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風韻清殊入化境——柳詠絮

風韻清殊入化境——柳詠絮

柳詠絮,1937年生,江西玉山縣人,教授。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現為瀋陽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日本東京中國書畫院顧問。歷任中國美術教學研究會理事、政協遼寧省委五、六、七屆委員、日本神奈川國際兒童畫展評委。自幼隨父柳子谷學習山水、竹蘭等繪畫,1958年於瀋陽師範學院畢業,長期從事美術教學及教學研究工作。在遼寧美術館,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山東美術館等舉辦多次個展。

本想靜下心來瀏覽和梳理一下著名畫家柳詠絮的從藝之路和她那清秀飄逸,氣韻生髮畫作背後的故事,但一串串當今畫界泰斗和文評大家生花妙筆的點評跳入我的眼帘,躊躇之間久久未能下筆。他們是楊仁愷、孫其峰、王前、廖靜文、孫世昌、張世彥、朱鳴岡、王弘力、上官甫貴、平生、黃復盛……。眾說紛紜,美評如潮。

(一)

提起柳詠絮,自然要與其父柳子谷關聯在一起。柳子谷先生是20世紀的同齡人,早在30年代便蜚聲畫壇。1928年至1930年,出任上海美專教授和南京美專國畫系主任,兼職於中央大學教授。20世紀30——40年代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柳子谷畫存第一集》,于右任為之作序。1936年作品入選全國畫展並輯人《現代書畫集》,其成就輯入《中華民國36年美術年鑒》。曾一度與徐悲鴻、張書旗被譽為「金陵三傑」。柳子谷先生在繪畫創作中,對竹、蘭的繪畫技法不斷探索,努力以新的視角、新的筆墨、新的意境,去創造自己的竹、蘭風貌。徐悲鴻贊他的《雨竹》「畫到濛濛雨欲滴,先生墨妙耐尋思」;蔡元培先生稱他為「畫竹聖手」;美評家郎紹君評他畫的竹「簡約清勁,一望可知其為鄭板橋的淵源關係……,子谷之竹多置於真實的空間伴以明月、細雨、流水,令人覺得這是呼吸著空氣」。著名美術評論家薛永年說:「柳子谷的《抗美援朝戰爭畫卷》、《山村新貌》,最為突出的一點是開拓了中國畫的領域,他的獨特性、不可取代性,將永遠載入美術史冊。」

柳詠絮自幼目睹先生作畫,整日繞膝先生案前,聆聽先生教誨,盡得先生畫竹、蘭妙法,遂繼承其父衣缽,博採其長,打下了堅實的傳統畫基礎,進人花鳥畫創作之境。1956年她的作品《芙蓉游魚圖》參加全國第一屆美展;1961年作品參加維也納世界博覽會;1986年《魚樂圖》獲中日現代水墨畫聯展優秀獎;1987年應邀赴日本參加國際兒童畫創作問題學術交流會;1988年被聘為日本神奈川國際兒童畫展評委,是我國第一位被聘的專家;1998年《相迎相歡》獲「文藝報」創作一等獎;1999年獲中國文聯「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198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柳詠絮中國畫作品》,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美術家精品集》,榮寶齋出版社出版《寫意竹蘭畫范》(柳子谷、柳詠絮合著)。1998年在中央電視台、遼寧電視台主講《水墨畫入門》,其業績入載《中國文化報》、《美術大觀》、《中國書畫報》、《國畫家》、《文化學刊》等期刊。柳詠絮1958年於瀋陽師範學院畢業,長期從事美術教學及教學研究工作,主編《中學美術試用課本》(國家教委審定)等美術普及書籍,並培養出大批的美術教育人才和愛好美術的青少年。

(二)

花鳥畫歷史悠久,但源於何時,缺乏確切的歷史記載,至唐代已有專門的花鳥畫家,北宋花鳥畫最為繁榮,南宋及元代,山水興而花鳥衰,明清以來花鳥及水墨竹、梅、蘭又復興轉盛。元代的黃荃和徐熙成為花鳥畫的兩大標準流派,世稱「黃荃富貴,徐熙野逸」,不僅支配了元代的花鳥畫壇,統領了南宋的花鳥畫家,流風餘韻,曆元、明、清至近代而不竭。而花鳥畫的水墨和小寫意畫法元代開始流行,經明代早中期宮廷畫家林良、呂紀和畫家沈周、文徽明的發展,到明代中後期的陳淳、徐渭終於完成了向水墨大寫意的飛躍。徐渭是水墨大寫意的確立者,對後世的八大山人、石濤、鄭燮、李文膺、清末海派直至現代齊白石、李苦禪等人都產生深遠影響。

