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幻覺都是假的

連幻覺都是假的

連幻覺都是假的

這是一首詩的題目。好吧,那麼回頭再起個爐灶吧。

我有沒有想過要停下來,寫字,黑白分明,以及一腔追求完滿的熱情。我不知道,大約沒想過,大約深刻明白想了也無濟於事於是就認命了。

我是個嚴重好為人師的人,看了一本好書,難得的境遇,篤信的經驗,都想分享給他人。尤其是這最後一條,如今它幾乎獨斷式地主宰我,要我這多少有點非理性的「幫困」心泛濫。

最易辯識的是兩類情況,一個是某種「前瞻」式的預見,一個是某種對孩童可能性可能的「扼殺」的警惕。天地良心,我這「愛心」真的是沒有一點私心,而這或許正是可詬病的,人不為己必竟是「古訓」了。

比如拿最近的工作來說。我早已料到A工作的完成與否會影響到不少人並不遠景的安樂,於是早早督促大家按部就班地好好作為,結果,他們的預見與我不同,於是也就將我的建議放逐耳畔了。於是,B工作自然無法完成,順理成章影響了C工作,也就順理成章影響了他們的安樂。自然,如果這裡邊有人能夠有所醒悟,想到我早以有之的半勸半誡,實際上還是個不錯的結果。如若繼續散漫如初並任怨責肆虐,那麼這些人的DEFG……未來,將統統會懸於不可控的境地。

我曾被家人或同事或者什麼人教誨,工作是工作。那麼放到這種情況下就是這樣的註腳,你看,有些人不認真工作就是為了得到生活的安適,因為時間就是那些,不工作不就可以娛樂嗎?你看,為數不少的人工作馬馬虎虎,可前程卻還是金光閃閃,當老黃牛的人又怎麼樣。

真的是這樣嗎?這肯定也是一種短線的想法。工作並不單單是工作,它應該是這張時間大餅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想餅甜,好好工作。不是說工作換來了餅,而是說有一部分發霉了的餅,不可能會是一張好餅。人生沒有可以那麼涇渭分明的割裂?工作上認真踏實的態度會遷移到生活中,叫你也收穫一份從容踏實的安樂。不是嗎?不會將生活交由隨意無定處置的人,我們也可以預見他(她)工作上亦有可期待的作為。反之亦然。

然而我也從此中吸取教訓。近期強度集中爆發的工作中,我儘可能為大家提供儘可能完善的服務,沒想到引來麻煩(此處麻煩究其根本根本無所謂),我被某人投訴啦,理由是我提供的方便給他(她)帶來不便。這真是有趣,這本來只是友情贊助,您覺得不喜歡本來可以不理會呀。這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我本來是個西瓜供應商,竟被投訴說,我用金叉子餵食卻不用銀叉子,或者說喂到他們嘴裡的西瓜有籽。這是啥道理?如果投訴我派送的西瓜不夠甜不夠沙才是合理的呀不是嗎?於是果斷停止喂西瓜,天下從此太平。其實這也是可悲一種,人言可畏,最終我也還是謹慎地剋制住了泛濫的愛心與不放心,必竟又不是面對小孩子,我應該讓他們「獨立」不是嗎?當然,我還是有點不夠勇敢,我應該勇敢地將這好事做下去,只要有一個人受益,就會有一些學生受益。可悲之處在於,我早已置身無物之陣久矣,我所呼喊的可怕預見早已使某些人厭煩了,而我也氣餒了。

以上部分並非本文的主旨,卻必然是其源頭。我一般不談工作,即使談了,它依然只能是個引子的存在。回到第二種情況,即孩童的真福利。

我真是見識了不少兒童得到了許多偽福利並洋洋自得地深受其害而不知,終於釀成不可收拾的大禍,而一生平庸,黯淡無光。注意,這種黯淡僅限於精神層面,財運官運亨通發達否並非我的關注點。

