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社交一小時,回家緩半年:內向者到底要不要變得外向?

社交一小時,回家緩半年:內向者到底要不要變得外向?

文/可達鴨編輯/西西

前幾天看到了一個非常扎心的、關於內向者的漫畫:

你身邊有沒有像漫畫里這樣的內向者?

在一群人的聚會閑聊時,顯得很笨拙或者冷漠;

比起和同事們聚餐,更願意自己待在家裡;

如果被逼無奈一定要參加集體活動,那之後一定會花一些時間恢復情緒;

他們並沒有嚴重到社交焦慮的程度,只是對社交沒有熱情,更享受獨處;

……

市面上有太多的詞來形容這種人:悶、不愛說話、孤僻、傲慢、不合群、反應慢、社恐……

這都是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但卻沒有一個能夠真正定義他們。

內向者(introverts)——這個占人群比例30-50%的龐大群體,卻似乎從未被大家真正認識過。

01

我只是沒那麼需要和人說話

「你怎麼不說話啊?」可能是內向者最怕聽到的一句話,通常發生在一群人聚會的時候。

有些溫和的人出於善意,會不經意把話頭兒遞到你嘴裡,讓你發言;而爽快一點的,則會直截了當問出這句話。

內向者通常很難和他人解釋:我們真的只是單純地沒那麼需要和別人說話而已啊……

外向者通過社交來充電,他們在人際互動中獲得能量,且會本能地避免長時間獨處,比如四處找人閑聊,因此他們也主導了社交活動。

這變成了一個絕望的悖論:外向者因為更喜社交,而掌握了定義社交環境的權利,使得內向者在其中更加難以自處。

而對於內向者來說,社交是一個十分耗能的過程!他們會本能地迴避無意義社交(閑聊)。

我的很多朋友,他們在上班接觸一堆人之後,周末只想宅在家看書、刷劇、不想出門。

這並不是孤僻或社恐,也不代表他們討厭社交時的那些人,獨處僅僅是他們「回血」的手段,就像吃飯可以提供能量,睡覺可以恢復精神一樣。

02

「喵星人」VS「汪星人」

以往的研究者們將 「什麼不是外向」作為內向的定義:如果外向是指堅定自信的(assertive)、積極熱情的(enthusiastic)、喜愛社交的(highly stimulative in social environment)……那麼內向則是將以上辭彙取反的集合。

但這些無一可以真正描述內向者。

準確地說,內向/外向是關於一個人如何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外向者喜歡並且會主動創造很多刺激:形形色色的人們、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都是他們的精力來源。

而長時間的獨處和沉思會令他們感到孤單、不安。他們就像小狗一樣,喜愛互動,也容易被理解。

而內向者更像是喵星人,他們對自身感受更加敏銳,被自己內心的思考和感受所吸引。他們有著豐富的腦內活動,只是不需要時刻與他人分享這種體驗。

反而是在那些不被注意的時刻,他們感到更加自在,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本事。過多的外部刺激只會讓他們的緊張水平迅速飆升。

03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內向者

美國人格心理學家Jonathon Cheek和同事們把內向者細分為了四種不同類型,並提出了STAR模型。

一個人可以由一種類型主導,也可能同時是幾種類型的結合:

1. Social introvert 社交型內向者

他們傾向於與小群體社交(small groups)。比起朋友數量,他們更追求朋友的質量,希望有少而親近的密友。

2. Thinking introvert 思考型內向者

思考型內向者通常不習慣與他人分享對於事件的看法(喜好或厭惡),更偏向於內省(introspective)、沉思(thoughtful)、自我反思(self-reflective);

3. Anxious introvert 焦慮型內向者

常常在社交場合中感受到難堪、不自信以及痛苦而清晰的自我意識:總是執著於擔心自己是不是冷場王、毀掉了整個談話?別人會怎樣看自己?

4. Restrained introvert 克制型內向者

這種類型的內向者傾向於在說話、行動前先思考,他們的做事方式緩而穩,打腹稿是日常,拒絕衝動。

04

我是一條內向的小魚

我作為一個內向者,從小身邊的人就常常傳遞出這樣無厘頭的擔心:這孩子這麼不愛說話,是不是自閉症?

在老師和家長的觀念里,安靜的、喜歡獨處的孩子就是不合群的、不好的。

從小到大,學校環境不斷強調的團隊協作、集體意識,迫使每一個人都努力變得活潑開朗,來讓自己更「合群」。

一個在國外念書的朋友表示,她最受不了聚會時四處遊盪找完全不認識的人尬聊。內心只有一個堅定的聲音在吶喊:怎麼還不結束!請讓我回家!

「回你自己的房間去!」 「好的呢~」

職場中也是如此,我們現在大部分在開放的空間工作,持續暴露於嘈雜的噪音和同事的目光中。

有些人會在辦公桌上擺些花草,美觀的同時也遮擋視線,營造安全港,而我,只想在工位旁種一排芭蕉。

頭腦風暴的時候,外向者們思維活躍。然而並不是只有積極發言、不斷交換意見才能想出新點子。

孤獨是激發創造力的關鍵,很多時候,短暫的會議討論可能並不足以讓習慣深入思考的內向者把自己的想法完全表達出來。

現實如此,學校、職場……重點場所似乎都是為外向者設計打造的,社會環境都在提供儘可能多的刺激給每一個人,無論是否適合Ta的需求。

甚至生活中那些日常場景,都會令內向者微感不適,比如:

屈臣氏時刻:我知道我要買什麼,能不能讓我自己逛……

打車時刻:師傅,我實在不想聊美國政治……

(作為內向者,你經歷過其他類似的「時刻」嗎?)

