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再給你一次選擇,你還要不要出國?

如果再給你一次選擇,你還要不要出國?

你的選擇,

就是你與這個世界的緣分。

如果再給你一次選擇,

你還要不要出國?

出國的意義

你可能會得到很多東西,也可能會失去很多東西。

你可能會找到自我,也可能會失去自我。

你可能會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但你也可能覺得世界並不是越大越好。

你不知道你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但也許這種不確定就是它的意義。

人生的得與失都是守恆的。你在國外獲得多少東西,同時也就失去了國內很多東西。

但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問你還要不要出國留學,你可能仍然會選擇出國。因為你知道,這就是你的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情。你的選擇,就是你與這個世界的緣分。

留學生:王諾諾

上中學的時候從電視里看到個段子,說有個人去美國旅遊,想上廁所了,到處問哪有「WC」,居然沒人能懂。主持人評論道,「WC」其實是廁所極其土鱉的譯法,現在國外沒人知道WC,就連toilet都是過時的翻譯,應當用bathroom替代。說完他又搖搖頭,北京奧運會要開了,我們基礎設施的翻譯水平還有待提高,不要在歪果友人面前丟臉呀。

屏幕外的我深以為然。

高中跟家人去美國玩兒,接受過80年代英語教育的我爸想找廁所,也是拉著人就問哪兒有WC,果然人家一愣。我糾正他是「bathroom.」 這才有人懂了。

從此我深深地認為,在國外你問人WC在哪兒,就如同在中國問:「哪裡是茅坑?」是非常詭異的,是腦子不大正常的。

後來我去了溫哥華念大學,意識到bathroom並不是唯一的上廁所用語,使用restroom,ladies room, men s room, 特別是加拿大流行的washroom,都能表明你是一個正常的人類。

從此我深深地以為,國外的廁所都應該以room結尾,WC是外星人才會這樣叫的吧。

再後來我去劍橋念研究生,發現英國的廁所上印著「toilet」。

嗯?這好像跟我的認知不符……

但我依舊深深得認為,就算「toilet」可以憑藉腐國人一如既往的特立獨行勉強過關,WC還是大逆不道的。

再再後來,我去了歐洲玩耍。發現這裡幾乎每一塊廁所的門牌都赫然印著「W.C」。不得不承認這兩個字母的衝擊是巨大的,數年來我自己構建的世界廁所觀轟然倒塌。男女老少在印著「WC」門裡進進出出,形容倉促,正常無比,沒有一個擁有外星人的特徵。

你看,真正的外星人其實是我自己呀。

我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我們對世上所有事物總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認知。比如那個可能只熟悉美國廁所的電視主持人,比如聽了他的話的我。

記得有個答案,大致是說許多國人心中的「國外」統共就一國家——美利堅合眾國,美國統共就倆州,西邊加州有橘子紅酒,好萊塢大波妹,極客和華人黑幫。東邊紐約盛產名人名媛大鱷大亨,還有好多鈔票。然後這倆州的人民每天幸福地選擇著自己的總統,享受著天朝沒有的民主自由。

我們現在看來,這種一概而論的認知是非常可笑的。但在一個沒有閱讀,沒有近距離接觸的前提下,卻又是極容易被大眾接受的,因為它簡單粗暴且暗含某種貌似正義的政治訴求。

最可怕的是,也許此時我們正在被類似可笑的認知所禁錮而不自知。

輕則天真,重則愚蠢。青蛙至死還以為世界就剩那個扁圓,這是天真,而試圖說服天上的燕子相信世界就剩那個扁圓,就是愚蠢。

對這一問題唯一的解,是那句俗到不能再俗的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能留就留,能學就學,保持學生心態,能呆久點兒就晚些回去,多看看。

自己去看看國外的月亮是扁是圓,讓完全陌生的環境打碎你原來的認知,讓奇葩點爆你的三觀,讓美好的際遇搞得你熱淚盈眶,讓文化的多樣性告訴你你原先學來的,讀來的,別人教的,都是放屁。

不為求得「真理」,只為不再居一隅而自認真理在握。

出國留學生活的意義,就是那些豁然開朗的瞬間,當你發現拉美未必那麼窮,歐洲未必那麼富,美國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大把歪國人數學比你強,廁所有100種不同的叫法,加州沒有牛肉麵。

留學生:江白子

出國2年,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自己活的更清楚了,也更孤獨,也正在變得更強大。

1.國外沒有那麼多主流思想去影響自己的判斷,就連台上站著的牛津劍橋的lecturer都總會嘴上說一句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

