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問題」少年的蛻變之路

一個「問題」少年的蛻變之路

昨天,我們聊到了主人翁小松與曾叔叔的邂逅,這場有意為之的邂逅竟不知不覺改變了小松的一生。

奈何一個陌生人能有如此大的「魔力」?曾叔叔的「套路」用在了哪裡?

今天我們接著分享

大約第五天白天,他隨意進來房間和我聊天,問我以前在學校里,喜歡和什麼樣的同學交往,我說都是和那些讀書最差的學生一起玩,其中一些是爛仔,我們常常在教室走廊里集體嘲笑那些假正經的學習認真的學生,不同族類,就要想辦法捉弄或者打擊他們。

他聽完了,微笑著說:「你現在還想這群哥們兒吧?」

【旁】我們如果聽到孩子和成績最差的同學一起玩,我們是什麼反應呢?會不會立馬開始訓斥孩子呢?

我們與曾老師的差距就在於:同理心。分享各種因素中的其中一點:同理心。

曾老師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的感受,說出孩子的心裡話,孩子就會產生一種被人理解的感覺,這種被理解的感覺會拉進兩個人之間的距離,產生一種你懂我的感受,進而衍生出親近感。

我說:「是啊,我們那群人……」

曾叔叔馬上打斷我說:「這些天你已經說了很多次『我們那群人』了,這種表述以後盡量不要用,因為你本不屬於那群人。你根本和他們不同,你是因為成績不好擔心被孤立,為了有群體接受,才選擇了和他們混在一起,和他們一起嘲笑別人。你現在想想看,難道那些被你們嘲笑打擊過的成績好的同學真和你有什麼過不去的冤讎嗎?」

我想了想說:「是沒有。」

「那麼你們為何要以群體的力量去嘲笑他們呢?」曾叔叔問。我有點迷惑,答不上來。

【旁】你的孩子屬於哪群人?

可能有些家長都答不上來,因為家長自己都不確定自己屬於哪群人。所以了解自己很重要,我們越了解自己,越能懂孩子。

一方面我們要運用同理心與孩子共情,另一方面,我們要看清事物的本質,對於「我們這群人」這樣的不當暗示保持警覺,乾脆利落的標明態度,一步到位。這樣才能給孩子清晰明確的互動指引。

怕就怕家長自己都搞不清狀況,不了解各項事物的本質。

曾叔叔接著說——「有一本書叫《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裡面說:群體的力量經常是盲目的,作為個人很可能是清醒的,獨立的。所以用群體的名義做壞事,並不代表裡面每個人都是魔鬼。

你曾經的那些行為,經過大腦仔細思考是找不到合適理由的,就說明你自己內心的道德判斷標準中,知道做人的善惡準則。當你去思考它,過程中就等於在尋找可立足的基礎。

可是你找了一遍發現沒有基礎,行為的依據站不住腳,所以你不是真的壞蛋,你是附和那群壞學生,想在學校里取得身份認同,害怕成績差而沒有隊伍可容納自己。

現在你離開隊伍了,而且肯定沒有機會再回去那個群體中,忘掉他們吧。以後就不要總是說『我們那幫人了』。你沒有幫派,他們以後也沒資格和你交往,因為你將註定會遠遠超越他們。」

【旁】用科學的方法為孩子解釋他模稜不清的行為,才能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培養孩子思辨的能力。

奇怪!其實我到現在基本忘記了絕大部分頭一年的情形,但是開始幾天的這些話卻記住了。可能因為當時對我的震動比較大。說完,曾叔叔沒等我回神過來,起身走了。就像拿棍子敲了我的頭,然後若無其事地走了,沒有下文。

【旁】在孩子的心裡播一顆種子——「你可以更好」。

除了播種,還需要家長給「種子」施肥、澆水、曬太陽,與其說考驗的是孩子,不如說考驗的是父母的知識面、眼界、意志力。

所以父母和孩子就好像鍋和餅,大鍋烙大餅,小鍋烙小餅,有缺口的鍋烙有缺口的餅。

我繼續和胡老師耍嘴皮子,可是——

剛才曾叔叔那番話卻始終在內心揮之不去,它就像一個小蚊子,進入耳朵內嗡嗡響,刻意不去想它,可它就在那裡,你無法不去想它。

吃飯的時候,散步的時候,睡覺的時候,總覺得開始審視自己的動作哪裡不自然。真彆扭!

我,好像不是我了······

胡老師不在的時候,我自己除了睡覺,就是打開手機看網路小說。我的手機一直是社會上高端的款式,讓我在學校里很有面子。

大概第6天,曾叔叔進來見我在看手機小說,就問我看的是什麼,我說是些我們學校圈子裡流行的奇幻類小說。

他好奇地拿過來看了看,說:「不錯,看書很好,比不看書的要好。發現你居然會堅持看小說,讓我對你刮目相看呀~」

【旁】我從事心理學工作十多年,專職做青少年教育也有四、五年,聽了太多家長或憤怒或無助或悲傷地告訴我,他們的孩子被奇幻小說迷住,出不來,怎麼辦?

看了太多家長只要一發現孩子看奇幻小說,立馬就是爆發一場親子大戰。這樣的家長,請你們仔細想一想,是什麼讓你們對孩子的反饋那麼單一,有沒有可能發展出一些新的反饋模式?

