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遙遠的行星上的確存在水

遙遠的行星上的確存在水

藝術家所描繪的行星HD 189733b及其母恆星

遙遠的行星上的確存在水

胡德良譯

恆星光線穿過太陽系外一顆巨型氣態行星的大氣層時,科學家們發現了水蒸氣的光譜特徵。結合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研究,科學家們指出,這個新發現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說明太陽系以外的行星跟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一樣存在著豐富的水。該發現詳細地記錄在不久前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行星HD189733b屬於一類被稱為「熱木星」的巨型氣態行星,這類行星圍繞著恆星運轉,距離卻比水星離我們的太陽更近。火熱的行星HD189733b比木星大15%左右,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動,距地球64光年,位於狐狸座。該行星的平均溫度為1,340華氏度(727攝氏度),僅用2天時間就繞其恆星旋轉一周。

該研究的主持人、法國巴黎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喬凡娜·提奈提說:「在數萬億英里以外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清晰跡象,我們感到異常激動。」

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希瑟·克努森稱,這項研究成果為熱木星上存在水提供了「確鑿的證據」。克努森在《自然》雜誌一篇相關文章中寫道:「一些理論家曾經預測水蒸汽理應為熱木星大氣層中的重要成分。這一發現使他們得到了一份寬慰。」

4月份,亞利桑那州洛厄爾天文台的天文學家特拉維斯·巴曼宣布,在另外一顆熱木星的大氣中發現了水蒸汽。他當時利用的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採用的技術類似於提奈提研究小組運用斯必澤太空望遠鏡的技術。然而,巴曼的研究結果有可能受到了儀器噪音的影響,引起了一些科學家的懷疑。

研究小組成員、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斯必澤科學中心的肖恩·凱里說:「研究小組運用完全不同的望遠鏡,觀測了完全不同的波長,卻證實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兩者結合起來證據要有力的多。」

科學家們曾經在行星HD 189733b上尋找水的跡象,但沒有找到。當時,他們懷疑水可能隱藏在濃密的硅酸鹽雲層里。

提奈提及其研究小組提供了不同的解釋。他們提出假設:行星HD 189733b不同於地球,地球的大氣溫度是隨著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而該行星的大氣溫度在一定的高度範圍內是一致的。

在先前的那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尋找了光譜吸收線的跡象。來自該行星內部的輻射向上散發並穿過涼爽的大氣層時,氣層會對特定波長的光線進行選擇性的吸收,從而產生光譜吸收線。然而,如果氣層沒有溫差就不會發生光譜吸收。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趁行星HD 189733b在其母恆星(parent star)前經過的時候進行了觀測。來自該母恆星內部的光線穿過行星HD 189733b的大氣,一路到達地球。研究小組利用斯必澤太空望遠鏡的紅外攝象機分析了這些光線。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光譜吸收,因為在該恆星大氣及其行星大氣之間存在著溫差。

研究人員發現,行星HD 189733b的大氣中只有存在水蒸氣,才能說明該行星吸收恆星光線的方式。

儘管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因素,但行星HD 189733b和其他熱木星上不可能擁有任何生物,因為它們離各自的恆星太近。然而科學家們指出,這個新發現確實增加了這種可能性:太陽系以外其他類型的行星上也存在水。

凱里說:「這顆行星上發現了水,意味著在宇宙間的其他行星上,或許在固態行星上,也可能存在水。」

原著:Ker Than

註:本文曾經發表於《光明日報》。

關注科普翻譯,獲悉科技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翻譯 的精彩文章:

天文學家們的目標:了解宇宙暗能量
最新發現使黑洞更加神秘

TAG:科普翻譯 |

您可能感興趣

小行星撞擊!深空小行星上發現水,這是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嗎?
在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呢?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為什麼不是最熱的行星
在遙遠的行星系統中發現的大量潛在年輕行星
宇宙中存在純液體水的行星嗎?
如何在遙遠的行星上找到生命:二氧化碳和甲烷
尋找水內小行星,水星和太陽之間會有小行星嗎?
新發現的行星像水星一樣炙熱,金屬和密度
現在真的能開採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的礦產了嗎?
水星才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這個行星系統可能存在大量的水!況且距離地球不太遠
為什麼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不是最近的水星,而是更遠的金星?
行星間的距離是如何測量的,通過測量行星的距離我們發現了什麼?
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沒有主星的行星可以存在嗎?
褐矮星被稱為「失敗的恆星」,質量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的一種存在
水星與太陽之間有可能存在小行星嗎?發現海王星的科學家曾預測過
行星環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氣態行星有行星環,而岩質行星沒有?
為什麼行星、恆星、星系間的尺寸存在差異,而不是完美均勻?
顛覆現有行星理論,被稱為不存在的行星,這就是「地獄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