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思:高校學生頻繁自殺,誰之過?

反思:高校學生頻繁自殺,誰之過?

01

2017年6月7日上午,遼寧省朝陽市一名21歲男子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悉該男子是某高中復讀生,疑似高考壓力過大而選擇輕生。

高校學生自殺絕非危言聳聽的個別案例,在近幾年開始呈現逐步增長的惡化趨勢。

當我們翻看每年高考學生自殺紀錄,更是讓我們觸目驚心......

2005年高考在即,北京延慶縣一中高三學生郭某因害怕考不上大學被父親責罵,在學校扎死一名同學後自殺;

2016年6月7日,內蒙一女考生走出考場,徑直在22樓跳樓身亡;

2017年,1月11日,山東大學一女生被發現在出租屋內上吊自殺,被發現時已身亡四天;

2017年3月4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農學院一名大二學生在宿舍內上吊身亡;

.......

自殺,無疑是一種極端的行為。為什麼已經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高考學生為什麼心理會如此不堪一擊?

高考學生自殺事件頻發,在引人扼腕的同時也讓人們深思:應該如何預防自殺事件的發生,家庭、學校、社會又應當承擔什麼角色?又該由誰來承擔責任?

有專家學者認為,兩個因素不容忽視:

一是一些高考學生缺失生命敬畏意識,才選擇用結束生命這種極不負責的方式來解脫痛苦;二是教育很少關照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以至於他們的意志品質就形同一張薄紙,一捅就破。

由此看來,高考學生頻繁自殺,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02

高考學生自殺,學校必須「擔責」。這個責不特指事後追責,而是指學校必須承擔預防的責任。預防必須追本溯源,補齊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短板,這是教育的本質特點和職業使命決定的。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視生命如兒戲,沒有承受失敗、挫折等一切外部困境的心理能力,這樣的靈魂是不完整的。教師應該時刻觀察學生的情緒波動,防止突如其來的誘因擊垮學生的心理防線。

教育不能總是處於「被血淋淋的事故敲醒頭腦」的被動狀態,做一些亡羊補牢式的事後補救。預防學生自殺悲劇,尤其需要十分的主動和警覺。

唯有學校教育清醒起來,才會多些生命的喝彩,少些生命的悲嘆。

03

在國外,很多國家都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並針對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提升設立心理服務機構。

如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的很多高校都設立了心理健康工作室,並聘請高級心理諮詢師開設心理課程,創建24小時的心靈之聲欄目,隨時來接聽學生新生等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學習成長的環境。

沒有誰生來就能完美地應對一切挫折和困難。成長期人格的塑造、品質的磨鍊、以及對挫折和逆境的應對,這些都需要學校足夠的呵護與耐心。

學校,於學生而言,就是一個成長的「孵化器」,它是你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基礎。所以選擇一所好的學校對於每一個學生都是關乎一生的事情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學么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是種怎樣的體驗?小哥哥小姐姐傾情奉獻,戳心了!
高考後成績不理想,如何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
留學費用需要多少年才能掙回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熱衷於留學?
留學黨須知:澳洲留學近期三大重要變化!PS附留學申請要求

TAG:留學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