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王朝的沒落與春秋三小霸的崛起

周王朝的沒落與春秋三小霸的崛起

編者按:本文由讀史縮編自著名史學家柏楊所著《中國人史綱》,為通讀中國史第四篇文章,接下來會陸續推出相關簡讀經典史書文章,歡迎關注。

周王朝經200餘年安定後,第十任國王周厲王姬胡在紀元前9世紀五十年代激起政變,半信史時代隨著他逃命的慌亂足跡而終止。此後因文字記載獲得妥善的保存,中國歷史選進入信史時代。

半信史的史跡,因為是史學家的回憶和追溯,無法避免不真實的成份,有待於專家考證(點擊查看前篇夏商周那些事)。進入信史時代之後,史跡都出於當世的記錄,所以可信的程度很高。不過,需要強調的是,記錄不一定忠實,也不一定完整,反而常常發生故意曲解和故意掩飾的事情,也常常發生同一史跡卻有種種不同甚至相反的說法,那就要靠我們的分析判斷和選擇。

一、厲王下台,周召共治

周王朝第十任國王周厲王姬胡之所以闖下大禍,主要的是他任用一位財政專家榮夷公主持政府。榮夷公採取專賣政策,把貴族賴以謀生的大大小小的各種行業,全部改由政府經營,這當然引起貴族們的怨恨,他們用各種方式反抗。

周厲王採取的是高壓手段,他派人去衛國(河南淇縣)聘請很多巫師,在首都鎬京(陝西西安西)建立秘密警察。據說衛國巫師有特殊的法術,只要看人一眼,就可立即判斷對方心裡所想的是什麼事。這些巫師川流不息地巡迴大街小巷,凡經他們指認為反叛或誹謗的人,即行下獄處決。

不久,鎬京一片昇平,再沒有人反對國王了,也再聽不到批評政府的聲音。後來貴族們索性連話都不說,親戚朋友見面時也只敢用眼睛示意。

周厲王大喜說:「怎麼樣,我終於使反叛和誹謗停止。」

他的大臣召公說:「這只是堵別人的嘴而已,僅只堵嘴,不能解決問題。」

但周厲王卻認為已經解決了問題。紀元前842年,政變發生,貴族們攻進皇宮,巫師全部喪生,周厲王狼狽逃到西方彘邑(山西霍州),在那個以養豬出名的地方,度過他的晚年。

周厲王逃走後,貴族們還要殺他的兒子姬靖,幸而召公和另一位大臣周公保護,才免一死,但形勢已不允許姬靖立即繼承王位。就由召公、周公二人,共同攝政,主持沒有元首的中央政府,史學家稱為「共和政治」。

紀元前841年,即共和政治第一年,中國歷史的文字記載,開始獲得保存。一直到二十世紀,再沒有間斷,這是中華人對人類文明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因為同時代的其他所有的文明古國,或者根本沒有記載,或者雖有記載而記載已經湮沒,全靠考古學家辛苦的發掘,才能得到片斷。

共和政治歷時14年,到紀元前828年結束。那一年,姬胡在流亡中逝世,姬靖乘機即位,恢復君主政治,是為周宣王。

進入紀元前8世紀後,周王朝屢次受到野蠻民族的攻擊,但第12任王姬宮涅,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周幽王卻不思抵抗,反而變本加厲地玩起了自取滅亡的「烽火戲諸侯」。

二、烽火戲諸侯

姬宮涅,也就是周幽王,是好不容易才爬上寶座的第11任國王周宣王的兒子,他把他的王朝巨船駛進多災多難、滿是礁石的淺灘。

紀元前780年,發生兩件大事,一是岐山(陝西岐山)崩裂,一是三川乾涸(三川:涇水、渭水、洛水)。民間堅信,這是大旱災將要發生的前奏,趙國(山西洪洞北)國君姬帶提醒周幽王說:「山崩川竭,顯示人的血液枯乾,肌膚消失。岐山又是周王朝創業之地,一旦塌陷,更非同小可。大王如果求賢輔政,還可能消除天怒。如果仍然只一味找美女、覓艷婦,恐怕要生變亂。」

這些話不是任何一個暴君聽得進耳朵的,於是周幽王大怒,把姬帶趕回他的封國。褒國(陝西漢中西北)國君褒珦進諫說:「大王既不畏懼上天的警告,又捨棄忠良,國家如何能夠治理。」周幽王更大怒,把褒珦囚入監獄。

