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懷海《百丈清規》集佛門茶事大成

懷海《百丈清規》集佛門茶事大成

人們常說「禪茶一味」或「茶禪一味」,一些人認為兩者等同,稱之為「不二法門」。

其實不然。2010年4月下旬,在寧波舉辦的第五屆世界禪茶交流大會上,筆者和安徽農業大學丁以壽教授,分別發表了《茶禪——源於佛門而超越佛門》和《關於茶禪文化概念的思考》,認為「禪茶」和「茶禪」雖然僅一字之差,細細品味是有差別的,前者主要指佛門茶事;後者不僅是佛門茶事,更是具有哲學意義的茶事典故,早已被為道家和儒家所認同,內涵更加豐富。

從先後來說,應該是先有「禪茶」而後有「茶禪」。唐代高僧懷海是「禪茶」的創始人,他制訂的《百丈清規》可謂佛門茶事的集大成者;而晚懷海58年、創立著名「吃茶去」三字禪的 「趙州古佛」從諗,則是「茶禪」的創始人。

懷海(720-814),俗姓王,福州長樂(今福建長樂)人,原籍山西太原,先祖因避西晉永嘉之亂遷閩。童年出家,曾遊歷各地,勤讀佛經。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同時入室,跟隨馬祖道一禪師學禪,時稱「三大士」。據傳他初時智力平平,三年才得機緣開悟。後住持百丈山(今屬江西),故世稱「百丈懷海」。四方禪僧,紛至沓來,席下人才濟濟,如溈山、希運等後來都成為了一代宗師。他的法嗣先後有溈山靈祜、黃檗希運、長慶大安等15人。

懷海根據禪宗的特點,折衷大小乘戒律,制定《清規》,又名僧制、僧禁,後世稱為《百丈清規》或《古清規》,他把僧人坐卧起居、長幼次序、飲食坐禪和行事等等都作了嚴肅、明確的規範。

《百丈清規》原書已散佚。元代元通三年,元順宗命懷海第十八代法孫東陽德輝重修清規,歷時近三年,編寫出流傳至今的《敕修百丈清規》(以下簡稱《清規》)。

佛門無處不興茶

據不完全統計,總共8萬多字的《清規》,共載「茶」字325個,「茶湯」65處,「請茶」21處,「吃茶」15處,可謂字裡行間處處有茶香。如此高頻率出現「茶」字及相關字眼,堪稱中國茶文化之最。

這麼多茶事,要有專人打理,為此,寺院中有專事燒水煮茶、獻茶款客的「茶頭」。全書記載「茶頭」16處,可見「茶頭」的作用舉足輕重。後世講究的寺院,還有為善男信女或遊人惠施茶水的「施茶僧」。

僧人早起先飲茶,後佛事,每天需在佛前供茶,每逢聖節、千秋節、國忌日、佛誕日、佛成道日、帝師涅盤日、達摩忌日、比丘示寂等,另有茶禮儀式。僧人迎送、坐禪、談話等都要飲茶。

對於不同之茶,後世各有名目,如供奉佛祖的稱「奠茶」,按照受戒年限先後啜飲的稱「"戒臘茶」,全寺僧人共飲的稱「普茶」。

大型茶事,除僧眾「普茶」外,還有住持親自參與、面向善男信女的巡堂茶。

《清規·旦望巡堂茶》記載:

住持上堂,說法竟白,云:「下座巡堂吃茶」。大眾至僧堂前,依念誦圖立。次第巡入堂內。暫到與侍者隨眾巡至聖僧龕後。暫到向龕與侍者對面而立。大眾巡遍立定,鳴堂前鍾七下。住持入堂燒香,巡堂一匝歸位。知事入堂,排列聖僧前問訊,轉身住持前問訊,從首座板起巡堂一匝。暫到及侍者隨知事後出。燒香侍者就居中問訊揖坐,俟眾坐定。進前燒香及上下堂、外堂。先下間,次上間,香合安元處。爐前逐一問訊,揖香畢,歸元位。鳴鐘二下,行茶瓶出,復如前問訊,揖茶而退。鳴鐘一下收盞。鳴鐘三下,住持出堂。首座大眾次第而出。或迫他緣,或住持暫不赴,眾則粥罷,就座吃茶,侍者行禮同前。

