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捉龜人》‖作者:瞿軍

《捉龜人》‖作者:瞿軍

【簡介】瞿軍,打工十年,警察十年,記者十年。四十年讀書不輟,堅持筆耕,發表小說、散文及詩歌作品百餘篇。作品散見於國內各地刊物。曾在《蜀報》、《四川靑年報》、《綿陽晚報》從事過記者、編輯等工作。著有散文集《心靈的旅行》、小說集《橋頭堡》。

捉 龜 人

文∕瞿軍

無論是在清晨,還是黃昏;無論是流經這座城市的涪江、安昌江,還是在芙蓉溪邊;也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烈日酷暑下,不乏這樣種人:穿著簡單,一身短打扮。但有一個醒目的特點,一手提只蛇皮帶,一手拿一根約兩米長、帶桿的網篼。

這種人,每天遊走在江邊、溪畔。邊走邊觀望水邊的草叢,露出水面的卵石,一但發現獵物,便悄悄靠近,身手異常敏捷地用網一抄,一條在水草中覓食的魚,或一隻在卵石上曬太陽的烏龜,便成囊中之物。他們算是職業捉龜人。因為每天如同工人上班一樣,大清早手持網桿,便開始在江邊、溪邊遊走。

那天,好不容易跟一個捉龜人攀談起來。跟隨著他,從三橋下的涪江邊,順河堤一直走到芙蓉溪的東津橋。在三匯綠島外河堤處,還真親眼見他捉到一隻拳頭大小的楓葉龜。

他、告訴我姓楊,曬得比常年走路運動的我還黑。以為比我大,一問才知他四十多點。他告訴我許多關於捉龜的事。

其實,不該單純叫他們捉龜人。

老楊他們碰到什麼捉什麼,烏龜,團魚,鯉魚、草魚,捉得最多的是烏龜,每天基本上都能捉到幾隻,甚至十幾隻。老楊有一次還捉到過一隻很大的水鳥,受傷後在水邊草叢裡掙扎,被老楊一網罩住。後來,弄回家殺來吃了。老楊有些不好意思說,反正都活不了,那鳥的腿斷了,沒力氣再飛。還有一次他在清水灣,捉到過一條三斤多的娃娃魚,賣了幾百元錢。但這樣的機會少之又少。

我感到納悶,為什麼他們每天捉得最多的總是烏龜?是涪江水草豐茂,適合烏龜生長,還是因為其它原因。

老楊一笑,為我解惑說,烏龜哪長得這麼快,都是人家放生放的。你到寵物市場上去看,大龜小龜,什麼龜都有。一般人又不吃烏龜,少部分人買去當寵物養,大部分人買來放生。這些放生的龜,一倒進河裡,往往就朝岸邊游,這時最好捉。如果是過一段時間,就不好捉了,機警得很。龜有個習性,好曬太陽,大晴天就比較好捉。烏龜一曬太陽,就懶懶的不想動。而且,最多就是涪江、芙蓉溪這一帶,因為放生人都愛在這邊放。

那你每天都捉,捉那麼多龜幹嗎?老楊講,這還用說嗎,賣錢呀。有時剛捉到就賣給路人,但多半是賣給魚市、寵物市場的生意人。一隻龜看大小,有賣幾元,也有賣十幾元的。反正都不太值錢,自己又是捉來的,一隻能賣幾元是幾元,都不太計較。

像你這樣每天在江邊捉魚捉龜的人多嗎?

老楊回答,多也不很多。在涪江、芙蓉溪常見的有幾個。還有人專門在三江大壩周圍捉,安昌河那邊也有。太遠了,就沒去過。一般就在涪江邊捉。三、四月魚板仔是,鯉魚最愛到江邊水草里,一兩斤,兩三斤大的都有,也捉到過更大的。像這兩天下雨漲大水,龜就不太好捉了。不過,草窩裡能捉到上游衝下來的大魚,有些是魚塘里漫出來的。

一路陪捉魚的老楊聊天,一路陪他順河邊走到東津橋。聊夠了,我離開河堤往家走,也告別了老楊。

臨別,我最後向他問了個問題。我說別人放生的魚和龜,你們這樣捉了好不好?老楊說,有啥不好。許多魚放到河裡,也不一定活得了。龜嘛,放得多,哪捉得完。還有那些垂釣的,刷白鉤的,也整得不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0號茶坊 的精彩文章:

劉亞平《你若不堅強 懦弱給誰看》

TAG:10號茶坊 |

您可能感興趣

老虎餓到下水捉龜吃,捧起龜殼啃半晌,下一幕讓人笑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