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Google 調教了人工智慧,讓你想要的 App 來找你#1

Google 調教了人工智慧,讓你想要的 App 來找你#1

好產品,或許你已見得不少。但好產品背後的探索和思考,恐怕沒有太多人知道。

在這個欄目里,你會知道「產品人」如何創作,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並影響成千上萬人的生活。

我們精選優質內容,為你提供特別的產品視角。 如果你有好文推薦,或者希望投稿,歡迎聯繫 appsolution@ifanr.com。

微信號 AppSo 後台回復「早讀」可獲取文章合輯。

這是靈感早讀的第77篇文章

A 君導讀:Google 為了讓大眾發掘商店更多有趣應用,在人工智慧方面下足了功夫。

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本次獲得授權翻譯系列文章,告訴你 Google 如何調教人工智慧,讓 Google Play 為你精準推薦 app。系列文章共有3篇,本文第1篇。

在 Google Play 上,每個月下載應用的人數超過 10 億。大多數人會特意搜索 Snapchat 之類的應用,而另外一些人會模糊地搜感興趣的關鍵字,比如「恐怖遊戲」或者「自拍應用」。

這些按主題的模糊搜索佔據 Play Store 接近一半的搜索量,所以幫助人們找到最想要的應用十分重要。

通過主題搜索不僅是按關鍵字找出應用,搜索引擎還需了解一個 app 所屬的主題類別。通過機器學習已經可以解決類似問題,但這種方式產生結果的好壞,取決於某個主題類別的學習樣本大小。

對於「社交應用」這類熱門的話題,許多已知的 app 樣本可以用來學習(這個從樣本中學習的過程通常稱為「訓練」),而大多數主題類別的學習樣本卻屈指可數。

我們此項研究的挑戰,便是從一個十分有限的學習樣本,和上百萬個橫跨數千個主題類別的 app 中進行機器學習,這迫使我們調校機器學習技術。

我們剛開始打算建立一個深層神經網路(DNN),訓練它根據 app 名稱含有的字詞和 app 的內容提要去預測搜索的主題。例如,如果一個 app 的內容提要提到「非常嚇人」或者「可怕」,那關聯的主題便是「恐怖遊戲」。

AppSo(微信公眾號 AppSo)註:通俗但不嚴謹地講,神經網路這一計算機演算法,便是模擬人類大腦思考時的判斷與試錯過程,它可以用來分辨貓狗、識別手寫字母等等。一旦給予這個演算法的學習樣本越大,它學習的結果越精確,正如人類嬰兒見過的貓狗越多,相應的神經刺激越多,分辨貓狗的能力越準確。

然而,鑒於深層神經網路所需的學習容量,對訓練樣本偏小的一類 app 它基本上「死記」了主題類別,對於沒見過的新應用它更無法歸類。

為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更多的樣本給機器學習,於是我們把思路轉向「大眾是如何區分 app 的主題類型」。

相比深層神經網路,人類區分主題類別需要的數據集更少。例如,你只需看過幾個「恐怖遊戲」的內容摘要便可以把新的 app 歸類到這一類型中。即是說,只需看懂 app 的內容摘要,人們便能正確地從幾個樣本中推斷出應用的主題類別。

為了模擬人類區分主題類別的方式,我們嘗試這種接近語義分析的機器學習方式。我們訓練了一個神經網路去學習 app 內容摘要所用的描述辭彙。這個過程使用的技術,常用來根據字詞預測辭彙(類似輸入法聯想字詞),例如「分享」可以聯想到「圖片」。

接著我們開發了一個分類器,利用上一流程總結的辭彙,分辨出一個 app 的所屬主題類別。現在我們只需少量樣本,便能學習一個 app 的主題類別,因為機器學習的重心基本放在語義分析上。

利用單一的分類器為所有主題分類,帶來的結果是它在流行的主題上學得更多,忽視了小眾主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為每個主題類別開發了單獨的分類器進行隔離調試。

我們的技術產出了合理的結果,但有時候也會過度判斷。例如,它會把 Facebook 歸為「約會」類別或者把植物大戰殭屍歸到「教育遊戲」。為了產生更精準的分類器,我們需要更高容量和質量的學習數據。

於是我們把上述的系統視為一個泛篩選的分類器,把數十億個應用主題搭配,縮減到一個更易處理的小樣本列表。接著我們搭建了一個流程,讓人類評審員評估分類器的學習成果,然後把評審員認為正確的答案作為樣本,反饋到學習過程中。

這個流程讓我們從現有的學習樣本中自給自足,使得分類器的結果更令我們滿意。

在糾結什麼才是正確答案這個問題上,我們會提前讓評審員一起討論「某某主題與某某應用是否搭配」,然後讓他們為匹配程度打分,例如「相關性強」,或者「基本相關」,或者「主題不符」。

對於分歧較大的一些答案,我們發現了這些原因:可選答案相似、評審員用過的 app 不多、主題太寬泛以致於適用大多數應用。

在我們解決這些難題後,評審員的意見變得較為一致,評審員選擇答案的理由也更加確切。儘管效果顯著,我們有時也需接受意見不合,放棄意見始終不一的答案。

根據上文的技術,我們實現了 Google Play 應用商城的搜索和發現功能。雖然搜索功能迄今為止令人滿意,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利用更多樣本、架構改進以及新演算法,不斷地探索改進的技術。在續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用戶的個性化應用推薦。

致謝。

以上研究是 Google Play 團隊與 Liadan O Callaghan、Yuhua Zhu、Mark Taylor 和 Michael Watson 的合作成果。譯者李煜陽、徐廣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ppSo 的精彩文章:

Windows 上內存佔比超低的播放器,點屏幕就能用
撥打蘋果的客服電話要收費嗎?
手機省電全指南,讓你的電量耐用 3 倍|有用功
定製私人濾鏡、批量處理照片,用這個 App 修圖不能更快了-MIX 濾鏡大師 iOS Android
讓手機電池更耐用,你要知道的 3 個常識

TAG:AppSo |

您可能感興趣

Google 人工智慧有多強?它已經能幫你打電話訂餐了:Google I/O 2018 回顧
Google Home的5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功能!
用了 Google Assistant,我才知道自己沒朋友
不懂Google Featured Snippets?搜索引擎C位出道的機會別再錯過了!
除了Alexa和Google Assistant,還有你要了解的蘋果Homekit
Google、Youtube你可以上了!
科技圖鑑 | 用了 Google Assistant,我才知道自己沒朋友
之前說好的 Pixel Watch 智能手錶,也許已經被 Google 拋棄了
Google要親自推Wear OS了,或在今秋帶來Pixel系列智能手錶
我是如何拿到 Google的Offer的?
Google想讓你更健康用手機的Digital Wellbeing,被發現會影響性能
蘋果看了想打人:谷歌讓Siri啟動Google Assistant
關於Google Flutter,你到底了解多少?
Amazon Echo vs.Google Home:哪個才是你的菜?
Google及Apple 都提醒你減少使用手機,為什麼呢?
Google One來了,OneDrive和Dropbox害怕嗎?
App Store的收入幾乎是Google Play的兩倍
Google 要放棄 Android 了?
GoogleHome,HomePod誰最智能?谷歌贏得很明顯
Google 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