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20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所以達摩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20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所以達摩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GIF/1.0M

「上堂就說是我們有禪堂、念佛堂、齋堂,那個都是「堂」。

[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

「蠢動」就是蟲類爬行的樣子。

「上到諸佛」,下到「蠢動」,就是蟲類爬行的樣子。

[含靈,]含有一切靈性的。[皆有佛性,同一心體。]

但是跟我們佛性比較相應的,那就人道最快了。

再來像那些猴子啦、狗啦、豬啦,也很接近了,牛啦、大象啦。

那麼如果說是螞蟻啊,那就更遙遠了,螞蟻就更遙遠了。

所以殺害眾生的話,殺接近靈性高的人,接近於佛道,容易修成佛道的人,

罪就比較重一點。

譬如說你殺人,當然判死刑了。

要是說你殺死一隻螞蟻,你說:把我抓起來,我殺死一隻螞蟻。

你到警察局去,警察局的警察會說你是瘋子,你神經病!

同樣是殺,可是為什麼會差這麼多?對不對?

佛法也是從這兒,開展出來的,殺戒也是這樣子,還有分重罪跟逆罪。

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闍梨、殺佛,這個殺聖人,這個都是逆罪。

殺人,這個是重罪。

那麼殺畜生,又分等級了,靈性比較高的,那麼就是輕罪,。

那麼不小心踏死螞蟻呢?心懺悔。

很多人都問這個問題,你到那裡打八關齋戒,師父開示完了:有沒有問題?

他講:師父!有問題。

什麼問題啊?

我家那個蟑螂很多,到處爬來爬去的,那個螞蟻也很多、老鼠啊,那怎麼辦?

師父!那個蟑螂殺啊,怎麼辦?

那你做師父的,你怎麼回答呢?你叫他不要殺嗎?

那不可能,因為蟑螂裡面有傳染病的,是不是?那你怎麼辦呢?

你要回答說要殺嘛,就犯戒啊。

要說不殺嘛,他家一大堆。

然後做師父的人就善巧,不要正面回答,就跟他講:盡量保持家裡乾淨吧!

我的答案就到此為止,就這樣子。

唯一的答案,就是到這個就是截止了,沒辦法再回答下去了。

要不要殺,那就看你了,看你了,是不是?

譬如說我們身上有細菌,感冒打噴嚏,當然就是細菌在作用,是不是?

你說你腫瘤,你也是細菌、細胞在分裂,裡面也是菌類的,還是一樣的。

那你說癌症,那癌症裡面它還是蟲,對不對?

那你打針、鈷六十,那這樣講,還是殺生啊、殺生。

可是呢,佛不是這樣的意思,有一次世尊座下的比丘往生了。

往生了因為沒有發現,結果留著好幾天才被人家發現。發現以後就已經長蟲了。

那麼這些比丘,把這個比丘死屍抬去火葬場,沒有人敢點火。

因為那裡面的蟲很多,這個事情麻煩大了,趕快去請示世尊。

這個跑去:世尊、世尊!他上面身體都是眾生,怎麼辦?

沒有人敢點火啊,世尊說不可以殺生啊!

世尊就回答說:此是寄生,人生隨著生,人滅隨著滅。

燒吧!啪!就點火了。

哦!世尊真是大智慧的人,真是大智慧的人!

有一次我們看到這個律學,看到人家帶這個軍隊來攻打波斯匿王,

那麼全國的人,上下都很緊張,大家都是學佛的,沒有人敢動。

這個世尊教我們不可以殺生。

這個一派軍隊出去打的話,這不是死一、兩個,都是死上萬的人。

然後波斯匿王來請示佛陀:佛陀啊!我是一國之君,出不出兵在我一人。

那麼敵軍準備攻打來了,我們只稍作抵抗。

我們軍隊是有能力滅掉他,可是我們要不要迎戰呢?

然後世尊就回答,真是智慧!

世尊說:國王乃一國之君,萬眾繫於一王,萬眾都看你一個國王,

若不抵抗,國家當滅。如果你不抵抗,國家就會滅掉。

結果波斯匿王派兵就打了,世尊講的,他就打,一下子就打勝戰了。

世尊他不是說死執一方,說不殺生,就放著讓你宰割,沒有這樣子的道理,是不是?

因此我們從這個問答,照世尊的指示,他不是說好戰。

因為人家打得沒有辦法了,人家快攻上來了,再不出兵,全國就被滅了。

那個攻打來的敵軍很殘忍的,看到人就砍就殺了,世尊還是沒有辦法的。

國王是萬眾繫於一人,國王是一國之君,是不是?

你不迎戰,全國都滅亡,還是打,到最後還是打戰,不惜一戰,就是打。

所以我們研究戒律,我們有時候要靈活的運用的看。

所以這個能夠不殺嘛,當然就最好了、最好了。

所以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

[所以達摩從西天來,唯傳一心法,]

[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不假修行。]

[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更莫別求。]

[云何識自心?]

