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1942年,人們是如何手工製作一份《紐約時報》的?

1942年,人們是如何手工製作一份《紐約時報》的?

DAILY INSPIRATION

1851年創刊的《紐約時報》現在依舊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之一。它曾充滿氣場的slogan,「All the News That s Fit to Print」,在紙媒蕭瑟的今天或許稍有些尷尬。

最近,Mashable一篇以「September 1942, Making the New York Times」為題的有趣文章,將戰時攝影師Marjory Collins在1942年9月造訪《紐約時報》總部的珍貴照片釋出。

她的黑白膠片,完整記錄下了鉛字年代的一份日報,從虛無的電報消息,變成捆紮完成等待派送成品的過程。在充滿手工感的傳統步驟里、在他們熱火朝天的忙碌和緊張感里,在對deadline跨越一切的共鳴里,我們可以瞥見那個已經遠去的,屬於報紙的黃金時代,它的真實印記。

1942年9月10日的《紐約時報》,被二戰的歐洲、太平洋戰況佔據著的大版面,刊載了國內供給緊縮的通告——當然,也穿插了一些諸如洋基隊獲勝、跑馬場賽況等信息。

那一天,戰爭信息辦公室的女攝影師Marjory Collins,在《紐約時報》的辦公室,用鏡頭記錄下了把新聞製作成報紙的整個過程。從審稿、編輯、潤色修改,到排字、鑄版、印刷……當時,每天的報紙都是在這樣緊湊、忙亂、熱火朝天的環境里,在截印deadline的強大生產力中,認真誕生的。