褒珦的兒子褒洪德用盡方法,都不能把父親營救出來,最後他想起在400年前周王朝開山老祖周文王姬昌被商紂王子受辛囚禁的故事,於是訓練一批以褒姒為首的美女,獻給周幽王。

這個謀略果然成功,皇宮裡成了褒國女子的天下,周幽王不久就對褒姒言聽計從。不但釋放了褒珦,還採取步驟要立褒姒當王后。紀元前773年,周幽王把原配妻子中後廢掉,又把申後所生的太子姬宜臼貶為平民,發配到370公里外的申國(河南南陽),命他的外祖父申國國君管教,遂即宣布褒姒為正式王后。不過褒姒性情嚴肅(也可能是她對硬把她囚在宮廷的國王丈夫懷恨至深),很少露出笑容,於是就發生以下高度戲劇化的故事。

周幽王千方百計引逗褒姒發笑,她總是不笑,使他既生氣又焦急。於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獻計說:「如果燃起烽火,包管王后會笑。」

連小孩子都知道絕不可以亂燃烽火,但周幽王認為偶爾玩一次沒有關係。他就帶著褒姒,前往鎬京東方45公里的驪山,舉行盛大宴會。歡宴到深夜時,周幽王下令燃起烽火。剎那間火焰直衝霄漢,像一條逃命的巨鯨一樣,不斷地一股一股噴出火柱,向黑暗的遠處奔騰而去。

王畿附近的封國國君們從夢中驚醒,以為鎬京已被蠻族包圍,國王老命危在旦夕,立即集合軍隊,率領馳援。周幽王和褒姒居高臨下,準備欣賞這場自以為使人出醜的偉大節目。

黎明時分,那些身披重甲,汗出如雨,銜枚疾進的勤王之師,果然進入視界。不久就抵達驪山腳下,封國的部隊雖經過一夜急行軍,仍精神抖擻,面上呈現著即將獻身國王、為國戰死的忠義顏色。周幽王大為滿意,派人宣布聖旨說:「謝謝各位,沒有什麼外寇,我只不過用烽火解悶一下罷了。請你們原路回去,另候犒賞!」

那些封國國君好不容易才相信自己的耳朵後,紛紛偃旗息鼓,狼狽而去。褒姒看到眼裡,不禁嫣然一笑,這一笑使她更加美如天仙。周幽王大喜說:「王后一笑,百媚俱生。」

就在褒姒百媚俱生的時候,周幽王又下令申國殺掉廢太子姬宜臼,申國國君不奉命,並寫了一個奏章,提出嚴厲的抗議。周幽王的反應十分迅速而強烈,立即下令撤銷申國國君的封國,並集結軍隊,準備出兵討伐。

申國國君知道單獨不能抵抗,就跟位於鎬京(陝西西安西)附近的蠻族犬戎部落聯盟,要求犬戎採取行動。犬戎部落早就對鎬京的財富和美女垂涎三尺,乘著周王朝內鬨,申國派人在鎬京埋伏內應的機會,立即進攻。

周幽王急燃烽火向諸封國求救,但這正符合伊索寓言《狼來了》的故事,牧童第一次喊「狼來了」,大家飛奔來救,他笑大家傻瓜,等到狼真的來了,牧童再喊時,他自己就成傻瓜了。周幽王雖然年老,但年齡不一定帶來智慧,他做出的竟是只有寓言里牧童才做出的事。

烽火狼煙,日夜燃燒,封國國君們都拒絕再被戲弄。鎬京於是陷落,宰相鄭桓公姬友戰死,周幽王被殺,褒姒被蠻族擄去,不知道下落。

三、註定落敗的東周

申國國君得到周幽王死亡的消息,就聯合若干重要封國,擁立他的外孫姬宜臼登位,也就是周平王。但鎬京經犬戎部落一場焚燒和劫掠,人民流離,一片斷瓦殘垣,無法居住。周平王只好將首都遷到東方320公里外的洛邑(河南洛陽)。因洛邑在鎬京之東,史學家遂稱之為「東周」,追稱鎬京時代為「西周」。

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巨變已經開始,舊秩序結束,出現的是一個混亂、不安、分裂,內戰頻仍的另一個局面。

