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心理學家19年追蹤研究208個孩子,得出的結論是……

心理學家19年追蹤研究208個孩子,得出的結論是……


?



?




?



回復「

520

」,

免費下載80集聽故事學英語

和135首益智音樂↑↑




作者:羅玲 來源:羅玲的空間

(ID:luoling_2013)






陳會昌,北京師範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主持的一項長達19年的研究,從2歲起開始跟蹤研究北京208個普通孩子的社會行為與家庭教養方式。陳會昌教授的研究結果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控力和主動性「兩顆種子」,孩子成長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兩顆種子都飽滿地、和諧平衡地得到發展。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兩顆種子」


———————————————




「每個學生心中都有兩顆種子,第一顆種子的核心品質是

自我控制力

,是控制自己、按照外界環境提出的要求,學習社會期望的知識、技能,完成成人要求的任務的能力;



第二顆種子的核心成分是

主動性和創造性

,是出於個人內在興趣、動機和願望,自發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能力。」




關於「兩顆種子」,陳會昌先用學者特有的嚴謹準確地定義,接著又生動地描述說:




「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有一些孩子善於親近老師,對老師同學有禮貌,在同學中有親和力,通常被選為班幹部;善於解決同學間的矛盾衝突,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歡迎,擁有較高威信;




上課時能注意聽講,活躍地提問題,敢於發表意見,喜歡參加討論;課後認真完成作業,並能自覺地預習第二天要講的課程;學習成績優秀。




自我管理和自學能力強,喜歡自己查找學習資料,購買感興趣的書。




能較早地形成職業興趣和職業理想,有些孩子還能掌握令人望塵莫及的專長……這就是主動性比較強的孩子。」







「兩顆種子」的成長情況不同,結果有何差異?


————————————————————




陳會昌娓娓道來兩個事實。



第一個事實是:






  • 國內外心理學者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中國人和猶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中國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外心理測量專家的研究證明,東亞人和猶太人的智商無顯著差異,東亞人和猶太人的智商略高於昂格魯-撒克遜白種人,更高於美洲的西班牙後裔和非洲人後裔。1980年代以後,中國中學生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理化競賽成績卓著,中國小學生的數學成績明顯高於美國小學生。




第二個事實是:






  • 自1901到現在,獲諾貝爾科學獎的科學家,猶太人獲獎人數是華人獲獎人數的40多倍。在歐美各國的著名大學中,猶太裔的著名教授大大多於華裔教授。美國航天科學家中,猶太裔約佔60%,華人寥寥無幾。




「這兩個事實形成一個悖論:華人的智力並不一定比其他民族低,但是獲得高水平成就的人很少。」




陳會昌指出:「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多少,標誌著一個國家的科學研究水平的高低,它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育與文化。




對中國孩子來說,前一顆種子的生長土壤比較肥沃,而第二顆種子的生長土壤比較貧瘠,相反,西方國家的孩子,第一顆種子的生長環境可能不如我們,但是第二顆種子的生長土壤比較肥沃。




我們作為教育者,必須對這些事實進行反思。

對父母而言,有責任在發揚第一顆種子環境優勢的同時,改善孩子第二顆種子的生長環境。







學校教育最缺乏對「模糊性」的容忍度


——————————————————




陳會昌的研究包括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其他高成就者的傳記分析,他們發現,取得高水平成就需要的心理條件包括:





對自己感興趣事物的巨大的內在興趣和高度熱情;




不可阻止的、自發的學習行為;




強烈的成長動機(超越、巔峰動機);




反潮流精神;




獨立性、創造性、求新求異性;




孜孜不倦的工作態度和克服困難的堅韌精神。




其中5條與主動性有關,只有一條與自控力有關。




「而我國傳統文化對與主動性有關的前5條都是不支持、不提倡的,只有與自控力有關的第六條符合我們一貫提倡的『頭懸樑,錐刺骨』,『十年寒窗苦』,『滴水穿石』等理念。」




說到創造性,陳會昌引用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的話,

「創造性包含善於發現問題、獨創性思維方式、對模糊性的容忍度、強烈的成就動機、失敗後重新嘗試的意志力、時間和精力」。




他特別指出:「其中第三條的

『模糊性』

指的是解決問題時答案的非唯一性

,這恰恰是我們的學校教育中最缺少的,也是家庭教育需要特別注意的。」




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認為自由和民主極為重要,強調要給孩子充分的愛,認為對孩子自控力的訓練會壓抑孩子的天性,這種看法有失偏頗。」




陳會昌話鋒一轉,提到雖然中國傳統家規、家訓、家風在培養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方面偏弱,對自控性要求過嚴,中國現行的高考制度又在教育環境上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性,但孩子成長最理想的狀態是兩顆種子都得到發展,並且達到一種和諧平衡的發展,




「過於強調主動性而忽視自控力的培養,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陳會昌說:「幾十年來,國內外心理學家的大量研究證明,

兒童時期形成的良好自控力,對其學習成績、學校適應以及成年後的事業成功均有重要影響,其影響力甚至超過智力。




那麼,

如何處理既重視對孩子自控力、意志力的培養,又不壓抑孩子天性這個難題呢?




