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畢業十年,致我們流逝的青春

畢業十年,致我們流逝的青春

最近掉了一些粉。

這對於我這樣內斂,不愛推廣的公眾號主來說,還是很有些肉痛的。究其原因,大概前兩回娛樂性質的文章,有關男人女人的缺點,讓人誤以為我是完美主義者,這自然是不討喜的。

其實,我曾經說過,我情願喜歡真實的缺憾,也不要掩飾後的完美。有一些弱點,會讓一個人更為真實和可愛。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一方面既想追求千篇一律的平凡幸福,另一方面,又害怕泯然於眾人間。

昨天一個文友批評我太懶惰,說我若拿出當年在天涯的勁頭來經營公眾號,也許會紅。紅,自然不會是我渴求的狀態。但十年前,在天涯勤奮寫博的快樂,至今還是很懷念的,那一千多萬的點擊,放到現在,對我來說已成無可複製的傳奇了。

我大概還是會安於我的寂靜,來來去去,緣聚緣散,著實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我只能保證,我會一直以我的真切,在這裡敘說,就算只剩一個讀者,我也不會將你拋棄。

昨天翻看自己的天涯博客,有一些舊文,自己看來依舊感動。在這些忙碌的歲月,就讓我找點舊文,與新老朋友對話吧。

——清輝

畢業十年,致我們流逝的青春

文:清輝 寫於2014.7.15

大學,常常是我不願提及的一個禁區。究其原因,大致因為自己不努力,並沒有獲得真才實學,再者,因為我的不夠合群,和班級的同學,疏於聯繫略顯生分。

只是,時間的節點總是逃不過的。轉眼間,十年過去了。我卻還清晰地記得十年前,2004年7月初的那一天,因為還未找到工作而無處可去的我,正拿起高數書準備複習考研,一個電話打了過來,我現在所在的這家公司,聘用了我,挽救我於水深火熱之中。如今,畢業十年,我也在這家公司從新員工熬成了老油條。

十年的光陰,曾經以為漫長,卻也倏忽而過。當收到潘同學發來的十年同學聚會的通知時,我才不得不意識到年歲的增長,有一種「老之將至」的緊迫感。

幸運的是,如果說大學四年是學生時代最為美好的巔峰,那麼畢業後的前十年,也算得上是人生中最為黃金的十年。周六上午,在交大九里堤校區南門,見到了闊別十年的同學們,初初見面,發現十年的光陰,並沒有在各位的臉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唯有幾位略為發福,卻都還是當初的模樣。終究是成熟了,肩上的負擔更重了,大家都已升級為家長,孩子大的四五歲,孩子小的才剛兩個月,姝同學都已生了兩千金,超額完成任務。

聚會前夕,我還是略為忐忑,大多十年不見,一些曾經熟悉又因為漫長的時光而變得稍顯陌生的名字,和闊別十年的人,不知能否一一對應。幸好,我的書架上還擺著十年前的畢業照。是一個玻璃相框,畢業前學校發的,用於放置個人的學士服照片的,因為我的學士照拍得不好,我換成了畢業合影。如今,我的學士照早已不知去向,畢業合影卻一直擺在我的書架上。我取下來細細辨認,慢慢回想,一個個人物逐漸從記憶里復活。

作為理工科類大學的理工科類專業,最大的特點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據說為7:1,這從我班的情況即可看出。大一入校時,全班三十多人,女生僅三位,且因為是計算機專業的第一個班,三個女生還被分到了兩個宿舍。好在大二和大三,又各轉來一位女生,將女生的數量提升至五,才不至太過寒磣,只是,後來的兩女生,分得的宿舍與我們相隔幾棟宿舍樓,女生間的聯繫也難以緊密起來。此次聚會,男生來了十六人,女生則只有留在成都的我和姝同學,在此我也要特別感謝十年未見的同學姝,不然就我一個女生,只有充當異類的份了。