柳詠絮在繼承傳統花鳥畫的基礎上,承襲子谷遺風,使其畫進入蕭散超脫,心手相應的創作階段。畫家對自己的作品要求與傳統繪畫求大同、求大異,這是矛盾的兩方面,是繼承與創新的體現,創新要融古今中外的繪畫語言,是水到渠成。她將寫生的素材默記於心,很好的轉化為花鳥寫意,她的畫立意平實,畫境清韻,多元審美;傳統題材,師古出新,別開婉麗;構圖簡括,但氣蘊生髮,滿紙靈動;畫面虛靜,但微勢縹緲,境界全出。她有深厚的傳統功底,紮實的筆墨功夫,並深愛著傳統的方式,演繹著現代的人文情懷。

柳詠絮擅畫魚,她認為:「人魚相對,靈犀相通,人知魚之樂,魚曉人之情。閑靜時觀魚,恍若置身世外,凝目貫神之間,浮躁心境彷彿隨魚兒的遊動而趨於平和。」作品《九魚圖》、《相逐相歡》墨韻生髮,水光瀲灧,魚兒攜伴相游浮沉自如,如水底行雲呼之欲出,給人以靈動之感;水墨暈染出「漾漾帶山光,澄澄倒樹影」,顯現「魚躍清池滿,鶯吟綠樹低」的意境。畫家在作品《激流》中又是一種意境:多種魚類出生在淺水溪流間,隨波逐流游至江河湖海,待成熟後,奮力拚搏,逆流而上,躍險灘、闖激流、穿瀑布,唯勇者、健者到達目地繁衍後代,其生命不息何其偉也。足見畫家以魚喻人,鼓勵其戰勝困境,成之棟樑。《有餘圖》是借「魚」與「余」偕音,故民間以魚寓富裕吉祥,喻含「年年有餘」、「吉慶有餘」之意。畫面所呈現出來的幽花渡水、泉清鱗影的景色:柳蔭下魚兒悠閑地游戈,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相互纏綿,有的朱尾戲綸,有的逐流弄萍,有的夫唱妻隨……。構圖疏密相間,魚兒穿插有致,虛實靈動,妙在能合,神在能離,前後、大小、濃淡集於一紙。這種寫意的技法觀照出畫家以紙為塘、計白為水,落墨生魚和寄情於景,情景交融,意溢乎形,超然物外的曠世情懷,使人在平實中領悟美好,進而去思索。

其實,畫家畫魚而非指某一魚種,而是抓住魚類的某些自然屬性,更好地發揮筆墨優勢,創造了自己的表現方法。超其形而求其意,以意還形,含意於形,正象徐渭「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和「不求形似求生韻」。

(三)

莊子認為,對人來說,外在形體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內在精神,只要順其自然,內在的真實就顯得彌足珍貴。莊子真朴、自然的審美觀念,對內在神韻的核心追求,很容易引導中國繪畫從寫實走向寫意。重意輕形、重寫輕繪是自顧愷之、謝赫之後的普遍審美傾向,也是文人畫在宋元之後獨佔鰲頭的重要思想根源。

柳詠絮深諳文人畫內涵,認為寫意要有一定的修養,要表達新的構思,要有新的藝術效果。所謂超凡脫俗,主要是在繪畫的形態上表現得「清、雅、簡」,柳詠絮追求畫的雅氣、追求傳統文化、追求詩情畫意的內涵。例如在1984年創作的《空谷幽蘭》即得到父親的首肯:「詠絮此作,頗有新意」,她以近乎透明的墨色畫蘭花,既奇妙地表現出花瓣的薄,又以淺橙的瓣尖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它的香氣,使人想起李白的詩句:「蘭生谷底人不鋤」。又如《我愛幽蘭尋眾芳》,畫家以濃墨畫蘭花襯淡墨畫的蘭葉,再用濃墨上石青的大塊色托起蘭,在畫的上方書寫了一排薛濤詠蘭的詩句,畫面中線交織塊面的對比構成的節奏,使我們的視覺得到美的感染。畫家畫蘭的表現方法意境多變,沒骨、雙鉤兼用,墨彩並用,潑墨渲染,她表現了風蘭、雨蘭,有晨風、有月夜,有盆中蘭,也有山野中蘭,有蘭石相依,有蘭竹為伴。畫家在用墨、用色、勾線、暈染等方面均有新的探索,有所開拓,有所創新,並運用嫻熟。例如畫竹,不僅有傳統形式的墨竹,還有墨色雙鉤與頭青壓濃墨相互映照的月下竹;淺赭皮紙上濃墨雙鉤與石青交錯的幽篁,石青外加勾線的晨露之竹;墨色與硃色交錯的《芭蕉朱竹》和《朱竹白梅》等等,都洋溢著清新自然的氣息。

