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期刊不應重「外」輕「內」

科技期刊不應重「外」輕「內」

來源:中國科學報

尚智叢胡升華

要真正提升我國科研的國際影響力,僅僅靠一兩本刊物是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我國科技期刊的體系。

雖然國際上有愛思維爾、斯普林格這樣的案例,但現階段,我們還不能把辦期刊看成是純粹的企業行為和商業行為,還需要從國家長遠戰略的角度去考慮進行整體規劃和政策上的扶持,發揮我們的體制優勢,有效地進行追趕和超越。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官網上刊出一則題為《學校獎助陳學偉研究團隊1350萬》的消息,其中提到,學校對陳學偉研究團隊進行了表彰,發出共計1350萬元的獎勵和支持經費。據悉,陳學偉研究團隊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A natural allele of a tranion factor in rice confers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一個轉錄因子的天然變異賦予水稻對稻瘟病的廣譜抗性)的研究論文。此舉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早在2015年,中國科協、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曾聯合發布《關於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為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和學術繁榮,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學術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合理引導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傳播行為,不斷優化學術生態,「大力支持我國各類公共資金資助的優秀科研成果優先在我國中英文科技期刊上發表,便於國內學術界第一時間獲取和利用,著力解決我國科研成果在國外科技期刊發表後帶來的知識產權、使用權、傳播權等問題,增強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

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如何?鼓勵優秀科研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優先發表有何意義?我國科技期刊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現狀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尚智叢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正在大幅提升。「科學領域進入評價Q1區的也有一部分,應該說國內辦的英文科技期刊也形成了一定影響,但是數量比較少,分布在個別學科當中。」

「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起步較晚,而且一直是『作坊式』經營。」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胡升華則認為,與我們的科研實力和綜合國力相比,我國科技期刊的實力還是落後很多。

舉例來說,我國有些重要學科的論文發表在我國科技期刊的比例只有25%左右,絕大部分論文要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而我國這些學科的科技期刊數量則更少,只佔到5%左右。胡升華解釋到,這說明相比於我國經濟實力、科研投入、科研水平、論文產出等等其他環節,我國科技期刊的整體實力還是太弱,科技期刊已經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最薄弱的一環。科技期刊數量有限、影響力不足,「直接影響到我國科研人員在發表論文時選擇期刊的傾向性。」

「國文」發在「國刊」上影響幾何

胡升華和尚智叢都強調,《意見》所提鼓勵我國優秀科研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上發表是值得提倡的。

「科技期刊的數量和影響力是一個國家在全球的科技影響力的重要方面。鼓勵優秀科研成果優先在我國科技期刊上發表有利於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尚智叢另外提醒道,由於國外的所有期刊都是收費發表的,我國科研人員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時需要繳納一定費用,在發表後查閱時也要花錢購買資料庫。據有關學者統計,這兩項費用每年高達幾十億美元。

「所以說,『國文』發在『國刊』上一方面可以節約大量的科研經費,另一方面也對提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有幫助。」尚智叢說。

尚智叢認為,除了發表論文的期刊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是,我們應當使用本國語言撰寫和發表論文。「英文在學術界的統治地位是殖民擴張導致的,並不是英語天然比別的語言更加精確。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我們用漢語表達思想更加精確,特別是在技術工程領域。科學的普遍性比較明顯,但技術工程都普遍帶有地域性和民族性。比如民族的建築技術、民族冶煉工藝等等。現在盲目追求在英文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不過胡升華也提到,《意見》對科研人員的約束力如何,現在科學界存在不同的聲音。比如國家主管部門和戰略科學家認識到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希望能夠發展我們自己的刊物,但是相當一部分一線的科學家還是傾向於把成果發表在更有國際影響力的外國期刊上。「這是現階段必經的一個過程。也從一個側面提示我們,如果沒有更多的措施助推這一工作,《意見》可能不一定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科技評價「指揮棒」也要轉向

「只要我國的評價體系的指揮棒轉過來,我國無論是英語辦刊,還是中文辦刊,其刊登論文的質量都一定會大幅提升。」尚智叢以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為例解釋道,「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論文是用漢語在《科學通報》上發表的,那個年代《科學通報》並沒有進入到SCI,其學術成果還是為國際學術界所看到和承認,可見同行評價還是以工作本身的貢獻來衡量的,而不是以語種和發表在什麼級別的刊物上來評價的。現在我們應逐步轉向以代表作為評價指標,實行代表作評價制度,工作發表在什麼級別的刊物上,刊物的影響因子是多少等等,只是一個參考數據,重要的還是同行評議。」

「中國科學院已經規定院士候選人必須有一篇代表作發表在國內期刊上,科技評價的『硬杠杠』如果有所傾斜可能會對《意見》的推行有所幫助。高教部門和主管部門評價體系的設計上需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支持。」胡升華補充道。

胡升華認為,要真正提升我國科研的國際影響力,僅僅靠一兩本刊物是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我國科技期刊的體系。「由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任主編的《國家科學評論》在創刊一兩年的時間裡影響因子已經達到8,在綜合類的期刊中排名世界第5,說明我們只要集中精力幹事情還是能幹好事情的。我們不缺錢、不缺重要的成果,我們缺的是期刊的整體發展戰略。」

「建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科研成果的整理、出版和傳播一直是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工作領導部門和科學家親力親為,對學術出版和學術期刊的布局進行了認真的規劃,為學術期刊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我們並沒有把成果發表作為純粹的企業行為,交給市場去調節,而是集國家的力量,把它當成國家科學發展的一個環節去做。當時的科技期刊出版規劃是由科學家自己制定的,離開科學家去辦刊,期刊是辦不好的。」胡升華提示,雖然國際上有愛思維爾、斯普林格這樣的案例,但現階段,我們還不能把辦期刊看成是純粹的企業行為和商業行為,還需要從國家長遠戰略的角度去考慮進行整體規劃和政策上的扶持,發揮我們的體制優勢,有效地進行追趕和超越。(生物易構 | 更人性的生物化學試劑採購平台 -bioeg.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有害大腦、讓人成癮、加深性暴力」色情片真有這麼壞嗎?
機器人成為醫生的「高級助手」 讓宮頸癌遠離中國婦女
Nature & PLoS Med:無法治癒的淋病正在全球進一步蔓延
樹突狀細胞如何增強免疫力
電磁英雄法拉第(上):脫穎而出的幸運少年

TAG:Science |

您可能感興趣

科技雜談:國內科技期刊為何「多而不強」
突出重圍,我國科技期刊要苦練「內功」
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未來可期
好論文「肥水外流」嚴重,中國何時能有世界聞名科技期刊
「多而不強」,國內科技期刊如何補齊短板?
讓科技期刊不再「多而不強」
「把脈問診」中國科技期刊:如何解決期刊 「多而不強」
中國科技期刊數量世界第三 質量不夠如何做強?
中國科協研討:如何讓科技期刊不再「多而不強」
我國科技期刊如何邁向高質量?
我國科技期刊數量世界第三 質量不高如何做強
中國科技期刊如何自強?
科技期刊與科學研究:並肩前行、榮辱與共——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側記
薈萃科學發現 引領科技發展——專家談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重磅!四部門聯合發文推動科技期刊改革發展
中國科技期刊之怪現狀:優秀論文爭相「出國」,中文期刊望「洋」興嘆
練就內功「造船」出海-中國科協聚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
科技期刊之於學術傳承
傳統科技期刊,如何坐上數字化轉型的快車?
我國科技期刊數量世界第三:質量不高影響不強,亟待「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