九點多,參加聚會的同學們聚集於交大南門,拍十年聚會的合影。交大南門,與當初已經不一樣了。因為二環路建高架,交大的校門,為高架讓路,向後退了若干米,校門的形狀,也從當初充滿風格的「人」字形,改成了四平八穩的方柱狀。校門前因為兩層的高架橋,感覺上,視野沒那麼好,風水似被遮擋了,不禁讓人懷念起老校門來,雖然當初我們對那校門也頗有微詞,覺得「人」形的校門太矮了,走不出偉大的人物來。

再說拍合影。我們是請了專業的攝影師的,我們站在校門內零號樓前的廣場前,站著拍幾張,再到校門外「交通大學」的幾個大字前,坐在花壇邊拍幾張。拍照時,我們不喊土掉牙的「茄子」,而是創新加搞笑,由攝影師大聲問:「***(班長)騷不騷?」,大家回答「騷」,攝影師又創新一句:「***(最胖的同學)肥不肥?」,大夥回答「肥」。就這樣,合影拍攝在笑聲中結束。之後我們發現,同學微信群,群的名字被人改為「***騷不騷」,正偷笑時,班長發現了,又將群名改了,先後名「青春」、「流逝的青春」,最後定格為「十年」。倒也體現了一種微妙的心路歷程。

拍完了合影,我們乘坐校車,前往交大犀浦校區。說起這個佔地三千畝的犀浦校區,當初開建前,學校就幾套設計方案還曾徵詢過我們廣大學子的意見,我記得我和周圍的同學都投給三號方案,果然不負眾望,三號方案獲選。只是部分建成投入使用時,我們也畢業了,非常遺憾地與新校園失之交臂。好在我留在成都,之後也曾去過交大犀浦校區,當年的感覺有三:校園很大、教學樓很新、周邊很荒涼。

此次再入犀浦校區,感覺有所變化,總結起來還是三點:校園很大,教學樓已經變得陳舊,校園內外都很繁華。當然最美的變化是,學校的綠化很好,最喜歡那一大片的草地,還有湖邊的座椅,於青春年華的大學生來說,都是浪漫的去處。正值暑假,校園內並沒有太多學弟學妹的身影,但隨時還是能看到學生實習的身影,在花壇邊立著各種儀器,幾人一組,在測量和記錄。我很喜歡他們的認真和專註。回想當年自己的暑期實習,女生們都被培養成女漢子,焊接電路板、製作收音機,無所不做無所不能。我記得自己親手做的收音機,還能收到幾個頻道,倒也是這一生中難得的體驗。

讀了研留了校且馬上要讀博的潘同學,作為導遊,帶領我們漫步於交大犀浦校園。凌晨下過雨,空氣是難得的清新,雖是炎夏,卻有涼風習習,天藍得很透徹,白雲漂浮,著實是成都難得一見的低霧霾好天氣,可見老天也是很待見我們這幫同學的。我們一幫人走在校園中,走了很遠的路,潘同學往遠處一指:那就是東大門。我們大跌眼鏡:走這麼遠就是為了看個校門,真是坑同學沒商量。潛台詞當然是:學校實在太大了。

之後又參觀了圖書館,圖書館臨湖而建,湖水還算清澈,湖中有野鴨嬉戲,湖畔有綠樹相依、長椅相伴,一派水岸風光,是散步休閑的好去處。後來路過交大廣播電台時,不知誰提起當年的校園廣播,那幾句膾炙人口的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每每在廣播的開頭播放。據說,如今交大的廣播依舊喜歡念這首詩,交大的上下課鈴聲,依舊是音樂而非單調的敲鈴聲。時光流逝,有些東西依舊沒有改變,這讓人多少有些感動。

中午,在學校門前的那條巷子吃六婆串串。這條巷子,多年前來時,還很是冷清,如今因了學校的繁榮,整條巷子都繁華了起來。吃串串,也是能勾起回憶的。當年在交大老校區,吃東門外很便宜的串串,胃口大而錢包一向乾癟,有同學邊吃串串邊燒掉竹籤的舊事,都是青春的回憶。

