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重攜自主研發5MW風電機組開啟海上風電之旅

太重攜自主研發5MW風電機組開啟海上風電之旅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2017年6月22日,太重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5MW風電機組——TZ5000/153在太重濱海臨港基地碼頭正式裝船發運。太重5MW海上風電機組是在先後突破了海上風電機組總體設計、載荷計算、抗颱風控制策略、海上風電防腐技術以及增速齒輪箱等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目前國內葉輪直徑最大、風場安全等級最高的5MW海上風電機組,標誌著太重跨入了高端風電裝備自主創新的最前沿。

創新是一個企業與發展的根本,創新則興,不創新則亡。近年來,太重集團堅持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全面實施創新驅動,通過創新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先後完成了對煤炭與礦山機械、冶金機械、風電設備與新能源、工程機械與高端液壓產品、軌道交通設備港口機械和海工裝備等六大領域的創新驅動,其中一些產品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太重人堅持認為,惟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處於主動,立於不敗之地。

太重集團董事長王創民說,我們的靈魂就是創新,只有這樣不斷創新,才能適應市場。研發新產品、搶佔新市場,太重從來是提前謀劃、及早動手。在這一「前」一「早」的推動下,太重靠著自主創新一舉佔領了風電裝備制高點。

近年來,太重集團在穩固傳統產業的同時,將風電設備作為企業轉型發展的重點項目,以風電整機及其關鍵零部件增速器系列開發等為突破口,創新技術路徑,加大產品開發,迅速形成規模,搶佔市場先機。2009年太重集團第一台1.5兆瓦風電機組研製成功並發往大同新榮風場,並成功調試併網發電,從此,從1.5兆瓦、2兆瓦、3兆瓦到5兆瓦,太重風電設備研發一年一個型號,創造了「當年設計,當年製造,當年併網發電」的太重速度。2015年在原來成功研製系列產品的基礎上,太重自主研發完成國內首台套新型6兆瓦的風電機組,填補了我國大功率風電機組自主研發的技術空白。2017年6月,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首台海上5MW風電機組研製成功,展示了太重非凡的裝備製造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標誌太重正式進軍海上風電市場,是歷史性的跨越。

在技術創新引領推動下,太重是國內領先的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設計、研發、製造企業。目前,風電整機已產出1.5、2.0、3.0、5.0兆瓦等多種機型,具有GL(德國船級社)和中國船級社雙認證,技術和質量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從最初的主軸、增速器,到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整機,太重逐步向更高目標邁進。在華電、國電、晉能等用戶單位支持和信任下,太重相繼承擔國內12個風電總承包項目,覆蓋東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地,累計簽訂合同裝機容量超過了150萬千瓦,走出了一條裝備製造與EPC承包相結合的發展道路,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也讓用戶享受到全方位的「交鑰匙」服務。目前太重自行開發的風電場容量總計39萬千瓦,到「十三五」末開發總容量計劃達到300萬千瓦,創造工業產值120億元。

風電行業是省委、省政府重點支持的行業之一,是實現山西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2015年12月開工建設的太重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零部件智能化工廠建設項目,已被我省列為高端製造產業轉型重點工程項目。該項目新增機架、主軸、增速器、電控系統生產及整機裝配試驗智能化生產線,將引入核心工藝設備,打造數字化智能控制系統,預計2017年9月建成投產。屆時,可滿足年500台2~3兆瓦風機智能化生產的需求,追加工藝設備後,產能將提升至年1000台,實現年產值70億元。該項目建成後,不僅將成為太重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製造的樣板工程,也將成為國內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風電裝備製造基地,實現高端裝備製造業水平的又一跨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極星電力網 的精彩文章:

湖南臨武:變風資源為「聚寶盆」
海綿城市建設又有新進展 多地專項規劃相繼出爐
台中港、興達港成台灣海上風電雙箭頭
鋰電池產業全景圖
高濃度有機廢水生物蒸發處理技術及展望

TAG:北極星電力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基於風洞實驗的浮動式海上風電機組載荷控制技術研究獲進展
快速發展的風力機真對環境有影響?我國沙漠風電機項目是一舉雙贏
風力機真對環境有影響?新研究稱我國沙漠風電機項目是一舉雙贏
21億隻鳥兒「移民」美國加拿大,科學家建議趕快關閉風電機!
風電機絞殺1300隻猛禽成新頂級食肉動物,還有必要發展風電嗎?
風電機絞殺1300隻猛禽成頂級食肉動物,還有必要發展風電嗎?
風電機是頂級食肉動物,正消滅鳥類霸主?科學家稱並非反對風能!
美國「地球眼」衛星看玉林 大容山百米風電機如同牙籤
風電機成「新頂級捕食者」?對比這些殺手,只是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