周王朝的版圖現在只剩下中原地區,王畿也跟著縮小,只剩下洛邑周圍不過二萬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而在此彈丸之地中,又要安置在西方不能立足,而隨著東遷的一些殘破封國。各封國當然一如往昔的直屬於國王,但王畿縮小之後,國王的財源兵源都大大地減少,而且一天一天的趨於枯竭,再沒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風和尊嚴,各封國遂產生自行擴張領土的野心。

第一個發難的是位於黃帝姬軒轅故都(河南新鄭)的鄭國國君鄭武公姬掘突,他不滿意自己狹小的疆域,在陰謀詭計之下,他把女兒嫁給鄰近只100公里的胡國(河南漯河)國君。紀元前763年,鄭武公召集會議,討論應該先向誰用兵,霉運當頭的大臣關其思說:「胡國最近,是最好的目標。」鄭武公義憤填膺,大吼說:「鄭、胡兩國有長期的友誼,胡國國君又是我的女婿,你竟有這種不仁不義的想法,天理不容。」立即把關其思斬首。胡國國君聽說後大為感動,不再在邊界設防。於是,鄭武公發動奇襲,把胡國滅掉。

周王朝中央政府對這種封國兼并封國的震天大事,毫無反應,鄭國吞併胡國遂成為周王朝土崩瓦解的信號,從此封國與封國間,詐欺火併,層出不窮,形成一種險惡的國際社會。各封國都知道,國王的光榮和權力已經成為過去、永不復返,再不能保護自己,封國唯有憑藉本身的力量,才能生存。

四、「春秋時代」稱呼的來歷

紀元前8世紀七十年代,中國進入春秋時代。

周王朝所屬的每一個封國,都有自己完整的本國史,但只有魯國史留傳下來。魯國史稱為《春秋》。留傳下來的部分,起於紀元前722年。史學家就從這時候起,直到紀元前481年,共242年間,稱為「春秋時代」。

這是一個人工的劃分——猶如「世紀」也是一個人工的劃分一樣,事實上整個社會劇烈的變動,應起自周政府東遷。但中國歷史學者在二十世紀前,全部屬於儒家學派,他們一直使用這個稱謂,所以這就成了一種默認的習慣。

春秋時代的前20年,正是紀元前8世紀的最後20年。由鄭、胡兩國事件為主要精神的國際社會,顯示出這個時代的特色。

紀元前719年,衛國(河南淇縣)政變,這是有文字記載的:衛國國君衛完,要到洛邑覲見國王,他的弟弟衛州吁跟智囊石厚,在餞行宴會上,把衛完殺掉,衛州吁即位,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弒君篡位成功的公子

衛州吁弒君篡位,喜歡打仗,不能安定百姓,因此不受衛國人擁護。同年九月,衛國大臣石碏聯合陳國國君陳桓公殺死衛州吁,擁立衛桓公之弟公子晉繼位,是為衛宣公。

衛州吁政變雖然失敗,但政變卻像瘟疫一樣傳染開來,在各封國接二連三發生,不可遏止。七年之後,紀元前712年,以禮教傳統自傲的魯國(山東曲阜),也發生政變。

魯國國君魯隱公姬息始的父親老國君姬弗湟逝世時,嫡子姬允還是一個嬰兒。姬息始雖是庶子,但年齡已長,又有賢能的名譽,貴族們就擁立他繼位。姬息始很忠厚,所以常常自言自語說:「這寶座是我弟弟的,等他長大,就讓給他。」

姬息始在位12年,姬允已十多歲了,姬息始便在郊外建築別墅,準備退休後在那裡隱居。不料就在他決定退休的那一年,大臣公子翚(字羽父)向姬息始要求當宰相。姬息始回答說:「我弟弟馬上要上台了,你不妨直接求他。」

公子翚誤會了他的意思,於是獻計說:「古人有句名言:『利器在手,不可給人。』你弟弟年齡漸大,恐怕對你不利,不如把他殺掉,以除心腹之患。」

姬息始大驚說:「這是什麼話,你一定瘋啦。別墅完工,我就退休。國君的位置是我弟弟的,我豈可有非份之想。」

公子翚立刻發現自己已經坐到火爐上,一旦姬允即位,聽到他有這種陰謀,還不殺了自己?於是他鋌而走險,乘夜去見姬允說:「主上見你長大,今天特地喚我進宮,教我殺你。」但他保證說:「我當然不會做出這種骯髒齷齪的事,不過你如果打算自救,只有先下手為強。」