你聽過小學三年級前孩子的媽媽叫苦嗎?小學高年級叫苦的應該也比較少,但是進了初中這種呼聲就此起彼伏了,而到了高中時期,一種大勢去矣的悲觀彌散竟是定局。

這是為什麼?是孩子不夠聰明嗎?是環境惡化了嗎?一定都不是啊。自然生長父母無為而治少干預的孩子也有功課很好的,但必竟寥若晨星。說到這裡,自覺困局綁住筆桿。自然生長這回事,如果社會家庭種種都是理想化的,那麼其中的孩子應該也可以理想地生長吧。然而世界已然如此,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訓卻也依然是顛撲不破的,可怎麼琢何時開始琢卻是個問題。

一個人的皮囊來自父母,借這皮囊行走的精神也與父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啊。父母之為父母,在培養孩子方面有三點可為必為。一是堅持,堅持真善美的堅持。二是付出,為真善美付出的付出。三是判斷力,這個真的是重中之重,判斷即判斷何為真善美的判斷。如果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堅持這三個方面的生長,世界可大同。

好成績固然重要,優良品質更是。如何讓孩子熱愛學習,一生與之相親相愛不離不棄下回再說,這回就說說這品質的潤成。前些天有報導稱,高鐵上提醒熊孩子家長管好孩子的男子,被打得眼睛出血,而且是被孩子娘打的——可以預見,這位盲目護子的娘親將來必有血淚相和流的一天。自然,她那時應該也不會意識到是她自己將孩子推向「深淵」的。一看到這種孩子攪得天下大亂自己卻笑盈盈依然固我的家長,我就不由痛心疾首了,我大中華的又一個小苗苗遭摧殘了啊。這樣的父母,這樣放任孩子的父母,簡直就是殺手。

那天帶兩寶到樂高樂園玩兒,人並不是很多,大寶剛剛拿那個鐵環穿行玩具開始玩兒,一個胖胖的大小女孩兒,大約有小學二年級的樣子,沖了過來,後面跟著的應該是她的媽媽,一個同樣胖胖的女人。讓我玩兒!幾乎要伸手搶啦。有了孩子之後正好也是我決定有些場合必當仁不讓的開端。小朋友,等一會兒噢,她剛剛玩兒。讓我玩兒!大概二十秒後,這個小女孩兒再次叫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她媽媽始終未發一言。我說小朋友等一等(我完全可以不理會她),結果這回那當媽的不高興了,怎麼啦,怎麼啦,怎麼和孩子說話呢?這時我才注意了她的臉,她的蠻橫必現的臉。怎麼啦,你說怎麼啦,你應該安撫自己孩子的情緒,讓她懂得秩序,你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在此類情境中更焦躁並且認定自己的焦躁行為是合理的,並且因為有家長撐腰而更加有恃無恐。這些話我怎麼能和她講得通呢?當你的孩子需要別人來教的時候,那壞品質正往心田埋下第一批次的種子……

然後大寶小寶開始爬坡,到二層進了一間小屋。小屋裡都是巨大積木,一個大班或者一年級齡的小男孩兒和他的爸爸在裡面。小男孩兒一見有人進來馬上說這是我的,我要自己玩兒。我和他說大家一起玩兒噢。看我們沒有退出去的意思,小男孩越發無法忍受了,退到爸爸身邊,嘟嘟囔囔不止,我就要自己玩兒,我要自己玩兒。他大約在向爸爸救援,可爸爸一直在打電話,根本無暇顧及他。直到我們離開這可憐的孩子都陷在悲憤情緒中不能自拔呢。

我說這些的時候,以上一類孩子的父母一定會覺得我小題大做大驚小怪沒見過世面,孩子嘛,幹嘛給他(她)那麼多規矩,難道不應該讓他們擁有更自在的童年嗎?可是莫忘記,你是自在了,你有想過別人嗎?打擾了別人人生的自在一定不是真正的自在,而這自在必不久矣。

寫到這裡,忽然為自己的誤打誤撞而豁然開朗。本文中第一種場景中我所遇的對人百般要求高的成年人,不正可以追溯到第二類情形中的兒童嗎?我也真是對自己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連幻覺都是假的,你說這題目和以上文字有什麼關係?還似乎真不沾邊。可是這些文字的確是這個題目帶出來的,千真萬確。我還是去寫首詩吧。

連幻覺都是假的,你還指望什麼?

2017-07-07----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蔚兒小未藍兒 的精彩文章:

TAG:蔚兒小未藍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