能不能在「壞」事中,看到好的一面,這也是一種能力。

我聽了心裡很受用。他的肯定是那麼自然,就像傍晚走在海邊,一陣微風徐徐吹佛,你感到很自然的舒服。你知道旁邊有電風扇或者芭蕉扇對著你吹,所以你肯定這陣風是大自然的傑作。

但是事實上卻是錯誤的,因為曾叔叔的絕技,就是用你看不見的手在煽風點火。

當我還在享受自然風吹拂時,他就接著說:「你不是對黑社會很感興趣嗎?」

我眼睛亮了,「是呀!」我隨口回答。

於是他搬起旁邊的凳子坐下,給我講述許多江湖故事。這是我們青少年混混的焦點話題呀,聽得我兩眼放光。他說自己少年時和別人打架,跟道上的大哥混過,說身邊朋友的真實故事,一串一串地跟我聊起了江湖見聞。

【旁】小孩子其實很好帶。

這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關鍵是父母要學習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們天生有好奇心,有和父母依戀互動的需求,有獲得讚許的需求,有努力向好的需求等等。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留心觀察,孩子需要什麼?孩子感興趣的是什麼?從他們的需要與興趣著手,來引導他們事半功倍。

他總能把平淡的東西講得精彩,更何況這個話題本身就是我最喜歡的,那更是欲罷不能了。

整整聽他眉飛色舞地說了兩個小時江湖故事,活靈活現,逼真動人。

末了,他話題一轉,說:「唉!這些事我都講不完,嘴巴都累了。這樣,我這裡有一本壞人寫的書,說監獄風雲的,你要不要看?」

我的好奇心被徹底點燃了,哪裡停得下來。馬上高興地說:「好啊!」

【旁】人自發自願地做事,與被迫去做一件事,結果一定是不同的。當然這不意味著所有的事都必須自發自願,學習去做一些不願意做的事,也是一種能力。

他說:「這本書叫作《四面牆》,是網上熱起來的,據說是坐過牢的人寫出的真實故事,風靡一時。我看過,很好看,很真實。」

說完,他轉身到書房去拿來這本書放到我手上。厚厚的,紅色的封面。

正當我要翻開第一頁時,曾叔叔說:還是和看電影一樣的老規矩:要看,就要一口氣看完,中間不能放棄不看,也不能再看手機小說,做完一件算一件。

我蠻不在乎地答應了。

當時我可不知道,那不經意的一口答應之後,許多年,我再也沒有主動拿起過流行於中學校園內的奇幻古怪文學了。

人生往往有些不經意的瞬間,很久之後你才記起那已是重要的分水嶺。

直到半年後,我覺得那些垃圾該從手機里刪除了。當時按下刪除鍵那種感覺至今還記得,就像古人割頭髮,把曾經的我扔進了江河,看著它隨波漂蕩起伏著遠去了。有點失落惆悵,又感覺有些莫名的自豪。

因為一年之後,我閱讀的書目光是名字就讓高中生們咋舌了。按照網路流行語:秒殺他們。

17歲,我開始讀《瓦爾登湖》《存在與自由》《沉思錄》《全球通史》等等,有些書同學們根本沒聽說過。

拿起《四面牆》,我就被深深地吸引進去了。連續兩天,一口氣看完。

曾叔叔聽說我兩天看完了,微微詫異了一下。只是淡淡地說:「你看書的速度真不賴呀。」

【旁】作為家長,如果我們都沒有聽過這些書的名字,那麼就不要怪我們的孩子不如人家;如果我們每天就是打麻將和鬥地主,就不要一味責備孩子對時間的揮霍。

經過曾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小松已經開始有些不同了。

但任何改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量的積累才能帶來質的變化。

接下來,頑劣的孩子竟發自內心地哭了。他為何會哭?

請關註明天的《一個「問題」少年的蛻變之路》——凌晨三點的懺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女生,在男人眼裡,分文不值!
Krementz 珊瑚櫻桃套組
房門忘關她半夜被鄰居摸醒、小偷深夜拿主人手一頓按只因偷的手機有指紋鎖
懷舊向 新世紀福音戰士-綾波麗、明日香cos
可以談錢談女人,別跟台灣人談政治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七年之癢,一個多肉愛好者的蛻變!
盤點那些童星出道的明星,有的蛻變成女神,有的禿頂變路人,最後一個竟然26年的戲齡
真實故事:一個屌絲的蛻變之路!
一個離婚女人花了三年時間,蛻變自己的過程
易烊千璽蛻變之路:短短5年時間,從一路備受爭議到如今的名至實歸
年輕時浪的沒邊,結婚後安穩過日子的三個星座男,誰蛻變的最多?
一個離婚5年的女人感概,有時候離婚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一次蛻變
【成長之路】十年蛻變
一個離婚5年的女人感概,有時候離婚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一場蛻變
小金剛菩提的蛻變,二十年後竟然是這般模樣
兩年蛻變,從青澀少年到成熟男人,朱一龍居然只是換了個劉海?
楊紫13年的蛻變之路,從路人到女神,變化的不僅僅是顏值
機侍八丸傳02話:少年完成蛻變,全篇第一個伏筆,名刀當成拐杖
天行九歌:紅蓮蛻變蛇蠍美人,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最後一個是關鍵
張新成首次挑戰古裝造型 從偶像劇到大宋少年志的少年蛻變之路
獨處,是一個人的蛻變
因一條魚改變命運,這個小鎮在短短20年時間從小漁村蛻變成國際知名旅遊景點
在男神的蛻變之路上,你會選沛納海還是百年靈
一個人住第五年|獨居女孩如何在這幾年脫胎換骨,完美蛻變?
欠缺天賦的少年,健身5年終完成蛻變,一張胸肌照令其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