對此,陳會昌建議,

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好愛和嚴、自由和紀律之間的平衡

,不要片面主張給孩子「愛和自由」。




如果在孩子嬰幼兒期忽視自控力的培養和訓練,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和小學以後,他們將很難適應要求自控力、紀律性和群體合作的集體生活,這些孩子將會嘗到學習與社會適應不良的苦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過分溺愛孩子,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期後,因為學習成績差、品德不良轉而打罵孩子甚至「破罐破摔」,走到了另一極端。







培養自控力的前提父母對孩子要敏感耐心


———————————————————




人的自我控制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陳會昌肯定地說:「不是與生俱來的。

人有趨樂避苦的本能,人的行為受到來自外部的控制,最初都會感到不舒適甚至痛苦。




因此,兒童對外部控制都會產生反感,但是,如果對兒童的行為不加控制,在他們進入社會環境後,因為違反規則而遭到懲罰,會使他們遭受到更大的挫折和痛苦。




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外控轉向內控,是培養兒童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徑。




什麼叫做內控?




陳會昌解釋說,

就是把來自外部的控制,如園規、校規、社會規則和道德規範,轉化為兒童的內部需要。




其心理學本質在於,當一個孩子想違反規則時,能夠預見到違規行為可能帶來的不愉快後果以及遵守規則行為可能帶來的好結果,

從而有意識地、自覺地表現出遵守規則行為。




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如果只憑外控,而不引導內控,對兒童的自控力教育註定是不成功的、無效的。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只是被迫去做父母、教師讓他們做的事情,

他們身上的「第一顆種子」並沒有得到良好的生長發育,

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趨樂避苦的本能還會表現出來。




自控力這麼重要,

那麼對孩子自控力的訓練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陳會昌說:「在嬰兒期,就需要對孩子的某些危險行為或破壞行為加以限制,讓孩子聽話和順從,這就是自控力的早期訓練。




1歲左右,像按時吃飯、喝水、睡覺,避免危險行為,愛護玩具、書籍和財物,遵守一些生活常規等,就應該循序漸進地成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了。」




陳會昌強調說,

培養孩子自控力的重要前提,是父母對孩子要疼愛、敏感、同步、耐心。




可以想像,

一個從不打罵、呵斥孩子的媽媽,當她給孩子提出一個要求時,孩子更容易聽話和順從;




相反,如果媽媽動輒呵斥、打罵孩子,那麼,當她給孩子提出一個要求時,孩子很可能會反抗、不順從。







孩子在家裡受到尊重出去才會尊重別人


——————————————————




「您提出的尊重平等教育對兩顆種子的培養有什麼意義?」




陳會昌告訴記者,在完成國家社會科學(教育類)重點研究課題《尊重平等教育》過程中,他們曾調查了幾百名中小學生在家庭和學校是否受到尊重的情況。




結果表明,

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大多是在家庭和學校受到尊重的學生,

而那些心理不健康、學習與社會適應較差的,往往是在家裡和學校未受到尊重的學生。




「我們的研究證明,在家裡受到尊重的孩子,走出家門才會尊重別人的心靈,尊重和自己價值觀不一致的人,尊重冒犯過自己的人,才會保護別人的自尊,平等對待別人。




一個人從小在家裡受到平等、尊重的對待,以後才會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爭取各種平等機會,遵守自己應該遵守的義務和責任,在資源緊缺時恪守公平原則,並且幫助那些需要幫助而自己有能力幫助的人。」




但陳會昌也很遺憾地指出,由於幾千年來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中,

成人不能平等、尊重地對待下一代的現象至今仍然比較普遍地存在著。




近年來,人們開始強調「愛孩子」、「愛學生」,

但是「尊重孩子」、「尊重學生」仍然被多數人忽視。




「每個人都有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這種需要,從嬰兒受到批評時的委屈和反抗行為中就可以看出來。




當孩子進入小學期以後,自尊和被尊重的需要快速發展,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嚴重阻礙他們人格與社會性的發展。




在缺乏自尊和被尊重的氛圍中,孩子通常會以違抗、敵意方式對待周圍人和社會要求,他的自控力尤其是自覺的自控(內控)自然不會得到良好發展。




陳會昌舉例說,我們說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個具有與眾不同的天性和獨特人格的「人」,一個和其他任何人平等的「自由人」。




