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酷吏張湯為何自殺?

漢朝酷吏張湯為何自殺?

推薦:《舊約》里這對婆媳,按照孔教的道德觀來看,就是一對淫婦淫婆

文/瞿偉書

【作者簡介】:瞿偉書,河南籍。目前在廣東省江門市謀生。製造業產業工人。"

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御史大夫張湯殺。御史大夫掌全國官員風紀糾察,監察,官職相當現中紀委書記,位高權重,朝廷倚之。

張湯,西漢鷹派酷吏,屢破朝廷大案,深得武帝劉徹信任。當朝重臣汲黯評價張湯:「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務巧佞之語,辯數之辭,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譽之。好興事,舞文法,內懷詐以御主心,外挾賊吏以為威重。」《史記?汲黯傳》

汲黯說:張湯智巧足以阻止他人的批評,實施奸詐掩蓋自己的錯誤,用心機去奉迎主上,語言強辯,不肯心懷磊落地替天下人著想,一心迎合主上。主上不喜歡的,千方百計去詆毀,主上要做的儘力去稱頌。喜愛搞場面,搬弄法條,內心隱藏奸詐揣摩上意,在朝廷外倚靠害民的官吏來強化自己的勢力。

張湯人品在當時評價負面。朝中同僚極討厭他。史載,張湯奸詐,心機重,嫉妒他人,心毒手辣。這樣一心機深藏,手段老練的大員自殺,如果不是自尊,自信被摧毀,走上絕路,那又是何原因呢?

不妨復盤二千多年前那場計中計,局中局,那場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官場爭鬥。

御史大夫張湯的下屬,御史中丞李文和湯有矛盾。張湯的親信屬吏 魯謁居暗中命人上匿名緊急告發書信,揭發李文的「奸事」。武帝命張湯調查。其實,張湯知道是親信魯謁居布下的局,故作不知,要藉機整死李文。

武帝問:「告發李文奸事的線索從何而來?」

張湯故意驚詫,說:這大概是李文所熟悉的人怨恨他,告發他。

恰在此時,魯謁居病,張湯到他住所探視並按摩雙足。這一幕被趙王劉彭祖派出的密探偵知。趙王劉彭祖,漢景帝子,武帝兄,為人陰險,狡詐,兇殘。張湯推行中央財經新政,觸動了他的利益,對湯不滿。趙王上書:張湯大臣,與下屬史員揉足,其中必有詐。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

武帝命廷尉審理。不久,魯謁居病死,事連其弟,其弟被關押導官署監獄。

張湯審理囚犯去導官監獄,見到魯謁居弟。張湯想在人不知的情況下,儘快釋放魯謁居弟,而假裝不認識他。張湯的想法,魯謁居弟不知,他內心怨恨湯,一怒之下,上告張湯與兄共同策劃設局誣陷李文。

事件的發展,已完全脫離了張湯的掌控。官場上,借力打力,甚至借刀殺人之計,多了去了。張湯本欲借魯謁居的匿名告,除去對手,想接過魯謁居做的局,繼續將局做的更萬全,可是,自身已陷入了這個局,難以抽身。這個局,在多重外力的推送下,早已偏離了張湯設計好的方向,一步一步地把張湯送入地獄,而且,有一幫大員陪葬。

依照漢律程序,此案應由御史中丞咸宣調查審理。咸宣,漢武帝時屢治大獄,常誅殺無辜,號稱「敢決疑」,用法苛重,時稱「酷吏」。

咸宣曾經和張湯有矛盾。藉此機會,他要徹底審理此案。有關案情還末奏請武帝,有人報告盜賊偷挖了孝文皇陵埋的錢幣。丞相衛青翟和張湯相約朝堂上向皇帝謝罪。至朝堂,張湯不認為自己有過錯,認為丞相犯下「見知故縱罪」。武帝命御史調查衛青翟。

此時的張湯,對自己官場運程,自視甚高。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丞相衛青翟阻擋自己,要想法搬開。詭秘的行為下,隱藏著毒辣。