在這些時刻里,我常常會疑惑:為什麼「交談」變成了默認的正常狀態?而內向者成了需要被寬容、被體諒的存在?

這些不成文的社會慣例,或者使內向者在崇尚自我展示的文化中被忽視,或者讓他們因為想要有獨處的時間而感到無所適從。

GIF/274K

05

內向者一定要變得更外向嗎?

因為表面上看似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內向逐漸變成了一種「性格缺陷」。

很多內向者自己也會苦惱於這種 「劣勢」,開始尋求變得外向,以便在外向的世界中生存。

而那些企圖」幫助」內向者改變的人,是怎麼做的呢?小編曾經參加過一個類似於「挑戰自己」的小活動,內向的小編在活動中抽到了以下噩夢:

請和1個陌生人做自我介紹

向路過的3個陌生人微笑

熱情擁抱身邊的朋友

大喊我不是社恐……

我不知道這是否挑戰了自己,但想切腹自盡的心情是真實存在的……

GIF/498K

在我國的文化下,這些行為的尷尬之氣簡直透屏而出。無非還是以外向者為目標模板,制定一些令人尷尬的小挑戰,逼著內向者來做一些突破自己安全區的行為。

人是如此社會性的動物,在一個環境之中,尤其是在無所適從的時刻,人們就會下意識地對其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模仿。

但也許內向者從來都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內向者,那會缺少多少的科學家、音樂家、藝術家、哲學家、詩人……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品質,是這個世界所需要的。

內向者們只是每天需要那麼一點屬於自己時間,不需要治療,不需要改變,只是請在我想要安靜的時,不要逼著我聊天。

GIF/499K

06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內向者

我上研究生時選過一門人格的課程,老師有一次把外向的同學和內向的同學(自評)分為兩組,然後讓我們內部討論,話題是:最想讓對方理解自己的一件事。

內向組的成員紛紛抓住機會闡釋自己:我們並不是 「一點想法都沒有」的書獃子;我們也是有社交能力、有親密朋友的;……

這些告白都不出所料。令我意外的是,從外向者的組員口中,我聽到了一些從未想過的事情,他們說:

我們並不是魯莽,而只是習慣於通過說話來思考;

當我們看似主導著整個談話時,並不是有意顯得很無禮、有攻擊性;

當我們找人閑聊時,只是為了想讓場面熱鬧一點;

……

那使我意識到了,一直以來我認為是外向者和他們所創造的環境在逼迫每一個內向者。而事實上,外向者對於我們的陌生,和我們對對方的誤讀一樣多。

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獨特的個體,而內向/外向,就如文初那些詞語一樣,不過是另一個我們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罷了。

畢竟,內向和外向並不是絕對的二分法,而是一個連續光譜,我們每個人都坐落在光譜的不同位置上,甚至有些人恰好坐在中間——被稱為 「中間性格」(ambiverts)。

我們只需要了解,孤獨(solitude)是很重要的,對一些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活得也很好。

如果你是那條喜歡獨處的、內向的小魚,其實一直內向也很好。

即便是在非常陌生的環境之中,

獨處都將成為你的依賴和庇護所。

從那裡,你能尋找到自己的生活之路。

——Rainer Maria Rilke

-THE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智庫 的精彩文章:

阿里30000員工,為什麼績效管理只需一人?
世間哪有更好的路,還不都是孤獨地翻山越嶺
畢業十年,有人月薪1W,有人月薪10W,差在哪裡?
考核無效?是你的績效管理無效!升級只要10堂課

TAG:MBA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婚後一個月我被調去外地出差,半年沒見老婆,跑回家看她我哭了
不論多遠,都要回家,趕上那頓年夜飯
走得多遠,都要回家。
回家,就要「盟」在一起!
春運與吻別,新年即將到來,你和另一半要一起回家嗎
我只要上夜班回家老婆就要對暗號,這晚我直接開門後,離婚了
快過年了,我卻找不著回家的路!
再難,也要回家過年
懷孕時期老公出差,一回家看見客廳的兩個人,他拉起我就要走!
終於,要回家了
我不在你身邊的時候,要早點回家
奶貓第一次出門就摔一跤,喵:外面太可怕,我要回家
「你們都要回家了,我卻不行。」
青蛙要回家了,我們也回家
過完年第4天,受不了未來婆婆一家,我一大早獨自離開回家了
回家路上撿了一隻小橘貓,餵養不到兩天時間,我們的噩夢就開始了
金毛出去玩了一天都不回家,結果找到它時,主人直接放話說不要了
小伙半路上買了個「元寶」西瓜帶回家,切開後,一家人哭笑不得
家裡這幾種東西沒必要花錢,我當初不聽勸,買回家就後悔了
回家時,家裡有位「不速之客」,網友看到最後一位表示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