在進入小學和中學後,家長和教師要特別注意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情緒情感,尊重他們的選擇與判斷、個人隱私以及他們的抱負和志向。




無論父母對孩子,還是教師對學生,都應該做到不體罰、不辱罵、不大聲訓斥、不羞辱、嘲笑,不當眾批評。




陳會昌還記得北京市一位品學兼優的初三學生這樣說道:

「家長做什麼決定都會先問一下我,和我談話完全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不會把意見強加給我,對我的隱私也不會問太多,他們認為,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的自由。」




最後,陳會昌特別指出,

尊重不等於溺愛,更不等於放任自流

,尊重孩子與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相輔相成,尤其是,要想培養孩子自覺的內控能力,必須從尊重孩子開始做起。




「對尊重與紀律性的關係,我很贊成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一句話,『

對意見的表達,要像魚兒在水裡暢遊般自由;而對紀律的要求,卻要像岩石般堅定。』







培養自控力的八項原則


———————————




1. 不輕易對孩子做出整體性評價,如「你真笨」或「你真聰明」;




2. 不要說「你看看你,再看看人家!」這樣橫向比較的話;




3. 對孩子的失控行為要有懲罰、批評、說理、引導、冷落、暫停、取消權利等多方面措施,放任自流是不正確的;




4. 培養好品質,必然要在孩子做錯事後激發他的悲傷、內疚、自責、羞愧等負面情感;




5. 要保持家庭成員間教育的一致;




6. 教育藝術的秘訣體現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情感關係中;




7. 在具備基本的自控能力之後,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8. 父母具有較好的情緒和行為控制力是正確實施教育的前提。




-

END

-






免費資料請收好






1、《給孩子聽故事學英語》(80集)

選自10張珍貴CD,共

80集

的「給孩子聽學英語」的有聲讀物,主播系北大心理學博士,聲音柔和,背景音樂平靜自然,特別適合小盆友聽。

小孩輕鬆地在不知不覺中牢記大量單詞和句子!







2、免費下載500本繪本


今晚,給孩子讀讀繪本。注意是下載(PPT格式閱讀),可不是紙質書哦。




3、135首適合孩子聽的鋼琴音樂


聽經典鋼琴樂,安撫寶寶情緒,培養寶寶的想像力和藝術細胞,不錯的哦!




三類資料如何獲取?

:掃碼回復

520

索取↓↓↓





重要說明:由於網盤資料比較大,建議先用電腦下載再傳手機;獲取下載密碼後,請儘快下載,以免資料被系統清除。



更多育兒婚姻乾貨


請翻閱薩提亞實用心理學歷史消息




文章推薦




婚姻的第一殺手不是出軌,不是婆婆,不是家暴,而是……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


假如小孩專註力差,這些方法你越早知道越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他為老婆寫的「孕期日記」刷屏朋友圈,甜到爆炸
哄老婆終極攻略,不學你就OUT了
心理工作坊案例 |我和老公的關係有點緊張
把圓周率用鋼琴彈出來,是一種什麼感覺?
他曾是香港最具潛力的男星,卻甘願為照顧兒子淡出娛樂圈

TAG: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官宣,20歲NBA天才當爹,女友20歲還在上學,97和98年的有孩子了
80後的童年女神,22歲就奪得影后,如今已是11個孩子的母親!
66歲高齡掙扎產下試管4胞胎,共生了18個孩子,為得國家每年補助10萬
男子4年捐精400次 28年後22個孩子來認爹
2018年1月,那些不堪重負的孩子們
他2歲混社會,17歲身價百億,至今未婚卻有20個孩子喊他爸爸!
98歲老人去世 生了12個孩子有154個孫輩
影響孩子成長的100個故事016
她23歲拿影后32歲嫁影帝,如今是11個孩子的媽,美的驚艷!
洪秀全有2300個女人,13年卻只生了8個孩子,原因令人意外
影響孩子成長的100個故事015
2018年入學年齡會提前嗎?9月1日的孩子怎麼辦?
此人85還生孩子,93歲娶22歲小姑娘,可是他的作品卻賣出9.315億天價
男人失蹤20年,被父母撞見帶7個女人19個孩子在街頭乞討(故事)
18年前被人領養,18年後她懷孕了,孩子是她爸的……
22歲拿影后32歲嫁影帝,如今是11個孩子的母親
11歲花2w塊充遊戲的熊孩子和12歲天才藝術家,可能是同一種人……
100年前的孩子,太苦了
18年前被人領養,18年後她懷孕了,孩子是她爸的...
31.8歲,是戀愛結婚生孩子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