丞相衛青翟憂心忡忡。丞相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三人曾任九卿,二千石祿,因事貶為長史。他們出仕做官比張湯資格老。張湯曾代理丞相職,知三長史資歷尊貴,故意屈辱他們,以下吏待之。三長史怨恨湯,想藉機殺之。於是,和丞相密謀,命屬吏捕獲商人田信,拿下口供,說:張湯每次奏請朝廷實施新政,田信總先知消息,囤積貨物,漲價售賣,分錢張湯。

這口供傳給武帝。問湯:國家政策實施前,商人先知,多囤貨物,藉此發財。有人泄露出去給商人。

張湯又故意吃驚地說:應該好像有人泄密。咸宣把魯謁居案報告武帝。武帝以湯「懷詐面欺」,命人嚴厲斥責張湯。

張湯留下遺書:陷害我的是三長史。遂自殺。

張湯死後,家產不過五百金,財產之儉與御史大夫的酬薪不相稱,不用說分商人財了。湯被冤,武帝誅殺三長史,丞相衛青翟入獄,自殺。

張湯案,導致朝廷兩位重臣自殺。一個是御史大夫,一個是丞相,如今日之中紀委書和總理。這個案子必定震動朝野。

案中人,相互算計,相互設局,張湯,衛青翟,三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張湯屬吏魯謁居(病亡),六人皆死局中。

一,魯謁居忠心報主,設局陷害李文,報應瞬至眼前,病死,且拖累弟入獄。

二,張湯知魯謁居設局陷害李文,不去阻止,反藉此局除去政治對手;湯主動設局治丞相衛青翟「見知故縱罪」,欲整垮丞相,反而被衛青翟三長史借局設局,引自己入局被套。

三,朱買臣,王朝,邊通為泄私仇,欲湯死,藉機設局,反致丞相入獄自殺,三人被誅,害人局反害己。

四,衛青翟被三長史所蒙,以為其真心為己脫困局,同意逮捕田信,做口供,設反局套張湯進入,湯自殺後,反局破,三長史被誅,累及衛青翟自殺。

明局,暗局,正局,反局,局中局。以上人物,皆為局中人,皆命喪局中。

有二人值得注意,趙王彭祖,御史中丞咸宣,脫局者,受大惠。除去張湯,就是除去共同的敵人,總算給二人出了口惡氣。用法苛重的咸宣,也只高興了十幾年,公元前102年,湯死十三年,因大逆不道被誅,給無數冤死者討回個公道,也算報應。

所有做局者,莫不欲置人於死地,做成死局,隨著事態的進展,進局者都脫局而逃。但,雖逃於此局終死於彼局。讓人領略到既古老又嶄新的理論:博弈論。說:多個參與者進行的事件,參與者選擇能夠影響其他人的行為,行動,或策略的方式。事件的參與者每一個策略的應對,都是針對其他對手戰略的一種最佳反應。

什麼是博弈?簡言之,鬥地主的參與者,不想被4個「2」訛詐,要想法拿到對「鬼」,去威懾他,要讓4個「2」知難而退,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手裡有硬牌,心裡不發抖。

博弈論最著名的理論,納什均衡。1994年獲經濟學諾獎的約翰?納什,美國數學家,經濟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納什認為:所有局中人均認可最後的結局,而且他們均知其他局中人也認可最終結局,因為,每一種策略都是針對其對手戰略的一種最佳反應。

分析張湯案,所有局中人皆欲打破均衡,都認為自己手上有副好牌,都不服輸,願意賭一把:魯謁居認為匿名告,人不知鬼不覺;三長史認為時機來了,摸到了好牌;張湯,衛青翟莫不如此認為。

但這些牌最終成為臭牌,打不出去,爛在手裡。這就是博弈過程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所謂螳螂捕蟬,還要防備身後不知何時冒頭的黃雀。

