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戰五問:為何中國尚未淪陷便集團性地出現叛變投敵

抗戰五問:為何中國尚未淪陷便集團性地出現叛變投敵

二戰時期,淪陷的國家有很多,波蘭、捷克、荷蘭…… 歐洲傳統大國法國也是投降國,這些國家,賣國投敵的有,但不多。

東方戰場,中國還未淪陷就成批出現叛徒,許多位高權重者紛紛屈膝投敵,如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之流;許多部隊成建制降日,偽軍數量竟然比侵略軍數目還多,他們殘殺同胞、助紂為虐。直至今日,這些人還擁有一個「專有名詞」——漢奸。

汪精衛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漢奸呢?有學者說,中國這麼多漢奸,必定有漢奸文化。話雖偏激,可集體性精神淪落和人格沉淪擺在眼前,不由得我們不反思產生漢奸的歷史根源和社會條件。

中華民族不是沒有民族氣節的民族,但自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開始,中華民族在精神上更出現了大面積的塌方。著名作家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在評論文天祥時說:我們不必去學他,也不能算是我們的模範。我們要有氣節,須得平時使用才好,若是必以亡國時為期,那未免犧牲得太大了。

周作人

曾經的新文化運動領軍人物尚且如此看待代表中華民族精神氣節的英雄,全社會就更不必說了。日本自日俄戰爭取得東亞主導權後,不斷對中國進行全方位滲透。九一八事變前,很多地方官員和軍人被腐蝕拉攏,一大批親日崇日媚日勢力被培植,抗戰中他們大多都倒向了日本。

中國自身民族精神的沉淪,日本人在和平時期的思想經濟文化滲透,讓許多中國人早在抗戰前就成了精神上的俘虜。

九一八事變之後,形式上統一的南京政府並不是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內部軍閥林立,各佔山頭,保存實力,消極抗日。加上日本帝國主義的「以華治華」政策,這些根本不以國家民族為念的勢力便甘心當了漢奸。

翻譯了赫胥黎著作《天演論》的嚴復說:「其興也,此一家之興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顧其所利害者,亦利害於一家而已,未嘗為天下計也。」說的就是「家天下」的專制體制,使愛國主義忽略和偏離了最核心的本質在於維護國家統一。

溥儀後來檢討時寫道:「蔣介石所達到的『統一』,越看越不像那麼回事,蔣介石腳底下的江山,越看越不像料想中的那麼穩固。」於是覺得恢復祖宗家業「有絕處逢生之感」。

而底層民眾更是見慣了「城頭變幻大王旗」,覺得「誰來不是來」「張學良兵多將多都不敢打,咱老百姓頂什麼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什麼最危險?沒有人把中華民族當回事最危險!

為什麼沒人把中華民族當回事?因為沒有一個能夠團結中華民族的核心!最終,隨著中國共產黨主導建立抗日統一戰線並取得勝利,中華民族統一國家的認同感才最終確立。

(作者:譚天寶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院34號 的精彩文章:

抗戰五問:為何抗日戰爭在中國的腹心之地爆發
要中國航天淡出視線的「資深」記者,蹭熱點可不是正確的批評姿勢
央媒資深記者要中國航天淡出公眾視線,這是什麼神邏輯

TAG:軍院3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