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千步兵大破3萬鐵騎的卻月陣,為什麼只是曇花一現?

3千步兵大破3萬鐵騎的卻月陣,為什麼只是曇花一現?

作者:小月餅

中國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種以防禦為名行進攻之實的著名戰陣。這個戰陣讓對手丟盔卸甲、止步不前,但由於創造者的早逝,最終消散在歷史的塵煙之中。這就是東晉王朝的終結者、南朝宋武帝劉裕發明的「卻月陣」。

卻月陣:橫空出世震敵膽

公元四世紀末,出身於北府兵的劉裕屢建大功,成為東晉政權頭號權臣。為了鞏固權位,並為最終篡位稱帝作準備,劉裕舉起了北伐大旗,開始了東晉南朝歷史上對北方民族政權規模最大、成效也最明顯的兼并戰爭。

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劉裕在滅亡南燕、旗開得勝後,發動了對後秦的討伐戰爭。面對高歌猛進、勢如破竹的劉裕諸軍,不僅後秦防線土崩瓦解,就連剛剛復國不久,崛起於後秦東北部的北魏政權也如芒刺在背,不得安枕。而此時,劉裕向北魏借道,以逆黃河而上,對後秦進行主力決戰。

唇亡齒寒之際,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不顧謀臣崔浩勸阻,派司徒長孫嵩帶領步騎十萬人駐於黃河以北,跟隨監視劉裕軍的西上,並不時進行襲擾。晉軍南岸拉縴的兵士有被激流沖至北岸的,都被魏軍殺傷。劉裕派軍上北岸攻擊,魏軍立即退走,當晉軍退後,魏軍復來。

魏軍的行為引起了晉軍將士的不滿,讓劉裕也定下了堅決回擊、肅清河道的決心,並祭出了自己精心布設的秘密武器——卻月陣。

劉裕選擇好戰場後,派車兵七百人攜戰車百乘,搶渡北岸,建立灘頭陣地,並在距水百餘步處布下弧形車陣,兩頭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稱卻月陣。每輛戰車設置7名士卒。布置好後,主將丁旿在陣中堅起一令旗,通知尚在黃河對岸的晉軍。而魏軍見數百名晉軍登上戰車,不解其意,沒敢冒然採取行動。

劉裕抓住戰機,立即派出寧朔將軍朱超石率兩千兵士攜帶大弩百張,上岸接應丁旿,每輛戰車又上增設二十名士卒,並在車轅上張設盾牌,保護戰車。黃河中的晉軍水師也全部戒備,隨時準備為岸上晉軍提供支援。此時,一座以戰車為主體、以盾牌為防禦、以水師為陣腳的臨時防禦體系遂告搭建完成。

卻月陣

魏軍看了半天,也沒摸出門道。不管他,就算你是銅牆鐵壁,能擋得住我十萬大軍么?長孫嵩隨即派兵猛攻晉軍車陣。一時間,魏軍「四面俱至」,晉軍將領朱超石下令以弓箭回擊。各史書在記述這一過程時,用了同一個詞「軟弓小箭」。又軟又小,誘敵之意昭然。

果然,長孫嵩中計,下令三萬鐵騎同時出擊,「肉薄攻營」,企圖趁上岸晉軍立足未穩將其一網打盡。

此時,卻月陣的終極殺器終於登場。晉將朱超石命將士將所攜帶的千餘根大槊,截斷為三、四尺長的數千根斷槊,用大鎚錘擊進行殺敵,一根斷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軍。處在隊伍最前列的魏軍騎兵首當其衝,損失最大,「一時奔潰,死者相積」。晉軍趁勝陣斬魏軍前鋒主將阿薄幹,終於大破魏軍,斬獲千計。至此,北魏對晉軍的襲擾和威脅被最終打破。

卻月陣的勝利意義重大,它不僅使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徹底打消了對抗晉軍、救援後秦的企圖,也讓劉裕北伐後秦的道路被掃清。隨著姚氏束手、後秦滅亡,東晉版圖終於在百年之後,重新囊括了古都長安和洛陽,達到了東晉南朝時代的頂點。

東晉末年的版圖(後秦和南燕的土地已被吞併)

卻月之後無卻月:傳奇之後的悲劇

雖然劉裕的卻月陣在北伐過程中大放異彩,但必須看到,這與北魏政權投鼠忌器,未能全力阻止劉裕北伐是分不開的。雖然北魏派出十萬大軍,但對晉軍所起到的作用,也僅僅是襲擾和監視。

