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舊黨爭經過

新舊黨爭經過

新舊黨爭是北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圍繞在王安石變法的執行上所引發的一場黨爭。新黨支持王安石的新政,舊黨反對新政。兩派官吏互相攻擊,一得勢就貶斥另一派士大夫,造成北宋政局的不穩定,持續五十多年,最終導致北宋滅亡。

簡介

宋神宗力圖改革,拜王安石為宰相,開以新政,是為王安石變法。新政雖切中時弊,但實行上頗有問題,且得罪朝中保守黨大臣的既得利益,遭到舊黨極力反對。

舊黨其中不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王安石唯有晉用呂惠卿、曾布、章惇及韓絳等新人,予以抗衡。新舊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產生頗大影響。有時爭論只是書生意氣之爭,司馬光批評王安石變法的理由之一居然是南人不可當政,曾輕言:「閩人狡險,楚人輕易,今二相皆閩人,二參政皆楚人,必將引鄉黨之士,天下風俗,何由得更淳厚!」由於新、舊兩黨更迭執政,王安石曾兩度退職,新政時行時廢,臣民無所適從。

黨爭最初因為政見不同而起,後來演變成排除異己的奪權之爭。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在位十八年的宋神宗病逝,宋哲宗即位,在宣仁太后主導下,以司馬光專權,因帶有個人情緒的報復,致力於盡罷新法,所謂「元祐更化」,恢復「祖宗舊制」,前後歷時九年,此一時期改革派人士幾乎全招迫害貶職。蔡確、章惇等被貶至嶺南(今廣東一帶),開啟北宋貶官至嶺南的先例。

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與司馬光相繼病逝,守舊派繼續掌握大權,黨爭仍無止息,朝廷分裂成正反兩黨。至此黨爭僅淪為意氣之爭,終使朝綱不振,政風日壞。

元祐九年(1094年),宣仁太后病逝,宋哲宗親政,章惇入汴京,拜尚書省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恢復宋神宗的新法,史稱「紹述」,意為繼承,除曾布為翰林學士,晉張商英為右正言。

章惇當政期間,對元祐諸臣大肆清洗,以「抵毀先帝、變易法度」的罪名,剝奪了司馬光、呂公著等人的贈官謚號,絕大部分的舊黨黨人都被流放或罷黜,貶到嶺南等蠻荒地區,又企圖追廢宣仁太后,為哲宗所止。但在公家事務上,章惇甚為正派,未曾以官爵私其親信。

宋徽宗即位後,將章惇則以罪貶逐於外,改用韓忠彥、曾布為宰相,試圖化解新黨爭,但黨爭已是無可化解。徽宗起用蔡京,但蔡京奸險不堪,與宦官童貫等勾結,立「元祐黨人碑」,將司馬光等309人定為奸黨,碑上有名者及其子孫永遠不得為官,皇家子女亦不得與名單上諸臣後代通婚;結果忠良盡去,國事不堪聞問,加速北宋覆亡。

影響

余英時說:「黨爭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又說「在熙寧變法以前,皇帝是超越於黨爭之上的;但在神宗與王安石『共定國是』以後,皇帝事實上已與以宰相為首的執政派聯成一黨,不復具有超越的地位。」。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湯思退生平簡介
宋孝宗生平簡介
胡瑗生平簡介
張叔夜生平簡介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黎莫新舊阮的紛爭和清朝討伐新阮
臘八節——新舊交替,辭舊迎新!
為啥少女阿雲會成為北宋新舊黨爭的替死鬼?
葡萄酒的新舊世界之爭
「版權之爭」還是「埠之爭」:一種思考新舊媒體之爭的新視角
資本鼓吹依舊,新舊巨頭開啟金融進化新紀元
現代社會的古建築傳承與新生:古今兼顧、新舊兩利
新舊教育亟待修正的八股學風
何新舊論:中國歷史中的邪教作亂
新江航進軍新能源產業,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時人看時事:晚清改革中的新舊衙門爭權
「人才新政」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 全國新聞媒體臨邑行啟動
再論新舊中國法理繼承與元清非中國謬論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百花園苗圃開建
茅草屋的新時代——新舊拼貼,煥發新生!
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民營經濟將迎來蓬勃發展新機遇
《尋秦記》電影拍攝中,新舊演員原班人馬令人期待,新版又出這些新鮮技術擾亂鐵粉!
印度向朝鮮實施新制裁 集中在新舊船舶、食品和農產品等
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流通模式創新!中國童裝產業互聯網創新論壇在即墨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