姬允感激涕零說:「我幸而不死,一定請你當宰相。」公子翚大喜若狂,率軍突襲皇宮,殺掉姬息始。

又兩年後,紀元前710年,宋國(河南商丘)政變。宋國國君子與夷的司馬(國防軍總司令)是孔父嘉,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妻子。有一天,大臣華督看見了她,立刻神魂顛倒,可是她具有高貴身份,華督不能直接搶奪而去。

那時,子與夷的堂弟子馮正流亡鄭國。華督派人跟他聯絡,恰好孔父嘉正積極訓練軍隊。華督就散布謠言說:「孔父嘉跟鄭國作戰,每次都被打敗。現在又要前往報仇。這只是他私人的怨恨,宋國人民何罪,受這種苦難。」

在有計劃的煽動下,士兵們祈求華督伸出援手,華督就率領他們攻殺了孔父嘉,並順便把子與夷一齊殺死。然後子馮得到國君的位置,華督得到孔父嘉的妻子。

因妻子過於漂亮而引起丈夫殺身之禍的,孔父嘉是歷史上的第一人。但因美女而引起政權轉移、王朝瓦解和國家覆亡,卻不是第一次。我們應注意到這種漂亮的女子在歷史上衝擊性的力量所造成的悲劇景觀和它所含的意義,以及啟示。

五、春秋小霸鄭莊公

宋國政變後第三年,衰退中的周政府,又受到致命的一擊。

鄭國國君鄭武公姬掘突是驪山之役殉難宰相姬友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封國國君和父親在中央政府宰相的雙重位置。他日夜不停的東征西討,擴張領土,把鄭國打造成當時最強大最光輝的一個封國。也正因為如此,他很少去洛邑(洛陽)中央政府辦公,偶爾去一次,也飛揚跋扈,不可一世。

姬掘突逝世後,兒子鄭莊公姬寤生(春秋三小霸之第一霸。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稱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的作風更加惡劣。周平王姬宜臼念及姬友的壯烈犧牲,也念及中央政府力量薄弱,勉強忍耐。周平王逝世後,他的孫兒姬林繼位,是為周桓王,年輕氣盛,不管三七二十一解除了鄭莊公中央政府的職務。這對鄭莊公的聲望是一個打擊,他立即向國王報復,派遣軍隊進入王畿,把邊界麥田裡的小麥刈割而去。稻米熟時,再把稻米刈割而去。周桓王姬林除了七竅生煙外,別無他法。

鄭國跟宋國連年戰爭,一直不分勝負。鄭莊公打算利用國王的剩餘價值幫助自己,這才到洛邑朝覲。周桓王問他:「鄭國糧食收成如何?」鄭莊公說:「託大王洪福,五穀豐登。」周桓王做出如釋重負的模樣說:「那就好了,王畿的糧食,我可以留下自己吃了。」然後送給鄭莊公十車黍米——雜糧之一,色黃粒小,北方人稱為「小米」,而對色白粒大的稻米稱為「大米」。告訴鄭莊公說:「請你收下,鄭國如果有荒年時,請不要再搶。」

鄭莊公是一個有謀略的人,能夠化羞辱為榮耀。他發了一陣脾氣後,立刻冷靜下來,用綢緞把十車黍米密密包住,招搖過市,宣傳說:「宋國久不朝貢,國王賜下十車綢緞,命我們討伐宋國。」結果魯國、齊國(山東淄博東)都派出軍隊,會同鄭國作戰。宋軍在總司令孔父嘉率領下,屢次戰敗,而且埋下孔父嘉被殺的種子。

在假傳聖旨引起血流成河的戰禍之後,鄭莊公拒絕再跟周桓王見面。依周王朝規定,封國國君三年不入朝進貢,即被視為叛逆。周桓王終於大大的光火,以致忘掉了他的政府已不是當年的政府。紀元前707年,他親自率領直屬部隊,又徵調蔡國(河南上蔡)、衛國、陳國三國封國的軍隊,討伐鄭國。

