面的山區,地無半畝平,農業社會時期的山民的別無他路,生活相對窘困,他們的房子可能就是這樣的夯土房、卵石房了。(圖片為仙居公盂)

(插個小插曲,溫州商人一般都是來自缺少耕地、颱風肆虐的區域,出門經商是因為繼續留在家鄉真的沒活路。)

這個案例如果縮小的更小地域範圍內,只要符合這樣的劇烈條件變化情況,都會有這樣的表現,只是因為是一般民居,大家沒有太關注。

以後大家留意一下,應該都可以發現這個小邏輯。

2、從地域地理條件看建築的色彩美學邏輯

為什麼總覺得現在很多建築色彩很奇怪,但又說不出什麼原因。

看地球儀,地球的顏色只有三個,藍色是水、綠色是植物、黃色是沙漠其實也就是土色。藍色和綠色是底色;大自然里其他出現的顏色都是輔色,如土壤、岩石、木材、花朵、果實、動物等所有大自然的產物的色彩。

所有人類活動產生的構築物、建築物都來自於大地,如木材、石材、金屬、土壤與土壤製品(磚、瓦等)、其他動植物加工物(蠣殼灰、乾草等)瀝青與混凝土(近代技術發展出來的),他們是地球的輔色。

在農業社會,鄉土建築的主要顏色來自土壤與土壤製品、石材、木材、動植物加工品與少量的金屬。所以大家看到的留下的國內外的傳統建築跟自然是非常融合的。而與自然主色藍色、綠色相同顏色的建築,就會怎麼看都不舒服的。

還有就是現代的混凝土建築,就算是裸色,如安藤忠雄的混凝土建築,都是與自然非常的協調。

歸納起來,土色、木色、黑、白、灰是建築永遠的經典色。

裸心谷的1.0版本裸心鄉,也是他們夢開始的地方,土牆、黑瓦、石料、木材,驚艷了「洋人們」,所以最早莫干山的民宿叫洋家樂。

再看看最追求品質的綠城地產,他在城市裡的高層建築基本都是土黃色的石料,城郊的歐式別墅也選同樣的顏色,中式別墅就是會尊重黑白灰木的原則。細琢磨所有大開發商基本都是一樣的土黃色調調,是不是?

在用好這些建築主體顏色之後,有特殊需求的局部色彩變化,不管用主色或者輔色,甚至很誇張的顏色點綴都不會顯得突兀。

如下圖是德國一個鄉村酒店的正反兩個立面,主色白、土黃、黑,輔色用了嗲嗲的藍色做了一組欄杆。

3、從時間維度上,說說鄉土建築的價值邏輯

那些流傳下來經典的建築,代表著當地當時最高最好技術、工藝、藝術的建築,代表著當時當地的社會、文化特徵,民居還代表著主人身份、品味、生活。

徽派建築是清代徽州富商留下的;

到了民國時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當時追求時尚的富商政要留下的建築,就是現在說的民國風格建築;

一般民居也是一樣的傳達著主人當時的境況,只是沒有那麼明顯強烈而已。

到了近現代,甚至是建國後各個時期都有留下當時代表社會、生活狀況的建築,如公社大會堂、大國企的廠房,他們是不是就沒有價值了?對這個事情最先有態度的是上海市,定義30年以上就有當時代表意義的建築,可以歸屬為保護建築。

所以從時間維度上,建築應該代表當時材料、技術、工藝、社會、文化、生活。

那麼我們現在做的建築,應該在若干年後也是代表著現在我們的技術、工藝、社會、文化、生活及意識形態。這樣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才是有價值的,不是?

所以,要是古時候有鋼筋水泥玻璃,他們留下來的房子應該也不會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傳統建築的樣子的。

材料、技術、工藝不同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完全不同的空間體驗,不用的生活狀態。

建築的空間、形態是受到材料、技術、工藝、還有建造者的財力制約的。

中國傳統建築的開間由木料的長度決定,所以很少有大跨度的建築,因為木結構,也不會有高層建築。

一般民居沒有條件開個大窗、沒有條件把牆密實,所以只能忍受陰暗潮濕冬天透風。

但是到了當代,同樣去改造和使用這些傳統建築,因為條件的變化,對功能要求的不同,那些改造古建築的用作精品酒店民宿的,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期待我們把眼光更多的延伸至未來,而不是總是盯著過去,為未來留下今天的經典。

4、對於傳統,我們傳承什麼?

最被念叨的徽派建築山牆,大家都知道除了美觀,更具有傳統木結構建築的防火功能。而我們現在真不需要這個裝飾,是不是?那為什麼要畫蛇添足一定要給好好的建築加這樣一個所謂的徽派建築山牆,增加安全隱患。(這個事情你是不是就干過?哈哈,我也很無奈的真真實實的干過!)

建築應該代表當下的技術、工藝、社會、文化、生活。那我們該傳承什麼?