(四)

郭象釋云:「內足者神閑而意定」。「神閑而意定」是一位畫家所應有的最基本的精神境界。實踐證明,作畫時若心不在畫,或受到某種規範的約束,或出於功利追求的考慮,其審美激情就難以激發,創作態度就是非審美的,其作也不會是好的作品。柳詠絮以平實的氣格,超然象外的境界進入清新的畫境。她筆下的游魚、蘭、竹、梅、紫藤,都在溫婉柔潤之中煥發盎然新意。她保持了畫家那種應有的率真性情,那種順其自然超越現實功利的審美態度。她對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表現出的大愛之心和數次賑災扶貧獻出大量的畫作,凸顯了畫家的慈愛心境之外的高曠人格。與當今社會那些為蠅頭微利「受揖而立,舔筆和墨,在外者半」的眾畫史相比,她既沒有那誠惶誠恐的媚態心理,也沒有那種「非譽巧拙」的利害之慮。因而她精神虛靜而又鬆弛,無拘無束,保持了一種超功利的、自由的創作態度。這種態度正是真正藝術家所應有的審美態度,在這一點上柳詠絮應該是一面旗幟。

子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作品的形式和內容,又可以看成一個人修養的兩個組成部分——思想和風度。元代之後,梅、蘭、竹、菊,成為人們熱衷的畫題,其原因在於它是個人品格的一種象徵,是人生理想的寄託。所以柳詠絮說:「前人語,喜氣寫蘭,怒氣寫竹,其意是從蘭竹的外在特徵而言,從抽象的蘭竹氣韻精神風貌而言。蘭稱淑女,竹為丈夫,喜怒皆靜,是美學上的感悟,而非心理上感情所示。」柳詠絮畫魚是喜其安然之態,暢遊自在,更喜其逆流而上的英姿;喜藤蘿是愛之迷離的淡紫和虯龍盤結、迂迴曲折多變,亂而不亂的枝藤,不妖不艷的勁拔清秀;她喜小鳥小雞的活潑、稚氣、生機勃勃,他用筆點丟l,其造型簡而精,十分可愛;她寫竹是依其韻致天成,使「胸無成竹」趨於「胸有成竹」;她常畫傳統繪畫中少有的題材,如畫《對紅》是觀其形似百合,貌似罷花,有天地合一之象;題《燈籠花》愛其嬌色和多彩漸變,且枝頭神韻高懸;她羨《昌蒲》「莫怪昌蒲花罕見,不逢知己不開花」;畫家《詠梅》知清妍,崇傲骨,贊其高節,寫盡君子之德。

(五)

2007年8月,《柳子谷、柳詠絮國畫作品展》在大連美術館舉辦,來自國內外藝術同道和畫界大家前來祝賀,其中她的眾位桃李和江西家鄉父老也遠道而來。臉上永遠掛著微笑的畫家,在自己的畫作前心潮澎湃,這時她想起了父親,想起了1956年她的作品《芙蓉游魚圖》參加全國美展時的情形:父親說:「你參加了全國畫展,這僅是一個開始,不要驕傲,今後的路還很長,要刻苦、刻苦、再刻苦。」當遼寧省鞍山師範學院圖書館柳子谷先生塑像落成的時候,柳詠絮撫摸著父親塑像,矍爍的臉上流下了兩行熱淚,多少往事又湧上心頭……

柳詠絮在她的「硯邊點滴」中寫道:民族傳統繪畫是文化性和藝術性極強的藝術,中國畫造型的記憶性,筆墨的書寫性,意境的文學性,對畫內畫外的修養要求是那麼高深,不能急、不能躁、順其自然、漫步丹青,踏實地走下去。只有心靈的虛靜與修鍊,才會使筆墨意境與畫家人格相融。

