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鶴壁好人張守林:帶領團隊選育出13個玉米品種

鶴壁好人張守林:帶領團隊選育出13個玉米品種

7月10日,張守林(右)和技術員觀察記錄玉米生長情況。(記者 王崢 攝)

【鶴壁新聞網訊-鶴壁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崢實習生 侯聞婧】「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燒炭的,仔細一看是農科院的。」7月10日,烈日炙烤著大地,正在玉米試驗田裡查看記錄玉米長勢的市農科院玉米研究中心負責人張守林幽默地說。

為收玉米曾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1986年7月,張守林大學畢業被分配到離浚縣縣城30多公里的偏僻單位——浚縣農科所,成為一名農業技術幹部。張守林的家鄉浚縣善堂鎮西褡褳村距農科所50多公里,那時的鄉間小路不好走,騎自行車要三四個小時,到鉅橋鎮離農科所還有3公里土路,如果遇到下雨、下雪天,這3公里土路泥濘不堪,人要扛著自行車走。

小麥成熟時,農科所有一台簡單的康拜因收割機可以收小麥,但這台康拜因沒有糧倉,需兩個人站在上面用麻袋接麥籽兒,接滿一麻袋後把口紮緊扔到地上,如此反覆,再將其裝上拖拉機運回曬場。

因張守林眼疾手快,不怕苦、不嫌臟,他被安排站在康拜因上拿麻袋接麥籽兒。張守林自豪地說:「這個工作一般人做不好,稍有懈怠麥籽兒就掉落一地。」

那個年代,沒有除草劑,田間雜草須靠人拔,靠鋤頭鋤,一天下來,張守林和同事們累得腰酸背痛。到玉米成熟時,白天要掰玉米棒子,晚上要給玉米脫粒,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因為農科所位置偏僻,加之又苦又累的農活兒,一些同事先後離開了。當時月工資僅58元的張守林沒被困難嚇倒,而是繼續踏實工作著。因為表現突出,他工作第一年就被評為農科所勞動模範,此後連續7年都在先進行列。

年三十兒看護玉米田,想念親人熱淚流

1989年,因玉米種子奇缺,浚縣縣政府安排浚縣農科所到海南去加代配製40萬斤玉米種子,包括張守林在內的10名農科所業務骨幹開始南下。

儘管日夜兼程,他們還是用了7天才到達目的地。一路上,汽車、火車、輪船、三輪車等交通工具坐了個遍,張守林和幾個同事的腳脖都腫了。

當時的三亞,經濟條件落後,農村地區沒有電,4個人擠在一間屋裡,晚上點煤油燈。老所長的收音機打開後沒信號。與家人聯繫全靠書信,平信要一個月才能寄到家。做飯要劈柴燒火,壓水井打水。

白天工作忙,每天到方圓十幾公里的田間種玉米,給玉米施肥澆水,晚上幾個人才聚在一起聊聊天。大年初一,大家也要到玉米地里給玉米授粉。此後,除1990年女兒降生,張守林每年冬天都在三亞度過,每次一待就是5個多月。1991年的年三十兒下午,張守林和同事張金顏怕農戶的牛吃玉米,就守在田邊。聽著村裡的鞭炮聲,思念家鄉親人的張守林,淚水順著臉頰流。

在田間地頭,老鼠蚊蟲也很多,偶爾還會見到金環蛇、銀環蛇和眼鏡蛇,技術員要時時與之「鬥爭」。1997年冬天,有一塊玉米地被老鼠損害嚴重。張守林和同事王海軍為保護玉米,晚上拿著手電筒扛著老鼠夾走進田裡。「毒蛇!」正走著,王海軍一聲大喊。張守林扭頭一看,只見一條1米多長的眼鏡蛇橫在兩人中間,自己差點兒踩到。叫來當地人將毒蛇制服後,第二天,二人買了高筒靴穿上,晚上繼續去田裡防老鼠。

對於母親,張守林心中一直很愧疚。2011年春,張守林的母親病重,此時恰逢海南玉米收穫的關鍵期,張守林必須收完玉米,等他趕回家中,老人已昏迷多天,次日即離開人世。

培育的品種連創高產紀錄

31年與玉米相伴,張守林每天一到單位,第一件事就是挽起褲腳下地。說到玉米,他眼中閃著光芒,「玉米就像我的孩子,每株都有自己的編號,今天長了幾片葉子,葉子寬度增加了多少,莖稈長高了多少,你得仔細觀察記錄,好好照顧它們。」

直到2007年,市農科院才在三亞市崖城鎮南濱農場附近建了一棟兩層小樓,技術員們結束了擠在農戶家過日子的歲月,2008年才有了固定育種基地,至此也終於不用再東奔西跑到處找地播種玉米了。目前,海南試驗田面積已達140畝。

2009年,浚縣農科所升格為鶴壁市農科院。與玉米相伴這麼多年,張守林也已成長為玉米育種專家。如今,他有了自己的10人科研團隊。該團隊選育出的浚單20、浚單22、浚單26、浚單29、浚單0898、浚單3136、浚單509等13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品種都已推向市場。其中,浚單20在2008年至2011年,累計推廣面積1.56億畝,增產玉米144億斤,產值達128億元,是推廣面積河南第一、黃淮海第一、國家第二大的玉米品種。憑藉這一突出業績,張守林於2010年榮獲鶴壁市科技進步特等獎和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最近我們正在進行永優618的生產試驗,預計明年就能通過審定。」張守林介紹,團隊幾乎每年會選育出一個新的玉米品種,不斷增強其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目前,新品種浚單985和浚單211已進入國家區域試驗。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鶴壁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冒充燃氣公司職員騙取上萬元 這個騙子被刑事拘留了
淇河晨報記者聯手江蘇志願者 幫她找到分離45年的親生父母
鶴壁2017國家節能減排第二批財政資金計劃下達
淇縣溫坡村:太行深處「石頭村」 打響特色「旅遊牌」

TAG:鶴壁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殭屍王漫畫:守林人死亡事件
明日方舟守林人介紹 尋找隊友的前游擊隊隊員
詭案錄:守林人,公路,紅衣女殺人案
守林人死亡事件
畫家林維的傳承與堅守林維展訊
孤獨的守林人——姜文與《邪不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