尊重自然,注重於自然的和諧相處,如選地上的順應自然,也就是風水;如建屋時的關注水、風、陽光對建築的影響;建築的造型輕巧與環境融合,北方尖屋頂,南方大屋檐;

關注人的本身,注重禮儀,也在意空間舒適,如江南潮濕地區,講究的民居會留有地板下的通風層;

傳承美學邏輯與審美,傳遞東方意境。

在設計界有針對傳承的三個層次設計水平,三流設計用現在材料抄傳統,二流設計原樣搬(古建修復是在這個範疇),一流設計建築傳遞意境。

三流設計,如下圖,現代的建材料、工藝、空間尺度,假裝木頭的化妝法,堅決不可取!

二流設計,(當然在商業角度這些項目都是非常成功的,本文主要站點設計邏輯)現代材料、工藝、空間尺度,仿造傳統建築。

一流設計,現代材料、工藝、空間尺度、商業氛圍,傳遞的是中式意境之美

還有繞不開的大師作品,從設計美學上肯定是大讚,就是斗膽心裡嘀咕,住裡面的居民是不是覺得用起來很舒服,能感受到美好。

從設計學專業角度可以是這樣次序,從商業角度,可能次序又不一樣,不管怎樣,這兩個角度排序結合或取其一,總比沒有標準來得好。

掌握這兩個小標準,總部會跑偏嘛!

不管怎樣,這些排序標準里肯定不會有「領導喜歡」這個標準的,是不是?

5、現實中我們碰到的小鎮改造,建築風格、年代各異,怎麼辦?

對策一:色彩的選擇根據村莊大環境制定相應的色系。

色系參照這個地區的土壤和岩石的顏色。我們就像以前的人一樣,尊重自然,也尊重自然的色彩。

對策二:不同年代、不同材料建築區別對待。

左邊是與周邊建築體量色彩協調的新建建築,用大玻璃、木格柵、灰色石材。中間是七八十年代留下的一個宿舍樓,右邊是五六十年代一個大會堂建築。

九零年代的建築

零零年代的建築

八十年代的建築

對策三:大面積單色立面,注意細節的處理,工藝的到位

對策四:新建的小型功能建築,用現代材料現代風格,立面樣式、材料和色彩應與周邊建築協調;從節約的角度,還儘可能就地取材。

6、其他小小疑點,先羅列一些,並不周全。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們常說的歐式建築、徽派建築、民國建築,都是當時當地留下的優秀建築,很多甚至都是遺產級的建築,並不是現在新建的當地建築。

清代留下的建築大多雕樑畫棟,但是到了更久以前,同樣的木結構建築卻不會這麼做,這是清代的文化狀態的表達。

當我們不確定哪些思考方向是否在邏輯里時,那就試試從地域角度做比對,試試在時間軸上查經典,一直查到當下的專業頂級作品,多少可以感受到風向,一般都能找到一些線索,這個方法適用各個領域。

前幾日,在武漢機場降落前,看到機場周邊的民居建築屋頂都是黃色的,建築是稍淺的黃色,與田地的土色很是協調,非常漂亮,這消解了我對屋頂瓦片是不是可以用黃色紅色的疑問。

鄉村裡還是有一些非常漂亮講究的建築,一般也是當地富有家庭的居所。這些建築是主人家財力審美的體現,歐式也好、民國也好、古建築也好、現代風也好,只要建築材料、工藝足夠講究的,都是好的當代民居建築。

集體沒文化不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存在即合理。

把眼光更多的延伸至未來,為未來留下今天的經典。

當然哪怕今天留下的都是不符合美學邏輯的,也是代表了今天的真實情況,只是我覺得這樣是不是會有點臉紅不好意思。

DCH

Dsign Country&Hope

設計鄉村與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村休閑度假酒店DCH 的精彩文章:

TAG:鄉村休閑度假酒店DCH |

您可能感興趣

學畫水彩:恬靜的鄉村景色
美麗花卉小屋和鄉村風景畫
英國美麗的鄉村風景
景色優美的鄉村小農!
攝影:鄉村旅遊的一道風景線
鄉村景觀之「鄉土豪宅「——康百萬莊園
最美麗的古鄉村,觀瀾版畫村
一書讀懂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
西海岸新區的美麗鄉村:一村一風情 一鎮一韻味
荷蘭繪畫:鄉村迷人的風景
阜城縣漫河鄉村史研究(4)-完
美麗風景,邯鄲鄉村游
日本經典景觀與建築主題考察:傳統園林+現代建築+公共景觀+鄉村復興...
航拍「最美鄉村」婺源篁嶺梯田花海美景
美麗鄉村 馬村
界首市王集鎮:文化牆扮靚文明美麗鄉村
鄉伴蘇家文創小鎮,一個沒有民國風、洋家樂的美麗鄉村
《大美小鎮》|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 · 最佳鄉村建設實踐
建設美麗鄉村,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宜賓市有8處風景區馬上創4A!
寧靜的鄉村,和諧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