2.在國外,我找到了自己的夢想。我自認為一直都是一個上進的人,學習好一直都是我重要的事。但是在這漫長的中學生涯,總是缺了靈魂性的東西,就是熱情。一直都覺得最好的就是自己最想要的,到了後來在澳洲預科的時候,不知道以後大學學什麼好,那就去biomedicine吧,因為那個系的要求總分最高,後來在國外待久了,發現成績的好壞只是自己的事,沒人在意,熱情真的很重要,後來還是上了biome的分數線,但是果斷的選擇了自己的本命。在此奉勸在專業的優勢和興趣中徘徊的,請不要小看了後者的無線可能性

3.出國真的可以把這個世界縮小,以前覺得高不可攀的,現在依舊是,但是不會陌生了,不會被高牆的聖光閃瞎了眼。聖光依然是聖光,然而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刺眼罷了

4.你會體驗到生活十幾年從為感受過的孤獨。孤獨是一劑溫潤的猛葯,無形之中的滲透經常然後恍然才覺得壓的喘不過氣來。這就是為什麼經常聽到一首歌,看到一處景,眼眶都會濕。我是個白天很強大的人,晚上在夢裡哭醒過好幾次,更是荒謬的夢。孤獨,沒有人在留學的路上可以完全無視,更是人生的必修與來過世上的證明。國內的熱鬧都無法與你有關。為什麼求仙得道需到深山尋,因為靜,方得修鍊。而靜,只有在國外才是如此的湮滅你,你沒有家人,所識多為泛泛之交,知交也不會隨時在你左右。 你一定會也必須靜下來,而人一旦靜下來,不是瘋了就是超脫到另一個境界。

我在中學的時候是個很嗨的人, 一到放假就是約約約的那種,現在想來,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學的假日本來就很少罷。 出國後,自己有了大把自由時間,沒有人規定最晚什麼時候回家, 跟盆友在外面吃飯是日常因為沒有人在家煮飯。 剛到的那一兩個月是高亢,因為跟之前的生活種種都是不同, 然後覺得這種突然改變了的日常開始無趣,然後會反思很多, 我到底要做出些什麼。 我自認為是個很自律的人, 所以在我的價值觀里,約約約的生活就是一種墮落的開始, 我羨慕那些可以做出一些東西的人。 在學會靜下來的時候, 我開始學著去編曲,學著去看完一本課外書然後自己在電腦上寫下感想,學著去臨摹寫生畫畫,學著去練鋼筆字。曾經不知在哪聽過一句話,人的一生有六個朋友, 旅行,讀書,音樂,電影,鍛煉,養生。而我也希望變成自己欣賞的人。 想找人說話了,會跟三兩個朋友在好天氣出去走走,越發不喜歡一群人擠在一間ktv唱k歌之王。是會明顯的感受到什麼叫做「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寂寞是一個人的狂歡」

想補充一下,為什麼會孤獨。

出國後的圈子,沒有親人,朋友不再是一個班級那種概念里的。班裡的同學你看的慣也好,看不慣也好,三年你躲都躲不過。而在國外,開心了就可以日日跟相見恨晚的朋友粘在一起,不開心了馬上撕逼永不相見也並非難事。老外的圈子一來並非那麼好融入,二來畢竟本性還是不捨得丟棄自己的文化秉性去完全改裝成一個西方思考的人(所謂的香蕉人)。中國人的圈子我也說了,只會更複雜。出國留學的人,大多有西方思想的自我主義和說做就做的勇氣,也同時有些中國人自古熏陶的價值觀。這種四不像只會讓留學生很容易在國內國外都變成outsider。另外,孤獨的原因太多了,大把的空閑時間,國內的熱鬧與自己空虛的對比,吃飯散步連個說閑話的人都沒有,回家不是竅門而且掏鑰匙。總覺得,出國,很容易就催老了一個人的心態,習慣了孤獨,明白了歲月靜好,懂得了十幾年爸媽理所當然的守候是如此的珍貴。當外界的東西很多都空了,剩下你一個人,就會開始思考了。

總之,出國不會只是得了一紙文憑。是成長的催化劑,讓人修鍊或是墮落。

留學生:Jasmine Cheung

留學最吸引我的,是無限種可能,你不知道若干天若干年後自己將會在哪裡。

還有明白什麼叫真正的強大平靜。

下面這句話來自一篇文章,我一直抄在一個精緻的本子里,不想堅持下去了就拿出來看看。

為什麼我們繞了一大圈還是毫無例外地回到了原地,為什麼明明全世界最愛我們的兩個人都已經在身邊了,我們卻還是要離開他們。所有漂泊的人不過是為了有一天能夠不再漂泊,能夠保護起自己的家人。只有經過這樣的折騰,這樣看起來的一種徒勞無功,才能明白原點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