畢竟,此時的北魏外有柔然侵擾,內無積年之儲,既無意也無力幫助後秦全力阻止在東晉朝廷正如日中天的劉裕發動的戰爭,因之,對劉裕的北伐和滅秦採取了事實上的默許態度。否則,北魏完全可以循參合陂之戰故事,遣騎兵遠距離奔襲晉軍側背,讓防禦範圍相對固定的卻月陣徹底失去作用。

南北朝時期的北朝重騎兵

另一方面,劉裕可能也看出了北魏的顧忌,在打破北魏威脅和襲擾之後,並沒有相機擴大戰果。即使在攻滅後秦,佔領關中之後,也沒有攜戰勝之威,居高臨下、一鼓作氣對北魏開戰。因此,卻月陣之戰,從北魏來說,是一種試探性進攻,而從東晉來說,是一種懲戒性防禦,雙方並未發生實質性對抗。也正是在這樣微妙和苛刻的條件下,才成就了卻月陣的不世傳奇。

甚至,即使是在卻月陣大顯神威和晉軍北伐勢如破竹之時,就已經有明眼人看出了在這些表面背後,是劉裕集團和東晉王朝的日薄西山與迴光返照。

敗於卻月陣之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懾於劉裕兵威之盛,曾和謀臣崔浩品評劉裕與慕容垂(鮮卑貴族,十六國中後燕建立者)高下。崔浩在盛讚劉裕高於慕容垂之後,話鋒一轉,一針見血的指出劉裕北伐的真實目的:「裕若平姚而還,必篡其主,其勢然也。」正因為懷著建功於北地、篡位於建康的個人目的,所以劉裕絕不會久留於此。

自永嘉之亂、晉室南渡,關中沃野就先後被羯、氐、羌等民族佔據,百多年來早已不復漢家衣冠。劉裕要在短期內移風易俗、鞏固統治,決非易事。因此,崔浩斷定,劉裕南返之後,關中必將頃刻易手。

劉裕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崔浩所料。

劉裕滅亡後秦、收復長安之後,自己安排在東晉朝廷坐鎮的心腹劉穆之病逝,劉裕擔心自己長期領兵在外無法遙控東晉政權,就匆忙安排幼子劉義真鎮守長安,以大將沈田子、王鎮惡輔之。

劉裕走後不久,關中晉軍就因為諸將不和、分封不均發生內亂。首先是沈田子騙王鎮惡入營而殺之,隨後大將王修又殺沈田子,劉義真再殺王修……劉義真還縱容下屬,燒殺搶掠,長安城中腥風血雨、民不聊生。赫連勃勃的「大夏」政權乘機興兵南下,盡奪關中長安之地。在卻月陣中大放異彩的將領朱超石與他的兄弟——平定蜀地之亂的朱齡石一起被俘殺。

可憐隨劉裕北伐,後來守衛關中的幾萬晉軍將士皆被夏軍殺害,頭顱全部被砍下築為「京觀」,又號「骷髏台」。整個關中山河破碎、旬日變色,重演了百年前「永嘉之亂」的悲劇。

面對風雲突變、山河易手的關中局勢,遠在建康的劉裕震怒不已,意欲再赴戎馬、重新北伐,被群臣苦諫而止。事已至此,劉裕縱是一代雄傑,也只能「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到此時,卻月陣為劉裕和東晉創造的輝煌和優勢已經磨損殆盡。

什麼才是真正的殺手鐧?

卻月陣厲害不厲害?厲害。「氣吞萬里如虎」的宋武帝劉裕強大不強大?強大。

然而傳奇之所以是傳奇,就因為其空前絕後、不可重複。一切所謂傳奇在國家總體博弈、政治經濟軍事體制綜合對決的大背景下,都要進行重新考量。

在卻月陣和劉裕北伐的輝煌戰績之下,是東晉南朝踉蹌前行、難以為繼的國勢。首先,東晉主力部隊,也是劉裕的家底——北府兵將已經損失殆盡。雖然在歷次內亂中,以徐州流民武裝為主體的北府精兵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平叛作用,在決定東晉政權命運的淝水之戰中,北府兵還創下了擊敗前秦入侵的不世之功,但隨後東晉內亂,北府兵在謝氏諸將去職,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進退失據、損兵折將、實力大減。隨著主將劉牢之的自殺,北府兵的威名降到了谷底。

淝水之戰

之後劉裕復起,帶領北府諸軍南征北戰、建功立業,但也是明日黃花、迴光返照。與劉裕共同起兵反對桓玄叛亂的北府西府諸將,要麼在事成之後被劉裕誅殺,要麼在平亂中橫死,到劉裕篡晉建宋後,已凋零殆盡。劉裕親信將領,如王鎮惡、沈田子,由於劉裕意欲使其相互制衡而處置失當,也在內訌中兩敗俱傷、紛紛殞命。

