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麻黃應擺脫「六陳」說

麻黃應擺脫「六陳」說

麻黃應擺脫「六陳」說中藥陳用之說由來已久。最早出現藥物宜放置陳久後使用的提法見於《神農本草經》的序例中:「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後蘇敬在《唐本草》言:「麻黃、陳皮、吳茱萸、半夏、枳實(枳殼)此應陳久也。」但麻黃真正成為「六陳」,是在唐《新修本草》中,該書狼毒條下記載:「與麻黃、橘皮、半夏、吳茱萸、枳實為六陳也。」

麻黃應擺脫「六陳」說

中醫理論認為,中藥的治療作用,主要在於其氣味。六陳藥物在生用時大多氣味都很強烈,有刺激性,服用時有可能出現毒副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和炮製,這些毒副作用會減輕或消失。所以,古人從臨床實踐中長期體會才逐漸提出「六陳」之說。古人將麻黃列入「六陳」可能與恐麻黃汗之太過亡陽有關,如明代李中梓《本草通玄》雲:「雖可汗之症,亦當察病之重輕,人之虛實,不得多服.蓋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誤汗,雖可汗而過汗,則心血為之動搖,或亡陽,或血溢而成壞症,可不兢兢致謹哉。」賈所學《藥品化義》云:「麻黃,為發表散邪之葯也,但元氣虛及勞力感寒或表虛者,斷不可用。若誤用之,自汗不止,筋惕肉,為亡陽證。」

麻黃應擺脫「六陳」說

臨床實踐中發現陳麻黃髮汗作用極弱,新麻黃髮汗力強。如朱進忠《臨證經驗與方法》曰﹕「山西省中醫研究所前所長,已故名老中醫李翰卿先生說:『諸家都雲麻黃辛苦而溫,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是發汗作用最強的藥物,若與桂枝相配則發汗的作用更強,虛人用之不慎,可使漏汗不止。』又說:『《傷寒論》的注釋家們論麻黃的作用時,說到它的發汗作用時說得簡直比蛇蠍還厲害,所以我長期不肯應用。可是有一年,突遇大量的傷寒證,先用小劑麻黃湯治療,結果未見一劑發汗,不得已,將麻黃增至18克,結果仍然一例也不見發汗,其後細察藥店所售之麻黃皆十數年之陳久者,於是改為從野地現采新鮮之麻黃試之,結果均一劑汗出得愈,始知麻黃新舊藥效不同耳』。」可見麻黃陳放久後,發汗作用也會隨之減弱或消失。

麻黃應擺脫「六陳」說

麻黃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徐大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謂其「輕揚上達,無氣無味,乃氣味中之最輕者。故能透出皮膚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積血之中,凡藥力所不能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臨床麻黃不止用於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還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五更泄、臌脹、遺尿等疾病,而陳麻黃的這些作用必然會減弱乃至消失。因此,筆者認為麻黃應擺脫「六陳」之說,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干!干!干!脂肪肝可怎麼辦?
神黃CEO周晉成為《今日中國》雜誌封面人物
中醫六經辨證治糖尿病,非常寶貴的經驗
中醫溫膽湯加減治療頸部淋巴結結核
劉清泉:急症是中醫真正的優勢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