那麼如何看到我們的心呢?[即如今言語者,正是汝心。]

[若不言語,又不作用,]你不說話,那裡有作用呢?

[心體如虛空相似,]「心體」體性跟虛空一樣的。[無有相貌,]

所以經典裡面,用虛空,來比喻我們的「心體」法身。尤其《華嚴》。

就是我們拜佛也是,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

就是這樣子,統統用虛空來比喻的。

因為虛空,沒有生滅,無有相貌。

[亦無方所。]就是最接近的比喻。

[亦不一向是無,]也不是一向統統是沒有,但是是[有而不可見故。]

是「有而不可見」,意思就是智慧是有。

「心體」就是智慧,空寂的智慧。

體性,不生不滅的體性,但是擁有智慧。

智慧你說有,可是它「不可見」。

[祖師云:『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這個「真性心地藏」,就是我們真實的本性。

在我們的心地裡面,存在著我們的心地裡面,它因為無相。

所以沒有這個頭,也沒有所謂的尾巴,無相的東西,但是它有作用。

「應緣而化物」,這一句是應一切的因緣,而方便的去度化一切眾生。

那麼這個作用,「方便稱作智」。

[若不應緣之時,]如果沒有這個因緣,[不可言其有無;]

不可以說它是有,或者說它沒有。

[正應之時,亦無蹤跡。]

「蹤跡」就是腳印,行事的痕迹啦!

[既知如此,如今但向無中棲泊,]

「棲」就是棲息。

泊」就是停泊。

安住了,[即是行諸佛路。]

這個就是走諸佛之路。

「但向無中」,這個「無」要會用。

所以廣欽老和尚,我覺得他很偉大,是我一生一世很敬佩的,

包括我們這裡的老參、初參,都要誦《廣欽老和尚開示錄》

他裡面有一句話,是我的印象是給我最深的,就是說:

【一個修行人,應當要把有,化作無的力量】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

就是一個修行人,應當把有,應當把一切化作無,要有這樣的能力,就是修行人。

我們一般世間人,都生活在有嘛、執著嘛。

廣欽老和尚告訴我們,一個修行人,應當把這個有,化作無的力量,要把它化掉。

譬如說我現在有貪心,化掉。

我現在嫉妒,我化掉。

我內心裏面已經偏差了,每一個念頭一起來,都一直執著,要化無、化掉,清涼。

這我們常常唱清涼地,是不是?

火焰化紅蓮,火焰怎麼化紅蓮呢?

火焰就是我們瞋心,紅蓮就是清涼地,火焰化紅蓮,是不是?

所以:「如今但向無中棲泊」

就是你只要把這個心,安住在絕對的畢竟空,就是所謂的無心,那這就得了!

「即是行諸佛路」,就是那個執著,要好好的去訓練去放下它。

如果說,我們講放下,這是方便說,本性是不生不滅的,沒有能放跟所放的東西。

講放下,是因為我們眾生執著,所以我們講放下。

如果你認為,佛性還有一個放下,那就不對了。

佛性無一物,你放下什麼?是不是?

講放下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訓練過,我們一向都是執著心,我們才講放下。

因為放下,那也是見聞覺知,也是六根腦筋在作用,是生滅法,對不對?

【碰到境界的時候,我很辛苦,然後再觀照、放下】

【那個就犯了,止、作、任、滅的四個病】

禪的四個病,止、作、任、滅。

那麼在《圓覺經》裡面有講,是不是?

【所以佛性,它非止、非作、非任、非滅】

因此它就是當下畢竟空寂,必須與智慧相應。

這個智慧是絕對的空慧,不是一般普通的小聰明,見一切相,如夢幻泡影。

空性、絕對的智慧,就跑出來。

就不要說,我刻意的去放下它,因為本來沒有東西,你要放什麼東西?

說「放」是方便講,就這樣。

那麼樣的【自然智、無師智】,就顯現出來。

我們的本體的【自然智、無師智】

【無師智】就是沒有人教導我們的,我們本性就具足有,

這樣放下的功夫的,就自自然然的顯現出來,是不是?

學佛,你說很難,是很難,要開悟很難。

說很簡單,真的是也很簡單,不困難嘛!是不是?

迴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偈二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一個人言談時,應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話去批評別人
慧律法師: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見識,依照完美聖者所啟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認真負責的人,永遠受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19問:如何是出三界?師云:善惡都莫思量,當處便出三界【如來出世,為破三
慧律法師:《大智度論》講的:熟處不生,生處不熟
慧律法師:怎麼樣可以測驗出自己是不是真的在修行

TAG: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憨山大師:佛言蠢動含靈,皆有佛性
臨江仙·蠢動含靈天賦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