如果在鎬京時代,鄭國只有投降認罪,聽候處分。可是現在是春秋時代,一切都大大地不同,鄭國不但不投降認罪,反而出兵應戰。一經接觸,中央聯軍(王師)大敗特敗,周桓王在逃命中被鄭國大將祝聃一箭射中左肩,眼看就要被俘,幸而鄭莊公有政治頭腦,急急鳴金收軍。

祝聃抱怨說:「我差一點就把他捉住。」鄭莊公說:「笨蛋,他是國王,我是諸侯,捉到手怎麼發落?」當天晚上,鄭莊公派人送大群牛羊到周桓王御營之中,一面謝罪,一面請求赦免。

周桓王損兵折將,身負箭傷。沒有別的選擇,只好發布赦書,狼狽而回。

鄭國這一箭,摧毀了400百餘年周王朝國王的最高權力和威望。周王朝中央政府已降低到跟各封國政府同等的地位。高不可攀的國王,經過這一次以及稍後不斷貶值後,逐漸從人們腦海中消失,只有在野心家企圖利用他時,才想到他。周王朝本是一個組織鬆懈的王朝,現在各封國林立,每一個封國都是一個最高權力單位,再沒有可干涉他們的人。

但鄭國的黃金時代也很快隨著鄭莊公的逝世而衰敗。他的兒子姬忽繼位,是為鄭昭公,大臣祭仲當宰相。姬忽是一位名將,在他獨當一面時,光芒四射。可是他不是一個政治家,所以他一旦總攬全局,面對比軍事要複雜萬倍的政治情況,即不能勝任。

姬忽的弟弟姬突,在他哥哥繼位時,逃到宋國,跟宋國國君子馮締結密約,企圖奪取寶座。當祭仲出使宋國時,子馮跟祭仲締結密約。祭仲回國後,遂向姬忽提出最後通牒:「你繼承大位,並不是先君的意思,只因我一再勸告,才這樣決定。宋國乘我出使之便,把我囚禁,逼我立下盟誓,迎立姬突當國君,我恐怕空死無補於大局,只好應許。現在宋國大軍已經壓境,群臣都已前往迎接。你不如暫時退位,以後如有機會,當接你回國。」

姬忽曾統率鄭國最精銳的兵團南征北戰,生龍活虎般幫助老爹建立起一等強國,想不到當了國君,反而一籌莫展(我們奇怪他對軍隊竟連一點影響力都沒有),只好逃往衛國。他的弟弟姬突如願以償,是為鄭厲公。

這樣逐君型的不流血政變,是春秋時代才有的特徵。春秋時代過去之後,大多數成功的政變,舊君都免不了被砍掉頭顱——運氣最好的也免不了終身囚禁。

六、楚王國的崛起

當周王朝勢力萎縮,中央政府喪失統御力量之際,長江中游的楚部落更加強大。跟當初周部落沿著渭水逐漸東移一樣,楚部落沿著長江也逐漸東移。

楚部落跟周王朝是兩個不同的民族,楚部落可能(我們不敢十分確定)是苗民族的一支,因之具有特別的屬於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例如楚部落把「吃奶」叫「谷」,把「老虎」叫「於菟」。以致周王朝譏嘲他們是「南蠻鳥舌的人」,指他們講話像鳥叫般的難懂。

楚部落崇拜火神,周王朝崇拜農神;楚部落崇拜命運,周王朝崇拜祖先。中華人已有政府組織數百年或千餘年(假如把傳說時代也加進去的話),楚部落還只是一個部落,自然十分落後。他們自己也承認落後,並且驕傲的以蠻族自居。他們原先定居在今湖北省西部一帶——沒有人知道他們從什麼地方來到該地區。最後東遷到丹陽(湖北枝江)。到了紀元前8世紀九十年代,勢力已越過漢水,到達淮河。它是一個新興的力量,人數眾多而又驍勇善戰,當它的勢力在漢水、淮河之上出現時,它已強大到沒有一個封國能阻擋它。

紀元前706年,他們的酋長羋熊通,進攻漢水東岸的隨國(湖北隨州),隨國大敗。為了緩和楚部落的壓力,隨國向羋熊通餡媚說,他可向周王朝中央政府請求封羋熊通為國王。這件事在邏輯上就說不通,周政府的國王不過也是國王,根本沒有資格封別人再當國王,而且周王朝也絕不會傻到無緣無故鼓勵另外冒出一個新的中央政府。羋熊通不久就聽到拒絕的消息,大怒說:「周王算什麼東西,我想當王,就自己當王!」

