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們當年離核戰爭有多近,美蘇造出飛行原子彈,掉下來怎麼辦

我們當年離核戰爭有多近,美蘇造出飛行原子彈,掉下來怎麼辦

【軍武次位面】作者:流星錘五哥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核武器的國家,也是最早將聚變能源引入實用階段的國家。現今,美國現有的航空母艦和潛艇均為核動力,這裡筆者不得不讚歎美帝土豪!其實還不止如此,美帝曾經有過將核反應堆裝上飛機的「核能飛機推進(NEPA)」計劃,和「核子動力飛機」(ANP)計劃,並且成功的讓一架飛機,藉助核能的力量飛上藍天,這就是今天的主角NB-36H核動力轟炸機。

NB-36H核動力轟炸機(前)和B-29轟炸機 注意垂尾上的「核」標誌

20世紀40年代,原子彈爆炸釋放的巨大能量讓人們發現了新的能源形態,科學家們展望了核能在生活領域的應用前景,其中就包括了核動力飛機。美國空軍成立之初的1946年就開始了「核能飛機推進(NEPA)」計劃,目的是研製一種可以安裝在飛機上的核動力裝置,研製出「無限航程」的轟炸機。NEPA計劃由費爾柴德公司發動機和飛機分部負責實施,項目的主管部門則是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EC)該計劃一直持續到1951年,5月被「核子動力飛機」(ANP)計劃所取代。

作為ANP計劃的一部分,通用電氣公司和惠普公司分別獲得了P-1(後為P-3)的直接循環渦噴發動機和間接循環渦噴發動機的合同。通用電氣的直接循環發動機,原理是空氣由壓氣機段吸入,直接經由反應堆進行加熱,以此取代常規發動機的燃料燃燒,空氣還可以起到對反應堆進行冷卻的作用,經過加熱後的空氣,迅速穿過窩軸,從尾噴口噴出。同時帶動壓氣機進行工作,如此往複。

P-1反應堆的機構

惠普的間接循環和直接循環原理差不多,只是冷空氣通過熱交換器,而不是直接通過反應堆,反應堆產生的熱量則通過液態介質(鈉或高壓水)傳輸到熱交換器上。 兩者在工作時都不需要消耗常規燃料,只是在啟動時需要藉助常規燃料。

通用電氣的直接循環發動機,實驗進行的非常順利,熱量傳遞反應堆(HTRE)完成了HTRE-1到HTRE-3三個實驗性質的反應堆。其中水中和的HTRE-1成功的讓一台由J-47發動機改裝的X-39發動機完全的依靠核動力運轉起來。HTRE-3則是最接近航空發動機的產品,它用一具液體中和反應堆為兩台X-39提供動力。計劃中的P-1將在其基礎上進行研製,帶動四台通用電氣的J53發動機,只是該發動機最終只停留在圖紙階段。

把傳統的渦噴發動機改造成「核動力發動機」其實並不複雜,只需要將燃燒室的部分更換成涵道式壓氣機和一個漩渦型進氣口,隨後直接被導入反應堆核心,加熱,加熱後的冷空氣從另一端被導入發動機渦輪。渦輪通過傳動軸帶動壓氣機。儘管僅僅作為一個技術驗證,但是同時期的惠普公司的間接發動機基本陷於停滯狀態。1953年3月19日,空軍最終和通用電氣簽署了委託開發P-1發動機、一款主動力失效時的輔助推進系統、在發動機和反應堆整合前測試的外置熱源。以及協助康威爾公司研製X-6機體的合同。通用電氣最終以HTRE-3為基礎確定了 R-4360水冷式反應堆每個3800匹馬力。

NB-36H裝備的反應堆組建

X-6是NB-36的原型驗證機機,以B-36轟炸機為基礎,B-36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易於改造搭載改造的體型較大的反應堆和發動機組建。計劃一開始,許多令人束手無策的技術難題便接踵而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反應堆的核輻射防護問題。首架核動力測試飛機(NTA),其本身是一架B-36H-20CF,因龍捲風受損。該機於1953年正事移交給MX-1598項目,更名XB-36H,同年6月正式更名NB-36H.