留學生:覃超

借用Harvard(哈佛大學)的話:

Enter to grow in wisdom / 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

翻譯一下:出國的意義就是見識更大的世界,然後回來建設祖國和造福全人類。

不好意思,我又俗了。我這裡就說幾個我在外面留學時親身經歷的事情吧:

1. 在日本留學的時候:CMU日本校區在一所大廈的17層, 樓下有一個平台, 周末都會有各種活動. 有一次是賽車活動, 每人控制一個遙控車在一個賽道上比賽;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玩遙控車, 現在也是. 但是在中國, 我這樣大的人還玩遙控車會是幼稚的表現. 日本文化則不同, 他們遙控車有一個一個團隊, 團隊里的人有人負責操控車(駕駛), 有人負責調教轉向和馬達, 有人負責提高電池輸出效率, 活似一個F1賽車團隊. 我住的公寓旁邊還有一個模型店。開始我以為裡面只是買點遙控汽車之類給小孩的玩具,然後發現裡面的東西涉獵極廣:有很專業的遙控車,有機器人高達,還有一大片的軌道交通模型(鐵路+新幹線模型),活生生得是一個職業模型收藏店。我想我小時候要是在旁邊有這麼一家模型店,我肯定是天天過來看和玩。

2. 令我現在依舊記憶猶新的是, 還有一次日本小學生跳舞活動上, 有一個學生是老師攙扶著在跳. 起初我以為她是嬌氣, 最後快結束髮現原來她缺了一條腿. 在中國可能這樣的小朋友只能在座下觀看當個啦啦隊. 但是日本人不這麼認為, 任何一個小朋友不應該由於自己的殘疾而喪失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 所以即使專門叫一個老師來扶著你, 也要讓你跳完。

3. 在CMU本校區的時候,我自習經常選在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的大樓,因為這樣可以感受到計算機的氣息。一進門,你就會看到一個Bill Gates和他老婆的頭像,因為整個樓是他們夫婦捐的。這還不算,其實我讓我震驚的是:在教室里自習的時候,經常看到有些椅子上寫著:「This chair is donated by xxxx."(椅子由很久之前的校友xxx捐贈),甚至有些教室外面掛一塊牌子「This classroom won t be possible without the generosity of xxxx,xxx,and xxx (or class xxx)" (幾個人一起,或者一個班級的老學長學姐們合捐的教室)。我當時就被美國高校這種濃厚的捐贈文化震撼了。我在這種環境下每天被感染著,讓我自己也不止一次地想過以後成功了也給學校捐一把,將自己的名字留在學校里。老了之後,帶著兒女孫子等,給他們看我當年捐過的椅子和教室。相比之下,反思國內的大學在這方面就做得很不夠,沒有給學生灌輸這種捐贈文化(學生捐了也怕被貪污)。CMU和其他美國的大學則是把這種文化傳承在整個校園裡,讓捐贈這一行為顯得很酷,讓畢業生成功之後也想這麼去「瀟洒」一把。

4. 最後就是:前幾天收到之前CMU日本校區老師的郵件,我又要還今年的助學貸款了。這筆貸款總共是 3.6萬 美元,2009年日本神戶政府的一個教育基金會借給我的。2011工作開始便每年還 1/10,十年還清。剛拿到貸款的時候,他們從來沒要求過我必須在日本工作多少年或者履行其他義務之類,也壓根沒要我抵押什麼物品或者找個在日本的保證人,甚至沒有對我做任何的背景調查。不管我在美國,或者後來回到國內,他們和我的唯一聯繫方式就是我的那個gmail郵箱。每年6月底他們發一封郵件通知我還款,他們的賬戶的具體消息,然後我打錢過去。我想如果我不回郵件不還錢了,想必他們是根本找不到我這個人的吧。很多時候,想到這件事情,我就感激他們對我的信任,也很敬畏他們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即使連我一個外國人受到恩惠和感到震撼。

我想,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留學生:山羊月

英國半夜十二點半,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寢室,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不知是否是造化弄人,今天和兩個英國朋友進行了兩場對話,聽到了兩個故事。冥冥中,它們竟然有著一種讓我不寒而慄的聯繫,而這種聯繫背後,是太多太多難以言說的複雜,讓我久久回味,最後只留下一聲長嘆。