紀元前704年,羋熊通宣布建立楚王國,是為楚武王,定都丹陽,勢力範圍西到巴蜀,東到淮河上游,面積廣袤,不亞於北方的周王朝。

周王朝當然不承認這個新王國,新王國也不在乎這種承認。

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不得不改變稱謂,把周王朝改稱為周王國。因為在當時已知的世界上,周政府已不是中國唯一的中央政府,楚政府起而跟它並存。同時,因為周王國事實上已不能控制和代表全體封國,所以在此後我們提到周王國時,不再是指從前那種統一局面的周王朝,而只是指洛邑(洛陽)附近那一小塊日益縮小的王畿土地,它跟封國的地位平等,不再超過封國之上,有時還低於封國。

楚武王羋熊通建立王國後就立即展示威力,在沉鹿(湖北鍾祥)地方,召集一次他影響力所及的封國會議。一些早已臣服的封國,如巴國(四川重慶)、庸國(湖北竹山)和一些新歸附的封國,如申國(河南南陽)、鄧國(湖北襄樊北)、鄖國(湖北安陸)、羅國(湖北宜城),都來參加,像覲見周王一樣的覲見楚王,確定楚王國的霸權。只有隨國,在上次用請求封王的方法解圍之後,仍崛強如故,拒絕參加這次類似給楚王奉上王冠的會議。會議之後,楚兵團立即出擊,隨國軍隊再度大敗,只好淪為楚王國的附庸。

由是,楚武王羋熊通,繼鄭莊公、齊僖公之後,成為春秋三小霸中的第三霸。(齊僖公,一作齊釐公,姜姓,呂氏,名祿甫,齊前庄公之子,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齊僖公在位時期,曾先後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宋國與衛國之間的爭端,與鄭國、魯國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國。平定許國,使許庄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與鄭國擊敗狄戎,後討伐魯國和鄭國,使齊國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面。)

我們應注意申國的行動,申國跟周王朝皇族,是舅父跟外甥的關係,周幽王被殺,以及周政府的東遷,都由申國引發。現在也因周王朝衰落,不得不向一個風俗習慣不同,言語不通的野蠻民族屈膝。

楚王國建國過程中,最大的一件事是接受了中華民族的方塊文字。他們可能在這很久之前就已經接受,但我們注意的不是時間,而是他們終於接受的事實。此一事實使中華、楚兩大言語相異的民族,因文字類別統一的緣故,最後終於融化為一個民族。這是方塊文字第一次顯示它的功能。這功能在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代再次顯示,在滿洲民族的清王朝入主中原後,第三次顯示。

七、衛國上演君父娶兒媳醜聞

紀元前8世紀最後一年,也就是紀元前701年,衛國發生新台醜聞。

前文已說,衛州吁死於反政變之後,衛國即由衛州吁的弟弟衛晉繼任國君,是為衛宣公。衛晉在年輕時就已經十分荒唐,跟他的庶母夷姜私通,生下一個兒子,叫衛急子。這件嚴重背叛禮教的亂倫事件,當然絕對秘密,所以只好把孩子寄養在民間。等到衛晉當了國君,具有不再在乎抨擊干預的權力時,才向外公開,並且立為太子。

衛急子成年之後,老爹衛宣公遣使臣前往齊國,禮聘齊國國君的女兒宣姜,作為衛急子的妻子。事情就出在這位多嘴的使臣身上,他從齊國回來後,把宣姜的美貌大加喧染,老爹衛宣公聽了,神魂飄蕩,就在淇水河畔,建築一座非常豪華的宮殿,命為「新台」,然後教衛急子出使宋國。

衛急子一走,衛宣公就派人去齊國迎親,把宣姜直接迎到新台。等到衛急子回國,宣姜已由妻子變成庶母。宣姜最初以為她的丈夫是一個英俊青年,忽然出現一個老漢,當然大失所望。不過失望之後,跟那種勢利眼的女人一樣,只要能掌握現實富貴,也就十分快活,而且連生了兩個兒子:衛壽、衛朔。有了兩個兒子,宣姜開始考慮到未來,感覺到她的前任未婚夫衛急子的存在,是一個定時炸彈,必須排除。衛宣公同意她的見解,獸性再度發作,對兒子興起殺機。

