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津:價值自貶與自我潰滅

孫津:價值自貶與自我潰滅

《中國美術報》第73期

價值自貶與自我潰滅

孫津

所謂「當代藝術就是垃圾」,指的是某種現象,而不是哪些具體的作品,即是說,當代藝術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產生和運作,以及自覺不自覺地對此加以肯定等現象,都是形同垃圾一樣的意識和行為。這樣講的根據可以簡要概括為兩句話,即價值自貶的不值得和自我潰滅的亂折騰。

價值自貶的不值得

不難理解,這裡的「垃圾」是在形容詞意義上用的,指的是某個事物、某種行為或某些東西沒有什麼價值或意義,是不值得的,比如不值得做、不值得欣賞、不值得保留等。在此意義上講,至少有三個主要原因表明「當代藝術」這種現象必然、也只能就是垃圾一樣的存在,儘管歸在這個名稱中的內容未必都是垃圾。

其一,相對於美術來講,當代藝術較為容易做,專業要求也偏低,所以扔了也不可惜,或者說本來就不值得留著。

眾所周知,當代藝術在藝術門類(或分類)上並不局限於美術,還包括表演、裝置、行為等各種形式,甚至可以說任何因素、材料都能夠構成當代藝術。但是,不管當代藝術怎麼折騰,總的情況還是把自己打扮成美術的面目,或者說,理論家和藝術家自覺不自覺地還是從美術的角度或歸類來看待當代藝術。表面上看,這種情況的含義既模糊又彆扭,其實是當代藝術的故意為之,因為只有這樣才便於偷懶,才能夠投機。

幾乎所有讚賞當代藝術的說法都認為它是一種創新和進步,所以也都認為僅僅局限於美術的角度去看待當代藝術就是保守和落後。創新當然可以,美術既不主張也不可能墨守成規,問題在於,一個東西改變得不再具有既有的規定性的時候,就很難再說它還是原來那個東西了。既然這樣,當代藝術為什麼不幹脆和美術分離呢?原因再簡單不過了:搞美術比做當代藝術難得多,專業要求也高得多。雖然難度大、要求高並不等於一定都是好作品,然而正因為如此,選擇相對容易和要求低的路數何樂而不為呢!其實,經驗早已表明,規定性越明確,或者說局限越多的東西,操作起來可能難度越大,但是做出來的好東西也才越有價值。因此,當代藝術一方面標榜自己在創新,另一方面卻悄悄地利用美術已經建立的美學特性和價值來投機,並以此來掩飾當代藝術的無意義、無價值以及不值得當真。

其二,當代藝術的總體面貌醜陋怪異,不值得欣賞體驗。

文學藝術的任何門類,包括美術,並不只是表現優美和雅緻,它們可以表現醜陋、怪異、可惡甚至殘忍。問題在於,包括文學在內的各種藝術形式,尤其是叫做「美術」的視覺藝術,它們表現醜陋、怪異、可惡甚至殘忍,為的正是指責、批判和避免再產生這些東西,由此達到的是一種「知道」和「認識」,而其表現方式或形態仍然儘可能做到優美和雅緻。相反,當代藝術就把各種醜陋、怪異、可惡甚至殘忍當成內容和目的,而且逼著人們直接去觀看、傾聽、觸摸、體驗這些東西本身。

或許是故作正經吧,當代藝術家幾乎都擺出一副批判者的姿態,好像很有理想和抱負,很深沉、很有責任感。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卻用不著為此犧牲優美和雅緻。且不說傳統藝術,即使一百多年前現代藝術生成的時候所追求的仍然是優美和雅緻,只不過其道理或根據與傳統的(或既有的)藝術觀念不同,而且也不妨礙同時用其作品揭露醜惡、批判世界。但當代藝術覺得這些路數都過於局限,不夠驚悚,要想標新立異、打開市場,就不得不直接求助於醜陋怪異,製造出各種根本不值得欣賞評說和體驗參與的物件和場景。

