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劉禪這個亡國之君當得不冤枉?
蜀漢後主劉禪(shan4)並不是一個很會來事的人。
《三國志》後主傳本是他的傳記,但作者陳壽作為一個在蜀國當過官的人,在後主傳里大部分篇幅是這麼寫的:「XX年,(諸葛)亮怎麼怎麼樣」「XX年,姜維怎麼怎麼樣」。在皇帝的傳記里,他寫的大部分是大臣們做的事情,而且不詳細,比流水賬還流水賬。
這個皇帝,很沒有存在感。
圖為劉禪
這樣的人,本應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被人忽略的皇帝。但是,他投降了,而且是中國封建時期的歷史上第一個投降的皇帝,還樂不思蜀了。於是,他有故事了。
他就這樣成了漢末三國時期除曹操外爭議最大的人物。
我們開始爭了,他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
劉禪是明君?
講講「劉禪是明君」的依據。
先講講喜聞樂見的「樂不思蜀」吧。
故事大家都熟悉就不細講了,然後有人說劉禪表現出的樂不思蜀說明他大智若愚、聰明賢能,極具政治智慧。
大家可以以普通人的角度想像一下,當時身在魏國,已無力回天,司馬昭問你:「安樂公思蜀否?」思蜀?思蜀就是想念當皇帝的日子咯,就是謀劃著造反覆國咯,殺了!好,沒辦法,為了自保,只能違心說話:「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
單純的急中生智而已,這樣的事情能說到他什麼大智若愚、實際上很聰明、是個明君之類的,那是很扯淡的。普通人的邏輯,僅此而已。
然後是夏侯霸的事情。
魏國的夏侯霸走投無路投降蜀國,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問題就在於,他跟蜀國是有世仇的——其父夏侯淵是黃忠的軍隊殺死的。於是:
及霸入蜀,禪與相見,釋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寵。
有人說:「劉禪情商高啊,懂得穩定人心,拉攏降將。」
講道理,是個有腦子的正常人都知道這時候應該說這些話,作為一國之君,面對一個降將要拉攏一下那是常識。
所以,但凡拿這個當論據的人,不是證明了劉禪是明君,只是證明了他是長腦子的,而且沒進水,僅此而已。
接下來就是先主劉備的遺詔了,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可以看出丞相諸葛亮對劉禪是持讚許態度的。
問題是當時的劉禪,也就十來歲。
要知道費禕被刺殺後,劉禪開始親政,那一年,他四十六歲了,在那個年代,已經是一個中老年人了。對他少年時期的評語,沒有太大價值,誰年輕時沒被長輩誇獎過?但老了會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拿他十來歲時的評價去議論他四十來歲時的執政時期是很有問題的。
九年後,鄧艾打到了成都,劉禪出城投降,蜀漢滅亡。
最後,是說劉禪投降是因為愛民如子,為了避免川中百姓受戰亂之苦才那麼做的。
這個不對,很不對。
首先,在司馬昭剛開始南征蜀漢的時候,劉禪是積極應戰的,已經戰亂了。直到鄧艾快打到成都了,才考慮投降,而且剛開始是考慮依附南蠻,到時候司馬昭打到那裡,照樣得生靈塗炭。
蜀漢滅亡戰
後來考慮到南蠻本來就經常搞事情不怎麼聽話,怕對方不願接納,就考慮投奔東吳,後來又擔心蜀漢沒了,東吳早晚也會被滅,還是得向魏國投降,投降這種恥辱一次肯定比兩次好,才直接向魏將鄧艾請降。
一國之君在亡國戰爭中這樣的表現,說他是為了百姓而不是因為貪生怕死,實在是太扯。
綜上所述,「劉禪是明君」這一理論的擁護派,拿出來的證據都很牽強,沒有什麼說服力。用一句很恰當的話形容,就是為了證明而證明,特別是最後一個觀點,沒有任何證據,純粹是臆想。
劉禪是昏君?
