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個落第的舉人,通過上訪,得了榜眼,最後還成為千古名臣
明朝有個文臣叫做王恕,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吧。此人歷仕英宗、代宗、憲宗、孝宗、武宗五朝,剛正清嚴,始終一致。他與馬文升、劉大夏合稱「弘治三君子」,輔佐孝宗朱祐樘開創了「弘治中興」,是明代有名的賢臣。當年他參加會試的時候,被朱元璋點為榜眼,其實他得這個榜眼是通過上訪得來的,今天我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洪武三十年,也就是1397年,是丁丑年。這一年二月大明迎來了三年一度的科舉會試,朱元璋考慮再三,任命78歲高齡的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為主考官,當時取錄了宋琮等五十一名,經三月殿試後,以陳安阝為第一名(狀元)﹑尹昌隆為第二名(榜眼),劉仕諤為第三名(探花),選取了二甲十三人,三甲三十五人,是為春榜。春榜中所錄取的五十三人中全是南方人,竟然沒有一個是北方人!
(圖為古代會試的場景)
平心而論,當時明朝南北經濟發展並不平衡。南方經濟﹑文化遠比北方發達,因此往年會試中也是南方人佔多,但是像今年這樣,北方人一名未取,卻是從未發生過。
放榜後不久,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紛紛聯名上疏,跑到禮部衙門鳴冤告狀,狀告那主考官劉三吾﹑白信蹈等人偏私南方人,打壓北方仕子。更有數十名考生在南京街頭沿路喊冤,看到官員轎子,立馬攔住,上訪告狀。
一時之間,街頭巷尾傳言紛飛,有人說主考官劉三吾收了南方仕子的錢財,也有人說主考官劉三吾乃是南方人,他搞「地域歧視」,有意不錄取北方仕子,種種說法搞得劉三吾十分難堪。
(圖為劉三吾的畫像)
消息傳到朝堂上,文武百官無不震撼。10多名監察御史也趁機上書皇帝,要求朱元璋徹查此科會試。朱元璋得知後,也懷疑此次科舉考試有鬼,十分惱怒,正式下詔,要求成立由侍讀張信﹑侍講戴彝﹑右贊善王俊華等12人組成「調查小組」,從落第試卷中又找出來百來份試卷,要求他們每人再各閱讀十份,希望能增錄一些北方人入仕。
皇帝下了命令,調查小組工作人員自然不敢怠慢。他們經過仔細複核,到了該年四月底終於有了調查結果,但是再次讓朱元璋瞠目結舌。因為調查小組說仔細複核上呈的試卷,發現所錄取51人的南方仕子,確實都是憑才學錄取的,無任何問題。
(圖為古代科舉的場景)
這樣的調查結果,引起一片嘩然,落榜的北方學子們哪裡肯接受這樣的調查結果,紛紛上告朝廷要求再查此案。朝中許多北方籍的官員也加入了隊伍,紛紛抨擊此科會試不公,要求皇帝再次選派「調查小組」,對全部考卷重新複核,並嚴查所有涉案官員。同時還有人狀告劉三吾﹑白信蹈暗中囑咐張信等調查組人員,故意拿一些北方仕子差的卷子進呈複核。
朱元璋大怒,突然下詔,斥責主考官劉三吾和副主考官紀善、調查組組長白信3人為「藍玉餘黨」,由人還趁機翻出劉三吾10多年前曾上書為胡惟庸鳴冤的舊賬,將他定為「反賊」,被發配西北。曾經質疑劉三吾舞弊的張信下場更為悲慘,因他被人告發說曾得劉三吾授意,故意拿一些北方仕子差的卷子進呈複核,結果落得凌遲處死的下場。其餘諸人全都受到嚴懲,均被發配流放,除了戴彝、尹昌隆。
(圖為古代貢院)
戴彝、尹昌隆二人之所以能夠免罪,那是因為他們在複核試卷後,列出的中榜名單上有北方仕子,這才逃過一劫。
六月,朱元璋親自批改試卷,取錄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全是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四川的考生,江南的考生一個也不錄用。六月進行殿試,最後選定韓克忠為第一名(狀元),王恕為第二名(榜眼,也是明代一位名臣),焦 勝為第三名(探花),為夏榜。因為所錄六十一人全是北方人,故又稱北榜。
丁丑年科舉會試案件背後的謎團一直未曾解開,但是朱元璋通過「南北榜平衡」的手段處理了此次科舉大案,平衡了南北政治,還是令人稱道的。「南北榜取士」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後地區考生的學習積極性,平衡政治關係,對維護國家統一,團結民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也是後來明清兩朝,一直沿用「南北榜取士」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當下高考並非全國統一划線,而是「分區劃線」,個人感覺也有異曲同工之秒。
---------------------------------------------------------------------------------------------------------------------------------------------------------------------------謝謝閱讀,歡迎訂閱收藏與轉發!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謝謝大家!


※皇太孫朱允炆為什麼能成為明朝第二任皇帝?我來告訴你真相
※朱棣為什麼能起兵成功,成為千古一帝!
※道士說這是寶地,枯木插在此處發新芽,人死葬在此處,後代出帝王
※明明是亂臣賊子,他卻要向世人證明自己是合法繼承皇位的千古一帝
※這個女人吃下紅衣道士一顆丹藥,生下一孩子,成了千古一帝!
TAG:清風明月話歷史 |
※這位舉人殿試考了第十名,乾隆一看他名字,大悅:讓他當狀元!
※一舉人七次落榜,看相的非說他大富大貴,六年之後果然成內閣首輔
※明朝一秀才,考不上舉人,又手無縛雞之力,後來竟成了千萬富翁!
※此人九十四歲才中舉人,98歲時為乾隆點了一次蠟燭,才如願當上官
※明朝一秀才,考不上舉人,沒力氣種地,後來想通了,成了千萬富翁
※他與左宗棠是同一年的舉人,成為名士桃李滿天下,卻獨戀傭人老媽
※《范進中舉》中,那個年過半百中了舉人的范進,最終結局怎麼樣?
※他本是晚清舉人,後成了民國的金融大鱷,最後晚節不保做了漢奸
※看不懂時尚系列,舉人頭,三隻眼,倒吊,時裝秀上腦洞開得也太大了!
※這副超長對聯,能對上來半聯,就稱得上是舉人之才
※中個舉人范進為何就瘋了?你50多歲突然有這些權利,估計你也得瘋!
※戲子也考上舉人了?此皇帝說了4個字,誕生中國科舉史上兩次紀錄
※中個舉人范進為何就瘋了?你50多歲突然有這些權利,估計你也得瘋
※故事:舉人在小樓結識名叫玉娘的女子,後來她說替舉人去京城打點
※舉人出一個上聯,蘇軾聽後一臉茫然,至死都沒對出下聯
※中國古代出了那麼多狀元,為何范進中個舉人就瘋了?換你你也得瘋
※曾被曾國潘拒之門外的落魄舉人,後來給清朝立下了戰功,成為悍將
※3次考舉人都名落孫山的盛宣懷,是如何一躍成為大清豪門的
※范進中舉後很多人的態度180度大轉彎,舉人的身份在當時很值錢?
※秀才出了一個上聯,進士、舉人都被難倒,卻被8歲孩子對出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