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絲蠶為媒介的古今對話

以絲蠶為媒介的古今對話

化 局部(綜合材料) 500×700厘米 2017年呂越

6月24日,「機杼——當代藝術展」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亮相。展覽邀請了近30位當代藝術家,在回顧絲綢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探索文明與生命的意義,並用他們各自獨特的語言與之展開全新的對話。

絲蠶文化激發當代創作

中國的蠶文化歷史悠久,華夏先民從蠶(卵——蛹——羽化為蛾)的生態變化中,內觀生命的幻變與輪迴,聯想至「天地生死」「事鬼神而用之」,建立起一套關於桑蠶絲織的儀式文明,進而影響中國哲學思維和秩序觀念,衍生出一套身份、等級、官銜、禮儀制度,延續兩千多年,成為中國禮治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次展覽以「機杼」為主題,邀請近30位當代藝術家從絲綢的文化內涵和邏輯出發進行創作。「沉澱千年的絲蠶文化如何激發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靈感,精湛的絲織技藝如何與當代藝術對話產生奇妙火花,這是展覽策劃的初衷,也是當下值得討論的藝術命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策展人之一的呂越介紹道。從蠶的生命哲學到絲織的歷史發展,再到當代絲文化的幻變,展覽力圖構建一條貫穿中華文明內部的「絲路」。

蘇州是蘇綉、宋錦的發源地,明清兩代在此設立蘇州織造局,使它成為了最重要的絲織業中心、遠近聞名的絲綢之府。這座城市從古至今都和絲絹有著極為重要的關聯。展覽選擇在蘇州舉辦,無疑是回溯到歷史現場,「遊絲描、陌上桑、琴瑟絲弦、錦步障……」這些畫面已縈繞在我們對這個城市的想像之中。在古代,文人墨客們用淡雅的筆墨繪畫出江南的氣質;在當下,身份多元的藝術家用其作品詮釋對絲蠶文化的理解和體悟。在「機杼」中,當代藝術與傳統文明產生了思想的碰撞和藝術的火花。

正如蘇州金雞湖美術館館長殷衛東所說,「藝術家們面對古老的絲織文化,用各自獨特的語言和經歷與之展開一次全新的對話,這是對古今生活與藝術的意趣呈現,亦是對通透人生的美好願景。我們可以在這場傳統技藝與歷史情感融合的展覽中,看到絲綢文化豐富的藝術內涵,並給觀眾帶來對古老東方文明的思考與啟示。」

「破繭重生」與藝術重構

桑蠶絲織在某種意義上也影響著中國藝術的發展形狀,從帛到絹,不僅構成了中國文人書寫丹青的載體演進,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中國藝術觀看世界、抒發情懷的方式方法。蠶的作繭自縛是為破繭重生,以完成一次靈魂的飛升;藝術家面對一個新的選題、傳統絲織文化面對當代多元語境,又何嘗不是一次重塑?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說:「此次展覽體現出了兩個特點:一是實驗性,二是品質。在這個展覽中我看到了更為細膩的當代藝術表現,也看到了很明顯的跨界現象,包括藝術家的跨界、材料運用的廣泛以及思想的跨界,即重新建構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此次參展藝術家身份多元,有些作品以常態化的繪畫呈現,有些作品則一反藝術家以往的創作形態,體現出一種藝術自我的「破繭重生」。展出的作品幾乎涵蓋當代藝術的所有門類,繪畫、雕塑、裝置、影像、觀念,也包含聲音、舞蹈等跨界藝術作品。對於主題的思考與表達,藝術家從個人語言的脈絡出發,轉換方式多樣。徐冰、梁紹基、徐累、邱志傑、姜傑、呂越、林延、章燕紫、吳華、王曜、強勇、高茜、徐維靜等人的作品以「破繭」的方式回應演繹了蠶的生命形態,猶如一部關於蠶的生命考古學;劉慶和、喻紅、韋佳、豈夢光、張見、金小堯等藝術家從架上繪畫的角度思考個體與文化、社會、心理的諸多關聯,絲綢在這些藝術家的語境中幻化為一個隱形的文化概念,卻也無形地指導著他們的行為邏輯;李超德、范煒焱、姜竹松、李榮林、肖素紅、苑鳴鑫、姚永強、鄭為人、朱偉等人從自我的傳統入手,用熟悉的個人語言對話此次展覽的主題,對自我藝術的審視猶如抽絲剝繭般細膩;朱哲琴、王亞彬、南吉則從聲音、舞蹈、影像的維度詮釋蠶與絲綢的美學意義,同時也看到在絲綢的文化框架中,繪畫、當代藝術如何與其他媒介藝術形式的跨界與互動。

在另一位策展人章燕紫看來,當代藝術與「編織」在某種層面上有共通之意,藝術家會受到來自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式各樣的影響,當這些成為創作者的基因,才能將其觀看、感受、思考與理想編織進自己的藝術作品。聯繫展覽初衷來看,此次以傳統元素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展,既體現出傳統文明在當代藝術語言和語境下以一種新的形式得以傳承、發展,同時也給當下的藝術家提供了一個觀照自身的契機,引發一場「我與古今、我與文明」的藝術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家網 的精彩文章:

外國油畫:蝴蝶折翼,天使飛
何家英人物畫勾線,精妙如斯!
美哭!古典油畫里的美人臉
必看的「存錢秘籍」值得分享!
2017北京書法大講堂啟動

TAG:中國美術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