「旦」即農曆每月初一,「望」為每月十五,「巡堂」即在僧堂內按一定線路來回巡走。很多善男信女初一、十五要到寺院拜佛,此時款待茶飲,既是一種禮儀,也可視為答謝。這對茶飲的推廣,影響巨大。

如此重視茶事、茶禮,懷海無疑深愛茶飲,筆者將他編入《中華茶人詩描續集》,並為之詠詩云:

茶禪自古不分家,歷代高僧佳話誇。

功績懷海應第一,佛門無處不興茶。

懷海與茶聖陸羽同處中唐時代,茶飲尚未普及。百丈山寺院如此多茶事,尤其是僧眾普茶和初一、十五的巡堂茶,需要消耗大量茶葉。懷海實行僧人農禪制度,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量種茶和制茶該是農禪的重要內容。這對後世影響極大,推動和促進了包括寺院在內的我國茶產業、茶文化的發展。

《敕修百丈清規》書影

茶事禮儀《規清》多

佛教認為茶有「三德」:一是提神,使僧眾念佛修行時不易疲倦、瞌睡,有益靜思,所謂「破睡有茶功」;二是消食,飲茶能幫助消化;三是「不發」,能抑制性慾,而使人不思淫慾。

《清規》賦予茶的最大功能則是禮儀。

《清規》共9章91節,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有4章25節涉及到茶禮。四章是:《住持章第五》、《兩序章第六》、《大眾章第七》、《節臘章第八》。

25節如下:

1、告香

2、受嗣法人煎湯(點)

3、專使特為新命煎點(新命即新任住持)

4、新命辭眾上堂茶湯(上堂即法堂說法)

5、專使特為受請人煎點

6、受請人辭眾陞座茶湯(陞座即上堂說法)

7、山門特為新命茶湯

8、方丈特為新舊兩序湯(兩序即僧堂生活管理員)

9、堂司特為新舊侍者湯茶(侍者即住持的日常助理)

10、方丈特為新首座茶(首座即首席修行僧)

11、新首席特為後堂大眾茶(後堂即僧堂的後半部)

12、住持垂訪頭首點茶(頭首即禪寺里一要職)

13、兩序交代茶

14、入寮出寮茶

15、頭首就僧堂點茶

16、方丈特為新掛搭茶(新掛搭即新進山者)

17、赴茶湯

18、新掛搭人點入寮茶

19、方丈小座湯

20、方丈四節特為首座大眾茶(四節即指四個節氣)

21、庫司四節特為首座大眾茶(庫司即寺務管理者)

22、前堂四節特為後堂大眾茶

23、旦望巡堂茶

24、方丈點行堂茶(行堂即寺院雜役住的僧堂)

25、頭首點行堂茶

《清規》對寺院行茶禮有著嚴謹、細緻、甚至繁瑣的規範,如「院門特為茶湯,禮教殷重。受請之人……須知先赴某處,次赴某處,後赴某處,聞鼓板聲及時先到,明記坐位照牌,免致倉惶錯亂。如赴堂頭茶湯……侍者問訊請入,隨首座,依位而立……乃收袈裟,安祥就座。棄鞋不得參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聲,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吃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盞,不得呼呻作聲。取收盞橐,不得敲磕。如先放盞者,盤後安之,以次挨排,不得錯亂。」

凡僧人新到,寺院職事變更,送舊迎新,均有茶禮儀式。

可以說,茶與茶禮貫穿著《清規》的細枝末節。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如果按《清規》行事,僧人的日常生活則融入在濃濃的茶香和溫馨的茶禮之中,在一團和氣中修行念佛,這是懷海倡導的理想佛門世界。

茶鼓為號僧吃茶

《清規·法器章第九》記載,鼓分法鼓、茶鼓、齋鼓、普請鼓、浴鼓、更鼓。並有「茶鼓,長擊一通,侍司主之。」之語。茶鼓是否始於《清規》筆者未作考證。

受《清規》影響,唐宋時代,上規模的寺院大多設有供僧人喝茶的茶堂或茶寮。法堂設有二鼓,位於東北角的稱「法鼓」,西北角的稱「茶鼓」,稱左鍾右鼓。

《清規》記載的這麼多鼓名,大小、材質、擊法各有不同。司鼓僧人肯定身手不凡。如在今日,完全可到「中國達人秀」等電視節目亮相。

用茶鼓作為僧眾用茶的信號,可見當時寺院飲茶風氣之盛,充分說明寺院對飲茶的重視。而數十人甚至百人以上的寺院,僧侶以茶鼓為號集體飲茶,場面一定比較壯觀。可以說茶鼓是佛教崇茶的一種重要信據。