Making the New York Times

主編辦公室。

畫面前方的人物是主編助理,

後方正在開會的分別是日間和夜間主編。

電訊室。

有線報務員正在記錄紐約時報前線通訊員們

從世界各地發來的電報。

一份來自美聯社的急報。

送稿員會將這些來自電訊室的稿件油印出來,

傳送到新聞編輯室,等待分配再編輯。

正在油印的稿件。

在截印deadline的壓力之下,

忙碌的稿件油印室常常一地紛亂。

編輯室里負責海外新聞的校對員。

畫面前方的手,是編輯正「釘」掉一份棄稿。

這個小辦公室掌握著全美的實時新聞。

阿根廷、瑞士、墨西哥通訊員。

戲劇評論家Brooks Atkinson正在為新片寫戲評。

資料室中正在使用的新字典,

和成為「廢料」的舊字典。

51歲的Tommy Bracken時任資料室主管。

無線報務員正在收聽廣播,

決定精選什麼內容進行刊載。

堆滿地的紙條上,全是他經手的廣播新聞。

每天,新聞還會通過紐約時報的短波,

用摩斯電碼對外傳送兩次。

短波報務員正接收、記錄著來自瑞士通訊員的信息。

藝術部。

負責地圖繪製的編輯正在為一份歐洲戰區地圖而查閱資料

——這位資深老編輯一戰的時候就在這兒畫地圖了。

攝像部。

紐約時報實行全球範圍的辛迪加,

每天會將一部分圖表、影像稿分派給歐洲的合作媒體。

在圖片被轉印到鋅版之前,

暗房技術員會在燈箱上仔細檢查負片的點陣。

修圖師正在為周日版修描一張時尚寫真。

傳送帶會把編輯們完成的稿子送製版車間。

印刷底板會被逐頁檢查,

確認無誤之後發往製版車間。

當每日的拼版工作完成後,

耗時會被記錄在小黑板上。

鑄排機操作員正在製版車間錄入一篇稿子。

按下鑄排機的鍵盤,

相應字母的字模就會沿著軌道落入排字架,

排列整齊的詞句會按「行」鑄成條形的鉛字鑄碼。

製版車間里貼著關於字體規範更新的告示。

拼版員正從操作台揀取鉛字鑄碼。

排字員正在為當日的運動版排字。

檢查印刷底板上是否有錯字或是污損。

打樣印刷機輸出的這些樣稿,

會被分派給排版編輯進行校對。

為某一頁拼版。

每天都有一部分索引內容仍然需要手工鑄排

——這位鑄排師已經做這行15年了。

製版車間牆上的樣稿

時間已經臨近截印deadline,

工作人員正在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頭版內容拼版。

用列印錘將鉛字版面規整捶緊。

印刷機房。

工人們正在將一個超大型的紙卷安裝到印刷機上

——這個紙卷足有730公斤重,足夠印1300份報紙。

在印刷機上完成布紙。

輪轉印刷機可以將平面鉛字印版轉製成便於印刷的滾筒狀。

在滾筒印版上標記頁碼是為了方便辨認。

印版被裝入印刷機中。

「新鮮出爐」的當日印版們。

印版、印紙,全體準備就緒。

開始印刷!

第一份成品出爐時,

印刷工人會仔細檢查細節和效果,進行調整。

切割、摺疊完成的成品報紙從切折機中被快速送出。

為了方便計數,每到第50份都會自動斜置。

成品報紙們被分裝捆紮,

它們將會被運送到各地。

報紙們被裝上送貨卡車。

成捆成捆的報紙正等待被派送。

完成本場工作的印刷工人們靠在機器上小憩。

原文地址:

mashable.com/2017/05/06/making-the-new-york-times

現在的報紙,早已不再使用這樣古老而複雜的鉛字印刷,現在的讀者,大都也不再依靠報紙來獲取新聞。我們被實時更新的熱搜關鍵詞,被填滿每一寸電子屏幕的圖文信息,被自動推送的聲音提醒,被無數的未讀紅點包圍……

在這些極速搜集、極速輸出的新聞背後,在那些于海量的同類中必須依靠標題來爭奪眼球的信息背後,在紛紛轉型、轉向,離開耗時耗力的「苦差事」的從業者背後,媒體的信賴感、專業性或是大家做事的初心,好像都正被這個極速的時代逐漸消磨殆盡。

站在這個慢不下來的時代轉盤上,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原文 mashable.com撰文 Alex Q. Arbuckle

圖片 Library of Congress編譯 一瓦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到 其 他 公 眾 號

請 給 該 公 眾 號 留 言 獲 取 內 容 授 權

About Voicer

靈感點亮生活 生活溫暖人心

Voicer|一本分享生活和設計美學的在線雜誌

Contact us

Voicerme[a]qq.com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者合作意向請給我們寫郵件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icer 的精彩文章:

丹麥散步|北境36小時大冒險:用5種交通工具穿越丹麥
北境36小時大冒險:用5種交通工具穿越丹麥
選擇自己的香水,而不是讓香水選擇你
讓食物鑽進你的耳朵,用聽覺「嘗」一口幸福酥麻感
讀了好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可能要跟著他從ABC重新學起了

TAG:Voicer |

您可能感興趣

76年前,製作一份《紐約時報》需要分幾步?47張照片告訴你
《紐約時報》評出2018年必去的52處勝地,你會去的是……
1896年,李鴻章到底是如何回答《紐約時報》的
《紐約時報》評選出2018年必去的52個旅行地,中國的是…
《紐約時報》評選2018年必去的52個旅行地
紐約一年32:失去
《紐約時報》評出2018年必去的52處勝地,中國入選的是……
《紐約時報》評選出2018年必去的52個旅行地,去過5個人生簡直完美!中國上榜的是…
紐約時報2018必去52個目的地,中國唯一上榜的為啥是這裡?
1896年,李鴻章如何回答《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評選出2018年52個必去旅行地!
《紐約時報》評選出2018年必去的52個旅行地!在塞爾維亞的是…
《紐約時報》2018年十本最好的攝影書!
《紐約時報》評出20年來20部佳劇!
紐約時裝周的創作,2018年秋季
年終回顧也可以不一樣,《紐約時報》把 2018 年終總結做成了遊戲
歷史上的奇葩案件:1899年紐約,一隻鸚鵡「殺了」自己的主人
美國紐約時報公布2019年一定要去的52個地方,日本這個景點被入選
中國這個省入選《紐約時報》「2018全球必去的52個目的地」,你想到嗎?
1896年《紐約時報》專訪李鴻章終於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