其三,當代藝術屬於空殼化的廣告式生活,不值得參與。

從美學範疇講,藝術形態的真實含義往往是由習慣來選擇的,到了今天,這種情況已經成為大家都會說的那句話:「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其實,這兩個「化」的機制和特徵就是製作,所以廣告不僅成就了這種藝術門類,而且把人的生活也廣告化了。因此,根本不存在什麼美學意義上的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和生活之間也不存在什麼有意義的聯繫,有的只是囊括或裹挾了所有人的廣告式生活。在這種境況中,廣告的內容並不重要,關鍵是廣告式生活使每個人都有了持續參與社會消費的機會或可能。當代藝術要抓住的,就是這種機會和可能。

事實上,就當下而言,廣告已經給人帶來了體制化的異化,也就是平等權利本身的無內容化,或者反過來說,規則就在於把形式當成內容。廣告隨時隨處擺出誘使人參與其中的架勢和姿態,而它那種批量生產的機制和鋪天蓋地的氛圍,把自主的生活掏得只剩下程式空殼。當代藝術不僅很好地利用了廣告式生活,而且作為這種廣告,對藝術內容的空殼化推波助瀾。至少有一個事實很能說明當代藝術的廣告特性和空殼化形態,即但凡出了名、賺了錢,至少是拿得出來辦展覽的當代藝術,幾乎都是起一個題目再用大同小異的方式大量複製,並美其名曰為某某「系列」。為了虛張聲勢,當代藝術的作品往往喜歡製作龐雜的體量、佔據巨大的空間,甚至設置綿延的時長。

自我潰滅的亂折騰

既然當代藝術如此不值得做和沒有價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起勁於此呢?答案很簡單:有人想賺錢,有人想出名,有人既想賺錢又想出名。隨便指出一個事實,就可以知道這樣講的根據了,當代藝術只要不被忽悠得名氣很大、不被炒作得價格超高,幾乎就沒人去看。當然,並不是所有當代藝術家都是為了賺錢和出名,相反,當代藝術的這種亂折騰其實是很有現實根據和道理的,而不是出於哪些人的故意作惡。這個根據和道理就在於,當代藝術並不僅僅是「像」自我潰滅的亂折騰,而是自覺不自覺並且特徵化地體現了人的當今境況。正因為如此,人的最終前途或者說文明境況必然是走向自我潰滅,而現在正是這一走向的臨界點或轉折點,其特徵性的稱謂就是「當代」。

其實,藝術要用什麼「代」來做名稱本身就很可疑,因為如果藝術家有本事盡可以根據自己作品的特徵或創作理念起個相應的名字。然而,正是為了挖空心思給這種亂折騰的藝術現象找個合理性,本來是個時間概念的「當代」才被拿來做了它的名稱或標誌。曾幾何時,我們以為「現代」很先進,因為它的意思就是「時尚」(modern),也就是所謂與時俱進。「當代」則不同,它的意思是「時下」(contemporary),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導向,甚至都沒有停滯或延續的時間。然而,正是當代的這種特性被當代藝術悄悄地當成了自己做大旗的虎皮,由此,「當代」不僅保持和延續著「現代」的先進性,包括與各種「現代化」共處,而且具有任意創新的便利和優勢,也就是不用考慮這種「創新」是真的還是假的、有沒有價值或意義。

或許,正是迫於或懾於這種看似含義模糊但卻被作為代表了道德或進步的當代性,時常有並不屬於「當代藝術」的藝術家及其作品也參加進來,或者被圈子裡的人拉進來。這樣做當然是為了表現自己的進步性、創新性或開放性,但更為現實的原因不過是經紀人、批評家、商人,以及藝術家的合謀,為的仍然是出名揚名和賺錢發財。所以才說,「垃圾」指的是叫做「當代藝術」的這種理念、運作、氛圍甚至運動,而並不專指其中的全部或某些作品。

其實,上述這些情況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這就是當代藝術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所謂「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然而,與「畜生知足不知丑」不同,人是「知丑不知足」。當代藝術也是如此,比如看起來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其實只有這樣大肆浪費才有進行投機的可能,以實現所謂的消費拉動、開拓賺錢的市場,所以才說它不過是人類自我折騰、走向潰滅的特徵化表現。

(本欄目文章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身邊的兩大筆杆子 田家英與陳伯達的名聯風波
香港回歸20周年專題報道·系列一
案上雲煙——明清銅爐鑒藏的前世今生
「鄂博情深——新疆採風寫生創作展武漢」在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開幕
畢業季活動:老調子難翻新花樣

TAG:中國美術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諸葛自貶與司馬昭諉過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