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融合,看他是怎麼做的!
被稱為「一代碩儒","三百年來第一人","同光朝第一大師」的沈寐叟,沈曾植先生是也。清末民初書壇,沈曾植當推為巨擘。康有為素來自負,但多次在文章中提及沈對他書法的影響,對沈氏極為推崇。認為其「行草書,高妙奇崛,與顏平原、楊少師爭道,超佚於蘇黃,何況餘子」。王國維為「沈門三君子」之一,與晚年沈曾植先生接觸較多,經常看沈氏作書,曾有詩讚沈的書法:「古意備張索,近勢雜倪黃」。王邃常先生回憶說:「先生晚年自行變法,冶碑帖於一爐,參分隸加以變化,益見古健奇崛」。後學弘一、余紹宋、鄭誦先、馬一浮、謝無量、陸維釗、沙孟海等人均受其書風影響。
寐叟是晚號,他的大名叫沈曾植,1850年生於浙江嘉興,比康有為大8歲。
沈曾植為學博雅,知類通達,開物成務。精通史學、法學、經學、考據、道藏、佛學、樂律等學問,識見宏遠,被贊為「同光朝第一大師」。沈氏一生大部分時間用於政務和學問上,書學乃是餘事,但先生學養深厚,筆下生風,別俱面?。金蓉鏡稱:「先生早精帖學,得筆於包安吳,壯嗜張廉卿」。即說沈氏早年學淳化閣帖,二王及唐楷,後得益於包世臣、張裕釗。馬一浮說先生還學習過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沈先生學書經歷比較複雜,在先生的題拔書信中,可見先生鑽研過 章草、簡牘和經體,其中還有黃山谷和米芾的影子。先生寫字強調變化,抒發胸中之奇,幾忘紙筆,心行而已。受到當時書法界的推崇,海內外求其字者頗多。先生以草書著稱,取法廣泛,熔漢隸、北碑、章草為一爐。碑、帖並治,尤得力於「二爨」,體勢飛動朴茂,純以神行。個性強烈,為書法藝術開闢出了一個新的境界。
沈寐叟的書法,是碑帖結合的一個範例。他早年學包世臣,學二爨,後來喜歡張裕釗,這種路徑擱在一般人早就寫「死」了——寫爨的成爨體,寫張裕釗的成南宮體,但沈寐叟能脫出來,完全是因為他學問太大,學通了,堵不住了……
沈寐叟的書法價值,在於他的探索與突破。碑帖結合是沈寐叟的書法道路,當今和未來,書家若有大的作為,也必然要走這條路。
今天仍有書論家在「碑學帖學」地嘮叨,他們真該回過頭去,好好讀讀沈寐叟了。


※說真的,千萬別這樣練書法!
※青年書家閆玉最新楷書書法作品,書法作品尺寸越大寫的越好!
※這是一個扇扇子的季節
※養眼!啟功《千字文》
※秀而不媚!清代狀元陳繼昌書法欣賞
TAG:中國書法 |
※尊魏推碑,抑帖卑唐的康有為,他是這樣進行碑帖融合的
※人臉融合?沒有想像中難!
※他的書法可以說是碑帖融合的理想狀態
※狙擊手與環境完美融合的照片,很少有人能找到他們,找到一個算你厲害!
※同樣都是悟空和貝吉塔的融合,為什麼看上去都不一樣?
※竟能完美融合未來感與復古情?還真讓它做到了!
※藝術和現實的融合,誰說藝術就是普通人看不懂的了,這些圖好極了
※怪獸對奧特曼的融合變身,是怎麼想的呢?傑頓:我也會融合
※將 iOS 和 Mac 融合到一起到底靠不靠譜?看看蘋果自己是怎麼說的
※將 iOS和Mac 融合到一起到底靠不靠譜?看看蘋果自己是怎麼說的
※《風箏》:信仰需要的是融合,還是你死我活?
※用雲計算的思維做超融合 原來可以這樣玩?!
※易經:吸收不同的觀點,融合成自己的見識,你就是一個集大成的人
※論碑帖融合,我們最應該向他學習!
※醋與它的完美融合,多吃一口,護心抗老很有效,很多人卻不知道
※帝牙盧卡: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我和別人融合了,而且很醜!
※幾何與風景的融合,讓這些黑白手稿變得與眾不同
※將梵高與服裝融合,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孫儷是有多白呢,竟然能將鞋環與腿融合在一起?這膚色我羨慕了!
※白蛇緣起:小白其實是她們的融合?總算知道像誰真人版就是她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