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看出劉濞將來要造反為何不殺了他?其實這只是劉邦的一計!
漢景帝時期,發生了一場差點要了大漢王朝性命的叛亂,當時的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發動反抗大漢王朝統治的叛亂,史稱「七國之亂」。而這場叛亂的幕後始作俑者就是吳王劉濞。
吳王劉濞是劉邦的二哥劉仲的兒子,換句話說劉邦是劉濞的親叔叔,在淮南王英布造反之時,劉邦親率大軍前去平叛,而剛剛二十的劉濞以騎將的身份跟隨自己的叔叔參加了這場剿滅英布的戰役,在戰役中劉濞身先士卒,立了不少軍功。
在平定英布叛亂之後,劉邦擔心吳地會稽人輕佻強悍,沒有勇猛雄壯的藩王來鎮服他們不行,決定派一個鎮的住場子的人前去哪裡就藩,但是劉邦自己的兒子都還年幼,劉邦思來想去也只有劉濞比較合適,便決定將這個任務交給了這個侄兒。
然而在冊封劉濞為吳王的大典上卻發生奇怪的一幕。劉邦看到前來受封的劉濞,突然指著他的鼻子說「你小子天生一副反相,將來東南方向發生叛亂,是不是你要背叛我?」這話說的劉濞當時一愣馬上跪下連忙說道「臣不敢,臣一生忠於皇上,忠於大漢。」接著劉邦又摸著劉濞的背說「我們都是劉氏的子孫,東南方向是你的封地,希望將來你做任何決定都要謹慎,好好治理那個地方!」
這就不得不讓好奇,既然劉邦看出了劉濞將來要造反,為何不殺了他,還要執意要封他為王?那就看劉邦是不是真的從面相上看出了劉濞要造反了。
如果劉邦真看出了劉濞將來要造反而不殺他的原因,大概是因為自己的二哥劉仲,劉邦與自己的二哥感情是很深厚的,在將自己的二哥封為代王之後,匈奴攻打邊防重地代國,而作為代王的劉仲毫無軍事才能無法抵抗匈奴入侵只能棄國獨自逃回洛陽,這樣的事件在當時砍頭都是輕的,誅滅九族都不為過,但劉邦念及兄弟之間的感情並沒有為難他,只是將他降為侯爵,二哥死後,劉邦愛屋及烏將這份兄弟之情轉移到了他的侄兒劉濞身上,況且當時分封詔書已經公告天下,又怎麼臨陣殺了劉濞讓天下疑心,成為輿論攻擊的對象?也只能曉之以情,好言相勸了。
但結合劉邦一生多疑的性格,小編認為,所謂劉邦看出劉濞將來要造反多半是劉邦的一計,是詐劉濞的,目的是讓他老老實實的在吳國待著好好做事。為什麼這麼說?第一劉邦不是第一次見到劉濞,如果他真的會相面,為何在受封大典之時才看出來,早的時候怎麼沒看出來?
二就算劉邦當時才看出劉濞的造反之相,事後劉邦完全可以找個理由將劉濞或貶或殺,但他都沒有這麼做,而劉濞也在吳國也算恪守本分,只是後來朝廷採用晁錯的一系列削藩政策和自己兒子被錯殺才讓他一步步走上造反的不歸路。


※坐錯位置的皇帝,一不小心就將江山弄沒了!
※此人曾背叛過劉邦,是他一生最恨的人,為何劉邦要封他為候?
※被後世黑的最慘的猛將,曾經一人滅掉三個國家
※虎毒尚且不食子,一位母親為何要毒死自己的親生兒子
※翻遍史書再也難找出隋文帝與獨孤皇后這樣的愛情故事!
TAG:祥子讀歷史 |
※樊噲曾經救過劉邦的命,怎麼只是劉邦聽說他要反,毫不猶豫就派人殺他
※若劉邦沒有他,那天下是誰的就不一定了,不是韓信也不是張良!
※韓信要如何做,才能從劉邦呂后的手裡回下來?他並不是沒有機會
※為何韓信在歷史上不得不死?看了他的簡歷,要我是劉邦我也殺!
※一而再,再而三,劉邦這樣玩弄韓信,如果是你能不反嗎?
※雍齒背叛了劉邦,為何劉邦抓住他後沒有殺他,還給他封了侯?
※韓信為何不造劉邦的反,您看這個原因可有意思?
※此人說劉邦老了,韓信死了,我還怕誰?起兵造反,卻被整得很慘
※劉邦一連殺了7個異姓王,卻為何不敢殺此人,而且還很聽他的話?
※劉邦稱帝後,殺了許多功臣為何不殺張良,原來是因為這些!
※韓信明知劉邦要殺他,為什麼不起兵造反?原因和你所想大不一樣!
※如果秦始皇嬴政不死,劉邦和項羽還能不能造反?說出來你別不信
※劉邦為何不立戚夫人為皇后?不是他不願,而是呂后的這一手段太厲害
※劉邦根本沒有亂殺功臣!比如韓信,從這幾點可以看出他真的想謀反
※劉邦殺功臣是過河拆橋,反過來,劉邦不殺他們,後果是不可想像的
※劉備為什麼不直接說是劉邦之後呢?這是有原因的
※樊噲為什麼躲過了劉邦的懷疑,這幾點說明他真的不簡單!
※韓信為何不造劉邦的反,其實並非他不想,而是不敢
※一人差點殺了劉邦,結果賞,一人救了劉邦,結果死,這是為何!
※韓信如果真的造反,劉邦能打過他嗎?說出來你別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