柳詠絮,一代大師身後的名家。

陳秀慶,研究館員。中國華僑攝影學會副會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攝影協會監事會主席,遼寧省攝影家協會理事,遼寧省僑聯攝影家協會主席。瀋陽市政協學宣文史委員會副主任,民進中央開明畫院理事、畫師,瀋陽開明書畫研究會會長。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社科院美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遼寧省僑聯特聘專家。瀋陽市職工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瀋陽市華僑攝影家協會主席,瀋陽市政協攝影協會副主席,瀋陽中山金石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和平區攝影家協會主席,瀋河區攝影家協會藝術顧問,省、市僑聯委員。《綠洲畫刊》、《職工攝影》、《華僑攝影》主編。瀋陽市作家協會會員,瀋陽市慈善總會理事。瀋陽廣昊攝影設計製版有限公司總經理。

出版個人攝影、國畫、文學專著31部。在遼寧美術館舉辦8次個人攝影作品展。組織攝影、美術交流展覽40餘次。2011年,遼寧社科院、民進遼寧省委、遼寧省攝影家協會、瀋陽市政協等舉辦「文化的歌者—陳秀慶現象座談會」。2013年,《象與相之約—陳秀慶攝影藝術與文化結構研究》出版。2016年,榮獲美國攝影學會PSA(PID投影開放組)優秀獎,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攝影大賽金像獎。

有200多幅攝影作品和60多幅國畫作品在國內外各級展覽中入選,40餘幅作品獲獎。2013年10月,赴東南亞舉辦「美麗瀋陽」攝影書畫展。2014年6月,在美國休斯頓中國藝術中心舉辦攝影書畫藝術展,榮獲美國國會眾議員頒發的「為美中藝術和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榮譽狀。2015年4月,國畫作品《清韻》榮獲2015中日韓國畫展最高獎;2015年10月,國畫作品《清韻》榮獲第二屆世界華僑華人書畫展佳作獎;2015年11月,國畫作品《荷韻》在中國美術館展出。2016年4月,作品《清韻》在中國美術館慶祝民進成立七十周年「翰墨情深」書畫展中展出。2016年11月,作品《雨荷圖》入選第三屆世界華人華僑美術書法展。2016年11月,在遼寧美術館舉辦「陳秀慶水墨寫意·荷展」。2017年3月,舉辦「陳秀慶小幅水墨荷展」。

榮獲首屆「感動瀋陽」2005慈善貢獻獎。瀋陽市優秀政協委員。民進全國社會服務先進個人,民進省、市優秀會員,民進瀋陽市「十佳會員」,瀋陽市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先進個人。瀋陽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瀋陽市勞動模範。榮獲「瀋陽市職工文藝功勛」、「瀋陽市優秀職工文藝工作者」、瀋陽市「優秀社團工作者」、瀋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突出貢獻者等榮譽稱號。

東道網路——東道文化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道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最是橙黃桔綠時——任恆茂
對自然的敬畏:楊海濱

TAG:東道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欣賞蘇州大師和田玉雕作品,風韻清麗脫俗,人文氣息濃郁韻味十足
詩詞風韻|王淑琴|閑日絮語
孫允珠 古風韻味,如深谷幽蘭般散發著清香
廣東音樂風韻,典藏的傳統文化瑰寶
詩詞風韻|竹蘭答水|詞九闕
風風韻韻,秀色可餐——全智賢
雪中盆景,別具風韻!
川蜀風韻,曲藝悠揚
明末清初——從外銷瓷器領略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獨特風韻
風風韻韻的越南女人
楷書作品薛稷《信行禪師碑》清秀的風韻影響深遠
合璧中法風韻,傳詠香山之魅!
國風韻味邂逅潮酷時尚 風格珠寶的重新演繹
中國風「水墨畫」藝術地坪,盡顯詩意風韻!
美到骨子裡的漢服連衣裙,清新減齡又吸睛,訴說華夏燦爛文化風韻
東方風韻,古樸秀雅!
文化▎漢服風韻,盡顯中華之美!
新中式水墨國畫瓷磚背景牆,古風韻味充滿居室!
賞非遺花燈 品八婺風韻
劉曉慶秀家人合影紅裙短髮風韻猶存,手戴玉鐲好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