除了《清規》記載,一些古詩文也記載了茶鼓的蹤跡,其中記載杭州寺院茶鼓的古代、近代詩詞有兩首,一是宋代著名詩人林逋(967——1028)的著名詩篇——《西湖春日》(一作王安國詩),記載了當時西湖周邊寺院設有茶鼓:

爭得才如杖牧之,試來湖上輒題詩。

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台卓酒旗。

濃吐雜芳熏峴崿,濕飛雙翠破漣漪。

人間幸有蓑兼笠,且上漁舟作釣師。

二是近代安徽建德(今東至)籍實業巨頭、北洋財長周學熙(1865-1947),也在《茶鼓》詩中記載了西湖靈隱等周邊寺院的茶鼓聲:

靈鷲山前第幾峰,通通茶鼓暮煙濃。

西湖不少僧行腳,誤急歸心飯後鐘。

靈鷲山即杭州靈隱寺對面的飛來峰的別名,代指靈隱寺和其它周邊寺院。下兩句指在外辦事的僧人聽到晚上之茶鼓,急著趕回寺院喝茶。

這說明晚清民國時期,杭州寺院仍有茶鼓的事實。

可惜今日寺院已難覓茶鼓。杭州已成立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禪茶研究中心,總部在中天竹法凈禪寺,由靈隱寺監院光泉法師擔任主任。據筆者了解,上述兩寺並無恢復茶鼓,據說靈隱寺將建茶寮。據河北茶友介紹,趙州柏林禪寺已恢復茶鼓,重要佛事時用於僧眾普茶。

隨著茶文化尤其是禪茶文化的普及,筆者相信,不遠的將來,一些重視禪茶文化的寺院,會恢復茶寮、茶鼓等寺院傳統喝茶場所和儀式。

佛門茶事傳東贏

《清規》不僅對國內後世佛門茶事產生了巨大影響,還東傳日本和朝鮮半島,對日本茶道、韓國茶禮產生了積極影響。

以日本為例,唐代將中國茶文化傳播到日本的有高僧最澄、空海、永忠,以後榮西兩次入宋,著《吃茶養生記》,被譽為日本的茶聖。

將禪茶傳到日本的代表人物則有希玄道元、圓爾辨園、南浦紹明等,對日本佛教和茶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希玄道元(1200—1253)為榮西再傳弟子,日本曹洞宗祖師。他於嘉定十六年(1233)3月經明州(今寧波)入宋,參禮明州天童寺如凈禪師三年。回國後在永平寺按唐代《百丈清規》和宋代《禪院清規》,制訂《永平清規》,使飲茶成為僧人的日常行為。2003年,日本友人在昔明州碼頭今寧波江廈公園內設「日本道元禪師入宋碑」。

圓爾辨園與南浦紹明均在當時盛行茶禮、茶宴的臨安(今杭州)府徑山興聖萬壽寺(今餘杭徑山寺)學佛,回國後帶去了大量茶文化典籍和茶檯子等用具,並在日本大力傳播《百丈清規》。

期間高麗(今朝鮮半島)也有很多高僧來中國學佛。南浦紹明師從9年的恩師、臨安府凈慈寺、徑山興聖萬壽寺住持虛堂智愚,曾前往高麗(今朝鮮半島)傳教8年。同時傳播中國茶文化和茶禮、茶宴。今日韓國茶禮無疑是這些歷史的傳承。

【作者簡介】竺濟法,浙江寧海人,茶文化與家譜學者,《農業考古·中國茶文化專號》顧問、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茶通典·人物典·元明清卷》主編、寧波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已出版《名人茶事》《中華茶人詩描》等茶文化、傳記、家譜等著作十多種。

竺濟法專欄【茶思】展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靠個人魅力賣茶無所謂對錯,但做不大一個行業
王菲出道前照片曝光,長相甜美撞臉奶茶妹妹,難怪謝霆鋒這麼迷戀
中國茶道為何斷絕:朱元璋厭惡茶道讓學農民泡茶葉喝
在一杯茶里隱遁 一一雪逸現代詩8首
搞笑gif:姑娘,這是要泡奶茶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