兩個故事,主角都是在英國的留學生。

第一個朋友和我談起了她作為老師參與 A學校針對國際學生的英語「學前課程」(pre-sessional course)的經歷。這幾年英國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學招生的名額限制被取消,各類政府資助開始縮水,因此學校想法設法錄取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一個常見的手法是先給那些雅思成績不達標的學生們發派 有條件錄取通知書(conditional offer),然後鼓勵他們參加學校自己組織的英文「學前課程」,理論上只要通過這個課程就相當於滿足了英語的標準,可以換取 無條件錄取通知書(unconditonal offer)。當然,這個課程本身也是收費的,大概是2000到3000磅不等,相當於讓學校多了一條創收的途徑。

我朋友談到了一些學前班的內幕:其實只要參加學前班基本都會讓你通過考試,每次只會象徵性的刷掉兩三個人。但他們自己非常清楚,其實學前班的教學根本無法彌補語言上的缺陷。她一次遇到了一個中國女孩,連基本的英文段落都無法理解,於是她就勸這個女孩不要繼續碩士課程了,因為她知道她一定會失敗的。但是這個中國女孩說,如果她現在放棄回國,家人一定不會原諒她。我的朋友當時非常震驚——明明就是能力不夠,為什麼無法原諒?

後來這個女孩竟然通過了考試,進入了碩士學習階段,一年之後,悲劇的掛了。我的朋友又去和她談心說不要灰心,可以再讀一年,那個中國女孩卻說,這一年已經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積蓄,家裡無法再供她讀書了。於是,她僅僅拿著一個結業證書回國了。

我朋友至今仍牽掛著這個女孩,認為她是不負責任的教育的犧牲品。也許她還會繼續掛著海歸的身份在國內就業,用一輩子時間心虛地掩飾著自己這段恥辱且一無所獲的留學經歷;或者她也許能憑藉著這樣的身份干出成績,混的風生水起也說不定。種種可能,有好有壞,但唯一的現實卻是:一年前,無知的她來到英國,不該開始卻強行開始了一段學業;一年之後,仍然無知的她回到中國,不該結束卻強行結束了一段學業。

這個故事,不算快樂,但也不算太過憂傷——畢竟她也算是經歷了一年英國的大學教育。而第二個故事,恰恰就是關於英國的大學教育。

我第二個朋友在B學校教書,他談到了他們學校最近開除的一個高級講師。這個高級講師是地道的英國本地人,一表人才,風度翩翩,之前被委以重任,教授本科和碩士課程。

直到幾年之後,有學生投訴這位老師完全是照本宣科,甚至有的題目答案錯了他也照著錯誤的答案批改作業。中間又經歷了很多政治把戲,最後學校開始調查,結果後來發現這位仁兄的學歷是高中,連大學學歷都沒有,其簡歷上羅列的工作經歷全部都是造假。學校為了息事寧人,以最快的速度開除了他。

我聽了之後問:『你們這樣已經是詐騙了!尤其對國際學生來說太殘酷了!他們有的花費了家長一生的積蓄來英國接受教育,結果竟然被一個高中畢業生糊弄?』

我朋友說:『其實學院的很多老師都知道他的情況,但是誰都沒有說出來,這哥們有人罩著,誰也不願意惹麻煩。』

我那時不知道說什麼好,心裡只是想著,這些留學生太可悲了,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這一年的青春和金錢白白浪費在了這麼一個老師手上,他們永遠不知道他們被徹徹底底的忽悠了,他們也許拿了學位,但是他們真的知道他們學到了什麼嗎?

此時,再回頭看看那個中國女孩的故事,誰能保證她說接受的教育沒有水分?而最令我不寒而慄的是,即便她接受的教育充滿了水分,她自己知道嗎?她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如同這些栽在這位高中畢業生騙子老師手上的留學生們。

至此,兩個故事告於段落,我的內心卻激蕩著某種情緒:我們看過那麼多那麼多勵志的故事,但是一旦面對這樣冷酷的現實,所有的這些故事的意義全部化為烏有。他們所經歷的,也許僅僅是那百分之一的不幸,但是對於他們自己,卻是真真切切的百分之一百的悲劇。我們無法迴避這樣的現實——他們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當然,我們可以努力考取優秀的大學,盡最大的努力規避這樣的風險,但我們自己的安全,無法代表整個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安全。我們可以在精英的大學裡談論留學的種種好處,卻仍然有這麼一些學生,被一層留學的光環說誤導,真正可以說是被別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

更進一步,太多中國的留學生和留學生的家長,被留學兩個字的流光溢彩所迷惑,卻忽略了其背後冷酷的現實:你在中國操著中文都學不好,憑什麼以為你到了國外就能學好?更進一步,在中國你至少能基本判斷老師的水平,到了國外你也許被忽悠了也不自知。很多留學生出了國,就將自己依託給了所謂先進的教育體制,卻恰恰忽視了自己所該付出努力,他們以為一個國外的環境就能夠改變自己——天方夜譚。從頭到尾,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現實:留學讓優秀的人更加優秀,讓平庸的人更加平庸——卻被一紙文憑包裝成了不那麼平庸的模樣。

