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13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13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13

【觀老莊影響論(三教源流同異論)】

逸塵

觀老莊影響論(三教源流同異論)

明 · 那羅延屈、海印沙門、釋德清 撰

逸塵 註解

敘意

西域諸祖造論以破外道之執,須善自他宗。此方從古經論諸師,未有不善自他宗者。吾宗末學,安於孤陋,昧於同體,視為異物。不能融通教觀,難於利俗。其有初信之士,不能深窮教典。苦於名相支離,難於理會。至於酷嗜老莊為文章淵藪,及其言論指歸,莫不望洋而嘆也。

迨觀諸家注釋,各徇所見,難以折衷。及見口義副墨,深引佛經,每一言有當,且謂一大藏經皆從此出。而惑者以為必當,深有慨焉。

余居海上枯坐之餘,因閱楞嚴法華次,有請益老莊之旨者,遂蔓衍及此以自決。非敢求知於真人,以為必當之論也。且慨從古原教破敵者,發葯居多,而啟膏肓之疾者少。非不妙投,第未診其病源耳。是故余以唯心識觀而印決之。如摩尼珠圓照,五色相鮮,空谷傳聲,眾響斯應。苟唯心識而觀諸法,則彼自不出影響間也。故以名論。

【注】

昧於同體:昧,糊塗,不明白,無知。同體,文中指與己相同的那個宗派。昧於同體,意指對本派理論不清楚,不明白。

淵藪:深潭為淵,澤通稱為藪。淵藪,指眾水聚集之所。文章淵藪指文章匯聚的典籍。

副墨:原本是莊子虛擬的一個人名。副是輔助,墨是翰墨。意謂文字並非道的本身,不過是傳道之助。

指歸:宗旨或意向所在。

口義:口述義理。原意為唐代科舉考試中的口試,口頭述講儒家經義。另有墨義,是指筆答。

唯心識觀:用萬法唯識的觀念去看待一切事物。

膏肓(gāo huāng):古代醫家指心臟和膈之間的部位。病入膏肓,指病已深入到人體內部,難於醫治。

摩尼珠:佛學中是指離垢、如意之珠寶。能映現一切,隨意出生種種意願所求物。用它來比喻心性佛性。

【解】

古印度的諸位祖師,創立了許多理論破除外道的執著。他們都是通達自宗和他宗的。此方(中土)從古以來的經論師們,沒有不是同時通達自宗與他宗義理的。但我宗的後輩末學,自滿於孤陋寡聞,對自宗教義尚不明了,對於他宗義理視為異端邪說。因此便不能圓融通達佛教的教義觀行。是很難於利益眾生的。有些初具信仰的人,不能深入地理解佛教典籍,苦於名詞術語繁雜眾多,難於理解領會。至於那些酷愛老莊著作文採的人,對於老莊著作的義理旨趣,沒有不望洋興嘆的。

遍覽各家的註解,都是依循各自的一己之見,很難將他們融合到一起。有些人或口述己見,或著書立說,引經據典,只要有一句能解釋得比較恰當,便說整個大藏經皆從此出。不明白的人看了,還以為他說得對。對此,我是深有感慨的。

我在雷州禪坐之餘,常研讀楞嚴、法華二經。時有學人來請教老莊學說的旨趣,我便以楞嚴、法華的思想來解讀老莊,並為之作答。於是便延伸擴展寫下了這些文字,作為自己的認識。不是敢把從真人那裡求取的知見,把它當作最妥當的理論來顯示。只是感嘆,從古以來的大德們,用古老的宗教義理,教人破除身上的執著。用藥雖多,但很少能去掉膏肓之疾。並非不善於用藥,而是未弄清病源。所以,我才用佛教的唯心識觀來印證決斷它。就像用摩尼珠來映照事物,五色鮮明,空谷傳音,眾響相應。如果用唯心識觀的道理來觀諸法,那麼,諸法不過是心的色影音響而已。所以,我把我的論著命名為《觀老莊影響論》。

鳴謝

本文作者:逸塵老師

校對編輯:凈元、凈鴻

封圖拍攝:快樂成長

總編輯:默塵

排版:凈妍

阿彌陀佛大心咒編輯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彌陀佛大心咒 的精彩文章: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05

TAG:阿彌陀佛大心咒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90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解讀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