吃夠了串串,我們再乘校車返回九里堤校區。在當年用作報告廳如今改為軌道交通實驗室的明城堂後面,鏡湖的小橋上,等待入實驗室參觀體驗。還有二十分鐘的時間,同學們分坐在橋欄上,聊天說笑。每每有人要從橋上經過,首先都被這群人給駭住,大概不明了,這兒何以聚集了這麼多人。

進了實驗室,我們要參觀體驗的是高速列車數字化模擬平台。我們分為三批,進入這個模擬平台,以高速動車的駕駛員自居,操縱面板上的各種操縱桿和按鈕,前方是一塊巨大的屏幕,裡面是經京津線實景採集並3D轉化的影像,列車在軌道上高速行駛,我們駕駛的過程,各種感覺與真實是無二致的,連各種天氣狀況,白天和黑夜,以及下雨、雷暴、下雪、霧霾,都有動態模擬,非常逼真,且大氣漂亮。在外等待的同學,就在一系列屏幕上,看列車行駛的路況、速度等,以及駕駛員的影像也在監控中。「駕駛」完動車,再去看了兩段有關高鐵的動畫影片,然後去到位於眷誠齋旁邊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內參觀,有專人給我們講解,各種規格的鐵軌疲勞測試、動車舒適度測試、受電弓測試、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車試驗平台等等,都是與鐵路、動車有關的。

這個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大學時早有耳聞,卻不曾進入過,沒想到畢業十年之後,還能入內參觀。雖然,對於這些,不是該專業又比較文科化思維的我,不太懂得。但我從內心裡,是很喜歡或者說是崇敬這些的。看那些巨大而複雜的設備,不覺肅然起敬。這個世界的發展,是要依靠科學之理性的。我既喜歡一絲不苟的嚴謹,認真嚴肅的理性,也喜歡隨意舒展的文藝,敘寫浪漫的感性。理性的科技給世界以嚴謹的骨架,感性的文藝為世界裝載動人的靈魂。所以,我雖然喜歡文學,卻從未後悔選擇理工科。雖然學未有成,總歸是在各種高數物理編程離散數學等等課程中歷練過,鍛煉了邏輯思維,獲得了更為理性地看待世界的能力。

從實驗室出來,再去看我們的學生宿舍。眷誠齋十號樓,是我曾住過的女生宿舍,對面的十一號樓,則是男生宿舍。2000年入校時,這兩棟宿舍樓是才新建的,嶄新的樓與全新的內部設施,很是讓人欣喜。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光芒早已褪色,兩棟宿舍樓都已變得陳舊不堪,充滿歲月的滄桑。與過去不同的是,宿舍內已有熱水供應,公共澡堂已成歷史,宿舍大門也順應時代添了門禁,需要刷卡才能出入。

幾位男生混進了宿舍樓,紛紛在當年的宿舍門前拍照,有幸運者,還混入房內,在自己的鋪位前留影,感慨時光荏苒,物是人非。

晚餐在交大東門外的溫鴨子吃川菜,很豐盛的兩桌。紅酒與白酒,都是同學情誼的催化劑。我很慶幸這樣的同學聚會,沒有流俗到爭相展示各人的成功,而是充滿了對懵懂青春的各種追憶。他們談起一些名字,許多軼事:令人仰望的學院女神,找了位不那麼出色的男朋友,他們內心的後悔;上大課時男生們以打賭的方式,一男生送一幅畫給恰好坐前排的系花,被拒收,而接下來的幾天,這位執著的美女,打了很多個宿舍電話過來質問,他為什麼要送畫給她……笑過之後,我也不得不感慨,那些單純快樂的歲月,真的是這一生中最為純粹的完全屬於自己的自由時光。

當然,關於我的軼事也有一則,由李同學爆光,我也不怕自黑,如實記錄一下吧。大學剛入校,我們班僅有三個女生,班裡的第一次活動,大概是喝茶和跳舞。有那麼幾位男生討論,這三女生,一個太矮大概不到150(嬌小玲瓏的漂亮洋娃娃型),一個又太高超過174(穿任何衣服都極有型的氣質美女),唯有不高不矮的我屬於「正常人群」,於是他們中的一個過來與我說話,十分鐘後充滿挫敗感地回去報告,他努力找話與我說了十分鐘,而我僅說了十句話。而後另一位過來與我說話,很快帶著更深的挫敗感回去報告,他說了十句話,我回了不超過三句。他很費解,為什麼我不說話。至此,班上唯一歸於正常人群的女生,也被排除在了正常之外。