最後,登上皇帝寶座的劉裕事實上成了孤家寡人,已經沒有多少能幹的助手幫他鞏固政權、開疆拓土了。碩果僅存的檀道濟到後來,又因功勞太大被宋文帝劉義隆自毀長城、借故誅殺了。因此,自劉裕登上帝位,劉宋就放棄了北伐擴張之舉。而文帝劉義隆去世後,劉宋就在宗室內亂的爆發下迅速崩潰。

其次,長期的戰爭早已耗盡了東晉和南朝的國力。經過東晉內外長期戰爭,人口銳減、民生凋敝,東晉南朝經濟和國力遭受重大衝擊。劉裕平定內亂後,又將有限的軍力繼續投入到了對外戰爭中,進一步損耗了國力。

史載孫恩之亂後,吳越一帶「郡經兵寇,百不存一。」 三吳地區號稱富庶,損失尚且如此嚴重,遑論他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劉裕北伐的勝利也是不可持久的。他生前死後,經過北府兵將士浴血奮戰奪來的土地,如黃河流域、山東、關中地區,在北魏、大夏等政權的聯合蠶食之下,也很快喪失殆盡。

南朝重騎兵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在於劉裕以及東晉南朝歷代統治者沒能實現有別於前代的制度創新,在與北方諸政權的全方位博弈中逐漸處於下風。

自衣冠南渡、元帝嗣位,東晉從來沒有在江左半壁建立起高效統一的強大政權。值得慶幸的是,自五胡亂起,黃河流域相繼而起的匈奴、羯族、鮮卑、氐、羌等民族政權相互攻伐、無暇南顧,客觀上為東晉政權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由於皇權不彰、軍隊權重、門閥爭鬥,東晉一直不能騰出手來進行徹底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改革。雖然在王朝若干時期進行了「土斷」這樣重新劃分土地、安置北方僑民的措施,但也只限於經濟領域,在政治領域則強化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加速了世家大族的門閥化和腐朽化。整個東晉南朝,王公士大夫競相以奢靡為榮、以清談為尚。

自祖逖之後,「北伐」漸成一面或無人理睬而棄,或別有用心而拾的破旗,士風漸頹、民心日喪。

聞雞起舞的祖逖

在軍事上,東晉始終沒有建立起一支忠於皇權、建制嚴格、能攻善守的軍隊,難以完成統一大任。屢次興兵作亂、東下犯闕的王敦、蘇峻、桓玄等軍閥自不必說,單以北府兵的遭際而論,就很能說明問題。

北府兵雖然是國家正規軍隊,但其前身卻是在戰火中歷練成長起來的江北流民武裝,隸屬於各路流民帥。淝水戰前,名臣謝安遣謝玄前往京口一帶,重新徵召流民武裝,北府兵才以嶄新姿態重新登上歷史舞台,但本質上,它還是聽命於主將的私人武裝。

統帥忠於國家,如謝玄,北府兵就是國之利刃;統帥無所適從,如劉牢之,北府兵就是烏合之眾;統帥心存叛逆,如劉裕,北府兵就是賊臣幫凶。這樣的軍隊,雖然偶爾能夠出現如謝玄、劉裕這樣的傑出將帥,但都是曇花一現,無法持久。

謝玄

北方政權發展出更先進的均田制,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府兵制後,北朝展示出比南朝更強大的政治凝聚力、經濟影響力、軍事征服力和文化向心力,最終完成統一任務。

由此可見,戰爭的成敗取決於雙方誰能夠進行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徹底變革,進而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對對方形成碾壓。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持久的勝利。這是任何如卻月陣這樣一時一地的優勢都不可能實現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9萬官軍死傷過半,薩爾滸之戰大明為什麼輸得那麼慘?
美國海軍史上最慘痛的失敗,比珍珠港還慘!
定都北京為什麼是明朝致命的敗筆?
兩千年前,羅馬帝國如何高科技攻城?

TAG:冷熱軍事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把長矛當釘子釘!「卻月陣」以步制騎,3千步兵大破3萬鐵騎
步兵碰上騎兵只能被碾壓?看他用2000步兵大破30000騎兵
用七萬精兵大破前秦七十萬虎狼之師的北府兵為啥這麼強?
張遼為什麼能以八百騎兵大破十萬吳軍?因為呂布留下的一支軍隊!
淝水之戰:八萬北府兵大破百萬虎狼之師
土木堡之變後,大同總兵大破瓦刺,明英宗嘆:早識他,我哪會被俘
對越反擊戰中,許世友率兵大破敵軍,打掃越南女兵軍營時憤怒不已