讀《資治通鑒》張湯案,讓今人再次看到殘酷的古代官場爾虞我詐爭鬥場景的回放。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讀通鑒記》評張湯:詭秘之術,終以自覆(敗亡)。說:"張湯治囚導官,見魯謁居之弟,陰為之而佯不省,奸人詭秘之術也,詐者卒死於詐,鬼神不可欺而人不可以術御也。禍生非所能測矣。奸人挾此術以仇奸,(奸人依靠奸術達到奸計實施)。而終以自覆也。"

張湯在武帝前已是受寵有加了,對同僚使詐,欲趕盡殺絕,獨佔榮寵,大奸似忠,這是張湯人格的一大缺陷,也是導致其自殺的原因。

西漢官員自殺好像成了一種風氣或風尚。有學者統計,西漢諸侯自殺25人;列侯,丞相,將軍自殺65人;高級官員自殺78人;妃,太子,公主自殺12人。在後人看來,這更像是一幅絢麗傷心的權貴富豪衰敗圖。

官員犯法不願面對獄吏受辱是一個因素,並且當時政論家賈誼主張「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裁」。(《漢書?賈誼傳》)另一原因,武帝獨尊儒術,推崇禮義廉恥,官員得罪,心理上受到極大挫敗,自尊受到重創,選擇自殺也是一種徹底解脫。

西漢官員仕途上,內心難抑獨秀獨寵抓權逐利的衝動。欲上位往往使用詭秘,欺詐等不為人齒的手段,以圖搞掉對手,事迹敗露,又為儒家道德所不容,這就是當時官員矛盾的生存環境。

古往今來,官場傾軋大多相似:爭名,爭利,爭權。有人刻薄地說「官場無君子」。用非常手段,踢走政治障礙,結局有兩種:整人或被人整。這簡直就是賭博,賭運氣,賭命。所有進場者自那一刻始,不論是輸是贏,均認可最終的一博。因為,博弈論已耳提告之:願賭服輸。

相關推薦:

卓文君之七:分離,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讀《紅樓夢》,看王熙鳳如何斂財的

閬中、蒼溪交界處東漢就有三座等距離的廟宇,古人究竟想表達什麼

卓文君之六:賣酒,卓王孫原諒了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夕陽下的瓦房,再過幾年可能只能在文字中追尋了
《舊約》里這對婆媳,按照孔教的道德觀來看,就是一對淫婦淫婆
卓文君之七:分離,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西漢七國之亂,吳王劉濞為何敢反大漢朝?
劉秀是劉邦後代,為何漢朝還要分為西漢、東漢?
匈奴與漢朝世代為敵,匈奴人劉淵建立的王朝,為何叫漢朝?別不信
漢朝軼事:為什麼說「蕭何自污,劉邦放心」?
劉備祖墓挖出漢朝大殺器,老外:感謝上帝羅馬沒有試圖惹怒漢朝
漢武帝都死了,漢朝派使者去接李陵,李陵為何不回來證明自己
漢朝酷吏郅都為何不得不剖腹自殺?
唐朝比漢朝更偉大,華夏民族卻為何叫漢人而不是唐人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大殺功臣,為何沒有殺蕭何?
漢朝劉恆坐上皇位,全力剷除呂雉黨羽,為何將張嫣留下?內幕驚人
劉備作為漢朝皇親,蜀漢的皇帝,為何蜀漢卻一直不在漢朝體系
漢朝和羅馬哪個厲害?最有發言權的國王:別惹漢朝!
漢朝的征服欲,為何比其他華夏王朝要強烈?
漢朝皇帝為何熱衷於賣官鬻爵?
「遊俠」在漢朝扮演什麼角色?漢武帝為何要將遊俠趕盡殺絕?
曹丕獨立稱帝,為何漢朝眾臣不轉投劉備?
為什麼東漢屬於漢朝,蜀漢卻不屬於漢朝呢?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那麼這兩個皇帝劉邦和劉秀誰更厲害?
同樣是花錢求和,為何宋朝能扛住,而漢朝、唐朝、明朝卻扛不住?
漢朝被王莽分成東漢西漢,被武周截開的唐朝為何不叫前唐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