說實話,我已不大記得這一茬,也不知他的描述有幾分誇張,但當年我的沉默內向,卻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回想,大學第一學期,是我這三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最糾結也最雙重人格的一年,既自負於自己那一點點文藝才華而目空一切,又自卑於自身的貧窮與土氣而內心敏感脆弱,一方面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在電話或一些三五人的小聚中談性極濃且妙語連珠,一方面到了大型的聚會就會因為環境的嘈雜和自己音量的細弱而被打回沉默寡言的原型。終究,我還是未能成功突破自我,直到現在,我依舊在人際交往中不大能應對自如,在人群中不習慣大聲說話。本性難移,唯有認命。然而在網路上文字中,我又搖身一變成為話嘮,並一直熱衷於這另一種形式的表達。或許,這也是命:上帝關了一道門,又給我留了一扇窗。

回歸正題。晚餐結束,控制得比較完美的是,現實的酒並沒有讓人喝醉,大概往事就足夠給人以沉醉了。接下來,在餐館的樓下喝茶。有人麻將,有人圍觀。圍觀的人在窗檯坐成一排,頗有些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那張著名海報的味道。

我和姝與張同學、郭同學,在大廳喝茶聊天,最後打起撲克牌來,玩雙扣。我已多年沒有摸牌,只有一邊打牌一邊努力回憶,以免連累搭檔輸得太慘,結果卻還頗贏了幾把。

十點多,看時間已晚,兩位男士很貼心建議女生們回家,並很紳士地送我們下樓,上車。至此,大學同學十年聚會,我參與的部分已然結束。

周日一早,男生們有的已經飛回,有的繼續狂歡。我因為家裡有事未去作陪,但時時在微信群中看到他們的現場直播。尤其是寬窄巷子中的各種快樂影像,也讓人感染了那份歡樂。

從周日到周一,同學們陸續離去,生活又重歸常態。感謝班長和潘同學的辛苦組織,這樣的十年聚會,讓久別的同學情誼升華,也讓青春的光彩重新綻放。離別,QQ群和微信群,又有了新的熱度,上傳照片,也回想聚會的點點滴滴,未曾參與的同學們,也在遙遠的地方跟著激動。才剛剛分別,有人已在期待下一個十年。

再過十年,我們將變成什麼模樣?現在還年幼的下一代將慢慢長大,我們將卸去一些負荷,又將擔起新的負荷。學生時代的往事,應該更加模糊不清了吧,而我們的容顏,也會急遽地老去么?

想到此,不禁希望這時光,能否慢點、再慢點,讓離去的腳步別再匆匆,讓歲月的刀斧更加輕柔,讓青春的心,永不疲倦。

十年之前:

十年之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輝有約 的精彩文章:

TAG:清輝有約 |

您可能感興趣

漫威輝煌的十年,是我們流逝的青春
致那些年逝去的青春
致青春致九年之別的我們
致我們逝去的青春
致青春:十二星座的青春年華,從那一年開始逝去
五四青年節,我的青春我做主,做時代之青年,綻放奮鬥之青春
最遠的青春是童年
青年節,致敬你我的青春!
青春四十,不惑之年
致青春里最美的我們
不同年代的青年,致敬同樣的青春!
那些年承包了我們童年和青春的日漫!
五四青年節,致敬你我的青春
愛你,在青春的年少
韓流席捲中國十年,帶你回顧十年間韓國代表性男團,回憶那些年我們的青春
十八年,你從青澀少年走向為人父母,而我也走丟了那段青春
致敬我們的青春年少、人到中年和未知的明天
曾是個少年,青春漸消逝
五四青年節,致我們不老的青春,願你永遠年輕快樂
五四青年節——致敬青春,做最美的「築」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