恰巧齊國攻擊紀國(山東壽光南紀台村),要求衛國出兵相助,老爹衛宣公命衛急子前往齊國約定會師日期。一面卻暗中派出武士,偽裝做強盜,埋伏中途,吩咐說:「看見懸掛白色牛尾的船隻,即行動手,殺死之後,憑牛尾領賞。」——白色牛尾,當時是一種代表封國使節的標幟。

這個陰謀屬於高度機密,然而卻被宣姜的大兒子衛壽探知,他對邪惡的老爹老娘無可奈何,但他卻把這消息通知長兄衛急子,勸他逃走。衛急子拒絕相信父親會殺死親生兒子。衛壽不得已,設宴給他餞行,把他灌醉,留下一張字條說:「我已代你前往,請快逃命。」然後將白色牛尾插在自己船頭出發,到了埋伏地點,「強盜」是只認白色牛尾不認人的,當然把他殺掉。

衛急子酒醒之後,大驚說:「我應該追上救他。」可是當他追到,弟弟已死。他放聲痛哭,責備「強盜」殺錯了人,「強盜」自不能允許正主仍然活著,於是再把衛急子殺掉。

新台醜聞所以重要,在於它說明:多妻制度下的中國宮廷;是一個黑暗的、人性淪喪的毒蛇穴窟。父母夫婦和兄弟姊妹兒女,在忠孝仁愛禮教喊不絕口之下,為了淫慾或繼承,而互相猜忌陷害,互相殘殺吞食。並且隨著歷史的發展,一個王朝比一個王朝更窮凶極惡。

附:相對應的西方世界

紀元前776年(周幽王被殺前五年),希臘人在奧林匹克平原舉行競技大會,以紀念天神宙斯。奧林匹克運動會自此始,希臘信史時代也自此始,較中國晚65年。

紀元前753年(春秋時代前31年),羅馬王國建立,由母狼餵養長大的弟兄二人:羅慕路、勒莫興築羅馬城。

紀元前745年(晉國國君姬伯,封他的叔父姬成師於曲沃),亞述部落滅巴比倫帝國,建亞述帝國。

紀元前722年(春秋時代開始),亞述攻陷以色列首都撒馬利亞城,以色列王國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夏商周那些事:后羿如何奪位又如何被殺?伊尹為何沒成后羿第二?
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堯舜禹禪讓真相,這段漫長時期發生的那些事
華夏民族的四個黃金時代,崖山之後,第一次嘗到徹底地亡國滋味
三忘讀水滸之魯智深:你有那麼多朋友,怎麼還是這麼孤單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人史綱5】周王朝的沒落與春秋三小霸的崛起
周王室同族,春秋小霸主,曾射傷周王,但為什麼戰國時期瞬間沒落?
袁崇煥打造的關寧鐵騎:大明最後的防線,隨吳三桂降清而沒落
英倫三島的「崛起」與「沒落」
周平王東遷洛陽的最大惡果——秦晉鄭的崛起 申虢的沒落
感嘆曾經的興盛,惋惜如今的沒落——柬埔寨暹粒三日見聞
大漢王朝,沒落的真相,何進真是漢朝末年外戚集團的「第一蠢人」
河東裴氏家族:三千年輝煌的家族,為何一朝沒落,原因在朱溫身上
《終極一班》大魔王黑龍的沒落之始,汪大東、丁小雨還能吃上大腸麵線嗎?
奧林匹亞小姐的輝煌與沒落:女子健美的未來在哪裡?
逐漸沒落的北京小吃
一座天上宮闕的輝煌與沒落
曾經的八朝古都,如今淪落為四線城市,堪稱「最為沒落」的地方
直系軍閥沒落前的狂歡,為吳佩孚五十歲生日賀壽
康佳興衰史:曾經的王者,如今沒落的貴族
金庸武俠中,最後逐漸沒落的六大門派,少林排第四,第一最逆天!
馬刺王朝沒落了?
混的最差的長江五虎城市,曾與上海齊名,如今卻沒落成四線城市!
聖鬥士:為了歷代的黃金鬥士!那些沒落的後代十二宮!
淺談海賊王霸王色霸氣的沒落——從萬中無一到過江之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