我們永遠也不能寄希望於留學這個光環本身去改變自己的人生——留學本身的意義,也許僅僅在於給你提供了一個自己改變自己的機會。

留學生:王一茗

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比以前更自信,更樂觀。

在英國的一年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傳奇女子。放棄劍橋選擇利茲的英國妹子;33歲依然單身辭掉國內工作來讀書的韓國姑娘;讀了一個心理學碩士又來讀人力資源碩士的義大利妞;帶著兩歲女兒來上學的印度大姐;終生不婚的奈及利亞修女大媽;五六十歲連孫女都有了卻在讀本科一年級的馬來西亞大嬸;不顧家人反對與不顧家的有錢老公離婚,41歲決定來讀博的巴西女子,最難得的是她不僅有少女的面孔和身材,還有少女般明朗的笑容和年輕的心。她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卻讓我看到了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她們身上的底氣和自信,讓我動容。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自己而活,為自己想過的生活而活。

讀書、工作、嫁人、生娃。以前一直以為人生就該如此按部就班,哪怕比別人晚了一兩年都要責怪自己耽誤了人生的進程。現在想來何必如此匆忙趕路,忘了去感受當下最好的年齡,忘了去喜歡和欣賞處在最好年齡的自己。以前總是有各種擔心,擔心遇不到合適的人,擔心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擔心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我今年25,在國內肯定是要被定義為剩女,而在這裡,我聽過的最多一句話就是「你還很年輕。」 是呀,我還很年輕,我的人生有各種可能性,我為什麼要去在乎別人怎麼想。

「女孩子不要太獨立,不要太要強,不要太聰明,要不然會沒人要。」這些話在國內時聽過很多,在男權社會裡,姑娘們要學會示弱。可我現在覺得,那些不懂得欣賞女性獨立和內心強大的男人們也未免太軟弱無能。我不想去迎合任何人,我就想做一個獨立堅強又聰明的女孩子。總會有人喜歡我的真實,欣賞我的獨立,我願溫柔待他,共同走完人生路。即使沒有,我也不害怕,因為我自己一個人照樣可以過得很精彩。

出國留學對於我的意義,不僅僅是遇見了不一樣的世界,還遇見了全新的自己。現在我覺得25歲真的很年輕,30歲也很年輕,我想要40歲時也充滿活力,擁有少女般明朗的笑容和年輕的心。

留學生:劉黎子

轉一段去年在微博上看到的話。這段話我幾乎每看一次都會熱淚盈眶,箇中滋味,經歷過的人自然感受得到。

小格格nichole: 很多人都會問我出國五年到底學到什麼收穫了什麼 我告訴你們 最重要的不是英語不是文憑 對我而言 就兩樣東西:一是一種把我放到任何國家任何我誰都不認識的地方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和一種名車豪宅已動搖不了我願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而我認為 這兩樣足以讓我受益終身。

PS:這兩方面恰恰是我現在的生活,又一次想起這番話還是止不住的熱血沸騰啊。

留學的意義對每個人都不同,對每個階段的自己也不同。不管在哪裡,我都希望不要止步於這種認識,而要不斷地接觸廣闊的世界和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成為簡單而強大的人。

本文部分內容轉自網路

藝術 時尚 文化 公益 旅行

時髦的海外話題都在Dumotalk

用心點亮你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umoTalk 的精彩文章:

明爭暗鬥,還帶著潛規則

TAG:DumoTalk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選擇現在的婚姻嗎?
男人要是真的愛你,就不會出現這三大表現,不要再給他找借口了!
「你要再做微商,我們就離婚」「再給我幾個月,我一定做出成績」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遠嫁嗎?這是幾個遠嫁女的心裡話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下面的5種狗狗,你會選哪只?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選擇現在的人生嗎?
如果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選擇你,我會嫁給生活!
姑娘,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選擇為愛遠嫁還是為孝留守?
不要再給我說錢不重要了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不會錯過你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毫不猶豫的,我會選擇剖腹產!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改變自己嗎?
如果你的姻緣淺薄,就算上天再給你一次機會,你能守住嗎?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不會再選擇你——哈士奇!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不會分手?
我的世界: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玩這款遊戲嗎?
寶媽的終身遺憾,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選擇順產
如果你是親媽,就不要再給孩子吃這幾種食物了
搞笑段子:老公,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娶我嗎?
「你以後再給他錢,咱倆別過了」「行,你也不許給她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