按照當時的設計,「反應堆—噴氣發動機」式的動力裝置準備安裝在X-6的後彈艙中,其中4台X-39渦噴發動機位於後機身的下部。防護部分包括:包圍反應堆的大型水箱,其中水同時起到屏蔽和反應堆核心慢化劑的作用;座艙後方的圓形防護罩,由鉛和鋼組成,直徑2米,厚10厘米。儘管在這樣的防護之下,當時還是有人擔憂超劑量的核輻射泄漏出來。對於一架設計留空時間也許長達數周的飛機來說,輻射的累積效應是非常大的。ANP本來只計劃製造一架NTA和兩架X-6技術驗證機,官方也沒有提出明確的戰術要求。所以研製的重點就全都放到了技術測試上面。康威爾公司1954年在沃斯堡裝配了一個小型地面測試反應堆(GTR)當天就達到了臨界狀態,而計劃有NB-36H搭載的飛機屏蔽測試反應堆(ASTR)即R-4360水冷式反應堆在950年11月17日就達到了臨界狀態。

解決了發動機和反應堆的問題,康威爾公司開始完善NB-36H的座艙。B-36本身的座艙很大,但是因為核反應堆的存在,用來保護機組人員的屏蔽板佔用了很大的空間,就顯得非常的擁擠。所以NB-36H的機艙布局經過重新的設計,以求在有限的空間內達到機組人員和設備的最大效率

NB-36H的座艙布局

為機組人員阻擋輻射的風擋玻璃厚度達到了46MM以上,雖然很厚但是依然保持了良好的透光度,艙內主色調為灰色和黑色。在細節設計上也十分貼心,地面上都是灰色的地毯,飛行員和核工程師之間還有遮擋陽光的門帘。

整體上NB-36H的座艙被設計成整體可拆卸的樣式,採用了含鉛、橡膠、與航空鋁合金粘結的材質、橡膠首先經過化學處理,之後以特殊的粘合劑和航空鋁合金粘結起來,純鉛被覆蓋到整個座艙,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區別NB-36H和其他B36主要是看機頭的設計,上為B-36,下為NB-36H

1955年9月17日,NB-36H成功首飛,共進行了47次試飛,其中21次反應堆到達臨界狀態,飛行表現正常,即使低空飛行也沒有出現危險。以740千米/時速度巡航時,航程可以達到48300千米。

即使如此,美國空軍仍對其安全性表示擔憂,NB-36H每次飛行時,都有一架滿載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員的波音C-97運輸機伴飛。一旦NB-36H墜毀,C-97上的士兵馬上跳傘並負責封鎖墜機現場。對於執行這一任務的士兵們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在為一枚飛行核彈護航。有人開玩笑的給這支特殊的部隊起名叫「黑暗中的閃光」。

蘇聯核轟炸機樣機

最終1957年末,美國空軍宣布停止NB-36H項目,唯一一架也同期退役。1958年9月被拆毀。不得不說,美帝很大膽。NB-36H的項目,可以作為航空發展史上的一次嘗試,也啟發了很多人。蘇聯在研製圖95轟炸機的時候也曾經計劃安裝核反應堆,但是最後還是放棄了。

資料來源:

鐵血網

《兵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牛津大學教授:中國一再重溫抗日戰爭的原因在這!
值得學習!戰鬥民族的休閑日常,俄羅斯國防教育讓中國人連連稱奇
宋太宗大手筆!卧薪嘗膽7年,調動了20萬大軍,為何最終慘敗

TAG:軍武次位面 |

您可能感興趣

白貓使出火舞旋風后有多強?十年後再看,這完全就是在丟原子彈啊
如果美國沒有將原子彈出來,蘇聯會有怎樣的行動?看後真替日本捏把汗
日本在被原子彈轟炸後還不投降,如果他們堅持下去,會有多慘?
印度40年前就能造出原子彈,為啥卻造不出簡單的子彈?原來如此
美軍為什麼寧願戰敗,也不使用原子彈?多年後事實真相終於被揭開
一窮二白的中國,為何只用6年就造出了原子彈?多年謎團終被揭開
日本遭原子彈襲擊後,如果還不投降,盟軍下一步的行動是什麼
原子彈爆炸一年後,日本天皇終於說出投降真相,沒想到打的是這個主意
當年兩顆原子彈過後,日本沒有選擇投降,美國會採取什麼行動?
如果二戰時,蘇聯已經造出原子彈了,他們會去轟炸日本么?
被原子彈轟炸後百年內寸草不生,廣島現在卻住滿了人,這樣也行?
原子彈爆炸中到底死了多少人?多年後日本給出答案,比我們想的多
二戰結束後,蘇聯為何會在五年內就研製出了原子彈?
美國在二戰中使用的原子彈,造價多少錢一顆?說出來你未必相信!
「原子彈」都研發出這麼多年了,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冷戰已經過去很多年了,美軍為何還要算計怎麼扔原子彈?
中國研製第一顆原子彈花了多少錢?兩場戰爭不在話下,說出來你都不信
為何印度連子彈都造不出,卻能造出原子彈?原來是這樣
還好用了這款轟炸機 不然美軍向廣島投下原子彈後都逃不出來!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不投降,美國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