事實就擺在那裡,後腿是他拖的,黃皓是他寵信的,姜維是他打壓的,降是他投的,國是他亡的,「不思蜀」是他說的。
劉備東征戰敗了,在白帝城抑鬱而死;
諸葛亮多次北伐沒效果,最後自己給累死了;
姜維在劉禪投降後,還在為了復國暗中活動,最終失敗被殺;
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湛阻止父皇投降未成,與家中妻兒一起自殺殉國;
……
跟他們相比,劉禪真的很不是個東西。
但儘管如此,他還算不上昏君。
昏君,是指昏聵不明、荒淫無道,對國家人民犯下了諸多滔天罪行的君主。
而且,劉禪真沒拖諸葛亮後腿。諸葛亮北伐他是相當支持的,也沒怎麼阻撓過。對諸葛亮來說,這是一個幫不了什麼忙但至少不添亂的皇上。諸葛亮北伐不成功,真不是劉禪的罪過。
有人問過:「為什麼都是從巴蜀地區往外打,劉邦成功了而劉備卻失敗了?」
因為劉邦面對的,是一個個小諸侯國,而劉備面對的,是兩個強大且穩定的大國。團結就是力量,是1+1>2的力量。
所以諸葛亮的北伐,其實並不太現實,多次北伐由於種種原因失敗(多數是運糧不濟)。退一萬步講,就算打到了長安,離消滅魏國簡直還差十萬八千里。
所以,說北伐不成功是劉禪在拖後腿那是很冤枉的。
關於打壓姜維,姜維窮兵黷武,不僅是劉禪,很多大臣也不待見他。
諸
諸葛亮
樂不思蜀就不多說了,完全是為了自保,沒什麼好稱頌也沒什麼好責備的。
劉禪最大的過錯莫過於寵信黃皓以及在尚有迴轉餘地的情況下投降了。
總結
劉禪,一生沒有大的作為,沒有大的過錯,卻因為是亡國之君,引發爭議。
他丟了國家,還丟了尊嚴,確實該罵。但是當時的情況,北伐成功不了,荊州也拿不回來,只能偏安一隅,然後遇到個搞事的司馬昭和一個不要命的鄧艾,無論當初投不投降,基本上都是要亡國的了。
劉禪,是一個再平庸不過的人,一個徹徹底底的庸主。
給大家提提神
陳壽,是一個在蜀國做過官後來又為了編纂《三國志》而四處收集史料的人;而我們是生活在近兩千年後的現代且依靠遠古的史料來了解三國的人。所以陳壽對劉禪的評價比我們的客觀得多也真實得多。
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堅則為昏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就是這樣,他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容易受到他人影響的普通人,不像劉備一樣不屈不撓。他懂得任用諸葛亮是明智之舉,卻又會寵信宦官黃皓;想要保家衛國,卻又貪生怕死,這不正是普通人的表現么?
所以我們不走極端,用人之常情去打量他,就會發現,其實他身上,沒什麼好爭議的。
作者/魚


※為什麼曹操和袁紹這對死敵居然會一起搶別人的新娘?
※此將軍率領部隊掩護主力撤離,最後因為部下逃跑自殺殉國
※這位將軍率領中國軍隊一戰擊潰日軍取得了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
※這位將軍被稱為常勝將軍此戰得勝之後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此戰中國軍隊擊敗了日軍號稱鋼軍的精銳還擊斃日軍的一名旅團
TAG:漲知史 |
※聽,這些國寶在說什麼
※崇禎為什麼自殺,同為「亡國之君」,為何只有崇禎不招恨?
※為什麼說這些星座喜歡也不要倒追?
※孫允珠:好想把你擁在懷裡,什麼都不要說,什麼都不要做
※得了京城你就是王了嗎?闖王卻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啊
※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張庭,都說她沒賈靜雯漂亮,你們怎麼看?
※為什麼說特種兵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看完這幾張圖片忽然懂了
※許多男人這樣做,為什麼會說不愛你呢?
※為什麼「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你?你肯定不知道原因
※薛寶釵那麼優秀,為什麼賈母還老是看她不順眼?
※心情不好?看看這三隻汪睡覺,什麼不爽都忘了!
※那些天真的想讓林更新劉昊然當老公的小姑娘,怕是不懂什麼叫「鋼鐵直男」吧?
※當你說找個愛你的人時,其實再說什麼?
※鐘錶的故事:看完你就明白了!為什麼國外佩戴錶的人多?國人卻沒有那麼多呢?
※為什麼劉嬋娶了張飛兩個女兒當皇后,卻不娶關羽的女兒?
※賈母真的疼林黛玉嗎?那為什麼不把鳧靨裘給她卻給薛寶琴?原因竟是這樣心酸!
※為什麼有人說雖然美國贏了伊拉克戰爭,但卻不是真正的勝利者?
※為什麼這個外國將軍說千萬不要和中國打仗?真相讓人感到驕傲
※韓國人為什麼就那麼的愛吃泡麵?看完這幾張圖你就會懂了!
※都說做人不能太囂張,看看這些真實例子你就知道為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